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毒史(1792——1949)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中國的鴉片與罌粟,都是在唐初由阿拉伯商人朝貢獻給中國皇帝而逐漸流傳開來的,那時的中國,正是鐵馬金戈、國威遠播的盛世。在阿拉伯世界被視為聖品的"底也伽",到了物產豐富盛唐,似乎並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它只作為治病救人的一味良藥,僅此而已。由唐至明的600餘年間,罌粟與鴉片的藥理與作用被歷代名醫日益認識並逐漸推廣。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八方來朝、國力強盛的封建帝國,人人都有太平盛世的觀念,宮廷中迷漫著奢侈、縱慾的風氣,鴉片正是在這種追求的氛圍裡成了貴族們熱衷的"神品",連皇帝也莫能例外。從此,吃鴉片由貴族傳到了民間、由宮廷傳遍了全國,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吃鴉片的階層。

雍正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禁菸詔令)

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頒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禁菸詔令。它標誌著中國禁菸歷史的開端,嘉慶年間(1796-1820)英、葡等鴉片商無視中國的禁令,向中國大量走私傾銷鴉片,造成中國大量白銀外流,乾隆中朝以後,國人吸食鴉片者逐年增多。為了制止在全國特別是沿海地區吸食鴉片風氣的蔓延,1796年嘉慶帝繼位後,下令禁止從海外進口鴉片,禁止國內種植罌粟。1813年嘉慶帝還頒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道懲辦鴉片吸食者的法令。1817-1821年,清政府對盤踞在澳門的英葡等國的鴉片販子給予嚴厲打擊,但以東印度公司為首的毒販將走私鴉片的船隻轉移到虎門外的伶仃洋島附近,繼續非法販賣運鴉片。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禁言詔令

林則徐(虎門銷煙)

虎門硝煙(1839年6月)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集中銷燬鴉片的歷史事件。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鴉片,至6月25日,共歷時23天,銷燬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硝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硝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菸節,而禁菸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林則徐虎門銷煙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虎門銷煙浮雕

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即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第一次鴉片戰爭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擋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南京條約》。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簽訂《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為藉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清史稱同治中興。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圓明園遺址

萬國禁菸會

1909年2月1日,國際鴉片委員會會議在中國上海外灘匯中飯店召開,史稱“萬國禁菸會”。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意大利、荷蘭、葡萄牙、奧匈帝國和暹羅(今泰國)、波斯(今伊朗)等13個國家的41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禁菸大計。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萬國禁菸會召開場所

“萬國禁菸會”,是世界上第一次國際禁毒會議,會議催生了首部國際禁毒公約——1912年《海牙鴉片公約》的締結,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禁毒鬥爭的開展,因此,萬國禁菸會在國際禁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萬國禁菸會合影

國民政府的六年禁菸運動

1917年後,國內再度動盪,各地軍閥為增強實力,以鴉片煙稅為財源,競相開放煙禁,清末民初的成效付諸東流。1935年4月,國民政府民事委員會向全國發布禁菸通令。並公佈《禁菸實施辦法》/禁種方面,規定了絕對禁種、分期禁種、分年減種,直到肅清的計劃。禁吸方面,以1935年最後登記截止人數為準,按菸民年齡一次勒戒,分為五期,以一年為一期,每年菸民人數至少遞減1/5,至1940年底完全戒絕。禁運、禁售方面,按照分期戒吸的需要,由禁菸督察處實行公運、嚴禁私運。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六年國民禁菸運動

這次禁菸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禁菸運動。國民政府為禁菸禁毒做出了很大努力,在禁種、禁售、禁吸、禁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它在中國禁毒甚至世界禁毒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全民盛行“國民禁菸”

國民禁菸

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將首都定於南京,並於同時與財政部下設進嚴出,頒行禁菸誓行章程,言明三年內禁絕鴉片。1928年7月,該政府陸續公佈“全國禁菸會議組織條例”、“禁菸委員會組織條例”、“禁菸法”、“禁菸法施行條例”。

1928年8月10日,經由上述法源,國民政府成立禁菸委員會,直接隸屬國民政府。1928年10月20日-1935年6月5日該委員會隸屬行政院。1935年-1938年,因為戰時政局所需,禁菸委員會特地設置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轄下,1938年,因吸食鴉片人口減少,加上陝甘寧政權公開種植與販賣鴉片事實無法解決,該委員會由位價較高的直屬機關,改隸為內政部。而此委員會一直設立到國民黨與國共內戰,喪失大陸統治權,才予以廢止解放。就評論上,該委員會雖于禁止中國人民吸食鴉片煙毒有其重要性功勞與效能,但並沒有達到當初所設“全面禁絕”的標準。1928年11月,全國禁菸會議在南京召開,會上宣讀了全國禁菸會議大會誓詞,發佈了《全國禁菸會議宣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禁止煙毒運動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佈《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我國開展聲勢浩大的禁菸運動,禁絕了為患百餘年的鴉片煙毒。

《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發佈後,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嚴厲懲辦與改造教育相結合,收繳毒品,禁種罌粟,封閉煙館,嚴厲懲治制販毒品活動,八萬多名毒販子被判處刑罰,2000萬名吸毒者被戒除毒癮,並結合農村土地改革根除了罌粟種植。短短三年時間,就基本禁絕了為患百餘年的鴉片煙毒,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奇蹟。至此,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國以“無毒國”享譽世界近30年。

中國禁毒史(1792——19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