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大寶在尋求過度關注時,故意指著已經認識的字說:“媽媽,我不會!”

這學期我們決定培養大寶早晚朗讀的習慣,剛開始的半個月我們會陪在她旁邊看她朗讀,後面孩子養成習慣了,而且因為有指讀習慣,她也認識了一些字,所以我們就會忙自己的事情,她有疑問叫我們。堅持了一個來月,大寶找我們的頻率越來越低。

就在上星期,她時不時把我們叫過去教她一些字,可是她問的那些字她以前都認得啊,怎麼突然就不認識了呢?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後來我們發現,原來大寶只是在尋求過度關注而已,在我們都圍著小寶轉的時候,她“打擾”我們的頻率就會更高。找到了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之後,每當她“打擾”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溫和地鼓勵她:“媽媽愛你,媽媽相信你能念出來的,”然後再告訴她:“我事情馬上忙完嘍,等會兒就能過來陪你了”,如果她還是不依不饒,我就會選擇先停下手上的活,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並逗她開心,然後再次溫和而堅定地跟她說:“媽媽馬上就忙完了,媽媽相信你都能念出來,等會兒媽媽過來大寶給媽媽念一遍哦!”

這星期大寶尋求過度關注的行為已經慢慢消失了。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但是很多時候,孩子跟我們說“我真的不會”的時候,並不是孩子想要得到你的關注,反而孩子更不希望你出現在他周圍。

當家長越是希望能手把手教他的時候,他會表現得越消極,他希望你快點放棄努力,別再打擾他。

因為此時孩子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我不相信我能有歸屬感,我無助且無能,我怎麼都做不好,努力也沒用,我要讓別人知道不能對我寄予任何希望,孩子覺得放棄是他唯一的選擇

在這種錯誤觀念下,孩子就做出了不良的行為——自暴自棄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那怎樣識別孩子的錯誤行為就是自暴自棄呢?

當孩子跟你說“我真的不會”時,你的感覺是:絕望/無望/無助/無能為力,而此時你很想採取的行動是:放棄或者幫孩子完成(甚至過度幫助);在你的行動之後,孩子給予的回應是更消極或者根本毫無改進。

父母需要認真思考孩子的行為,否則你很難發現孩子有什麼異常。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當你發現孩子自暴自棄時,一定要給予及時的有效的幫助!

首先,不要放棄。

記住,孩子不是能力不足,他只是碰到了一些困難,你幫他繞過去,他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他們放棄這種錯誤觀念之前,他們會繼續表現得無能為力。可是,如果父母選擇先放棄,孩子也就“自然而然”跟著放棄,那麼他就真的“不會”了。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其次,放棄你對孩子的任何完美主義的期待。

每位父母對孩子都有美好的期望,這是好事,但是欲速則不達,孩子也是在學習中一點點長大的。

父母如果沒打算花足夠的精力讓孩子跨過這個坎,或者你想讓孩子在你的一次兩次指導下就能變得完美,那你趁早放棄,否則孩子只會更加否定自己。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最後,才是帶著孩子去做他認為“我不會”的事情。

花時間訓練孩子,把事情細分到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足夠簡單的基本步驟。

比如讓孩子畫圓,你可以示範先畫半個圓,另一半圓讓孩子嘗試去畫,如果還是做不好,可以再細分;對於比較難的,即使你示範給孩子看了,孩子如果還是沒辦法做好,你需要再次提供幫助。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在這個過程中,請信任孩子,對孩子的任何積極努力給予肯定,不論多麼微小,同時多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要憐憫,停止批評。

如果孩子感到困難,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安排一些小的成功。

找出孩子能夠做到的任何事情,給它們提供大量的機會顯示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能。讓他從中找回自信,讓這種自信促使他去嘗試前面他覺得做不好的事情。

孩子說“我真的不會”,如果你選擇相信,孩子就“真的不會”了

父母應該對不良行為承擔至少與孩子同等的責任,並且要學會使用鼓勵性的、有長期效果的方法使孩子改正這種行為,同時從中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教育是一場單程車票,父母應該對孩子的任何行為去思考,如果失去了自省的機會,最終失去的是孩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