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當天在記者會上說,該組織多次聽取數位仔細研究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病毒本身的專家的意見,確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瑞安表示,現在重要的是確定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這主要是為了更好了解新冠病毒以及病毒如何打破物種界限由動物傳播給人。只有有了這樣的瞭解,才能採取相應預防措施和公共衛生措施,防止未來再次出現類似疫情。世衛組織正就此與各國展開合作。
當地時間5月1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來自哪兒?我們所知道的新冠病毒起源》,文章稱,科學界對於“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是基因改造而成”的共識是一致的。在三月份寫給《自然》的一封信中,由微生物學教授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領導的加州研究小組說:“遺傳數據無可辯駁地表明,新冠病毒並非源自以前使用的任何病毒,這種病毒更有可能源於自然,並通過自然選擇變得更強。
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傳播專家彼得·本·恩布雷克(Peter Ben Embarek)和其他專家向《衛報》表示,如果對病毒進行了任何操縱,基因序列和突變的家譜數據中會有所表現–也就是所謂的“網狀”效應。
在給《衛報》的一份聲明中,美國加爾維斯頓國家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勒·杜克(James Le Duc)也不贊成總統所說的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他表示“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這種新病毒不是基因改造工程的結果,並且由於與其他已知的蝙蝠相關的冠狀病毒高度相似,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它是源於自然的。”
流行病學專家莫琳·米勒(Maureen Miller)曾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作為美國資助的病毒研究計劃的一部分,米勒表示病毒源自實驗室的提法是“絕對陰謀論”。
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比較了在中國暴發時(後來在全球範圍內)收集到的病毒基因組序列,他確定了三種優勢株。在疫情的早期,似乎同時出現了兩個菌株-菌株A和菌株B-循環傳播,後來又從菌株B產生了C變異。但令人驚訝的發現是,與蝙蝠冠狀病毒具有最相似的遺傳相似性的版本並不是中國中部城市武漢最流行的一種。福斯特解釋說,在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17日之間,武漢的23例中只有3例是A型,其餘的是B型。福斯特說,分析證明仍然不確定武漢是該病毒的起源地,更何談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
來源:央視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