第一次見到成都茶館裡的“開箱大戲”,太奇妙了

在成都生活幾十年了,卻從不知“開箱大戲”是什麼?

那天,好朋友音樂家問我:“大慈寺開箱大戲,要不要聽?”

其實我對開箱大戲完全沒概念。但我相信她。

毛竹李琨夫婦都是搞先鋒音樂的。

第一次見到成都茶館裡的“開箱大戲”,太奇妙了

大慈寺我熟悉,這個“大慈社區茶館”就在旁邊,我卻是第一次來。跟我平時熟悉的茶館不一樣,或者說,這更像我們在舊時影像裡見到的那樣,佈置著一個小舞臺,下面一排排的竹椅,竹椅前放著茶几。一茶一座,十元一人。

第一次見到成都茶館裡的“開箱大戲”,太奇妙了

演出兩點開始,我們一點鐘到。這裡已經快坐滿了。當然,總的座位也不算多,大約六七排。

觀眾基本都是老年人。不僅多是銀髮,有的還拄著柺棍。

好友悄悄給我介紹,那些銀髮老人,哪位是川劇名角,哪位揚琴大咖。

我問她開箱到底是何意。她說,觀眾年紀大了,茶館劇團冬天就停止了演出,春天的第一次演出,就叫開箱,意即把戲箱重新打開。開箱演出,就要拿出壓箱底的精彩絕活。最值得一看。

前一陣老畫家十分熱情地約我去看川劇,我遲疑了半天,不敢答應。我對這些傳統戲劇,完全不懂,生怕坐在那裡,看不懂,聽不明,不知所措,坐立不安。

我對四川揚琴、清音,其實更加陌生。幾歲還跟著母親,偶爾去過劇場,看過一點川劇。四川揚琴這種形式,我還是第一次聽。

第一次見到成都茶館裡的“開箱大戲”,太奇妙了

開場演出的四川揚琴是《大宴董卓》。演出的是幾位老演員,各操一件傳統樂器,揚琴、二胡等等。但是一開場,一開口,我就被他們吸引住了。四川揚琴就像是一臺聲音的戲劇,全靠聲音撐滿舞臺。戲裡的人物輪番靠聲音出場。不像其它戲劇,要依靠身體動作來完成。老演員的聲音相當好聽,很有故事感。董卓的囂張、王允的謀略、貂蟬的魅惑,我全都聽得明明白白。他們的道白是四川方言,我聽起來沒問題,唱腔我就不是都能聽懂,但他們的聲音的表現力是很強的,我追著他們的聲音,並不會因為不懂而走神厭倦。

後面的幾齣也很有意思。臺下的老觀眾,聽到上口的段落,也會跟著唱起來。很像我們看歌星演出,臺下跟臺上同聲合唱,來一段大型的卡拉OK。這樣合唱的背後,是心心相映,是情感聯結,是共同的記憶。

今天的演出,對於這些觀眾也很新鮮的東西。臺上來了幾位青年。其中一出《秋江》,除了後面幫襯的是兩位老演員,前面三位主要演員都僅十六歲。彈揚琴的是少女,唱小尼姑的是少女,連唱“艄翁”的也是少女。

據介紹,她們現在已經正式加入成都曲藝團了。

毛竹說,她也是第一次在這舞臺上看到這麼年少的演員。

第一次見到成都茶館裡的“開箱大戲”,太奇妙了

少女們咿咿呀呀地唱著老艄翁和小尼姑的故事,當然遠沒老演員的那份老辣自如,但大家都知道,這實在難得。臺下的那些老觀眾,看著這些小孫女一樣年齡的女孩,我猜他們心裡會滿是憐惜吧。少女演員偶爾忘詞,下面馬上有人提醒。

剛來的時候,毛竹還給我介紹了一位特別的人物,她音樂學院的師弟。師弟本來是學樂理的,畢業論文因為要以揚琴為研究方向,便跟曲藝老演員們混到一塊,結果,一下子迷上了四川揚琴,便認真拜了名師,轉行學了揚琴。

今天演出報幕的就是這位師弟李偉。他看起來挺陽光的,是一位典型的成都青年,開朗風趣。今天他還有兩個節目。

一出是《貴妃醉酒》,他唱貴妃。聽他報節目的時候,他的聲音和外形都是很小夥子氣的,沒想到,他居然可以轉換嗓子,把楊貴妃的嫵媚怨嗔,唱得活靈活現。

第一次見到成都茶館裡的“開箱大戲”,太奇妙了

在另一個節目裡,他為一位老演員打揚琴。老演員在臺上講了幾句話,說,這是李偉第一次在臺上演奏揚琴,要大家多支持。這銀髮的老人,看著李偉,真是一臉關切寵溺。這門藝術,不單演員老了沒繼承人了,連觀眾都老了,沒新粉絲。這時來了個熱愛藝術的青年,雖不是從小學戲,但也有音樂科班功底,真是上天賞給老藝術家們的寶貝啊。

七八個節目過去,大約兩個小時後,演出結束。老年觀眾開始散場。我再次仔細打量他們。這些老年人,最年少的都大約在七十以上,年紀大的,應該上了九十。他們看起來就跟平素廣場舞的那些老年人氣質很不相同,顯得文雅許多。廣場舞的老年人應該比他們年少一代。年少時如果沒有經過這傳統戲曲的薰陶,老了也不會對這些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