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諮詢是什麼樣的呢?

鈺眀


真正的心理諮詢,是藉助專外力(即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完成自我探尋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其核心和關鍵是通過自我探尋來實現自我完善。

首先,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和共情者。

TA能為來訪者營造一個安全的、自在的表達空間,幫助來訪者表達自己,宣洩情緒。

其次,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是一位敏銳的洞察者。

TA能敏銳的洞悉來訪者的情緒、感情、內在需求和意圖,幫助來訪者瞭解情緒情感背後的真實訴求、

認知與行為模式。

最後,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是一位卓越的引導者。

TA能引導來訪者在認識自我的同時完善自我。

用心理諮詢的行話來說,真正的心理諮詢其實就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


心理諮詢師素伈


心理老師左叔非常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對你提出的“真正的心理諮詢是什麼樣的呢?”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做心理諮詢工作中,有時來訪者會提出的問題,我根據自己心理諮詢的經驗來回答你的提問。同時,也藉此機會普及一下心理諮詢的常識,糾正社會上很多人對心理諮詢認識的誤區。


第一,什麼是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理諮詢師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遵循心理學原理,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和方法,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

第二,真正的心理諮詢是這樣的

首先,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要建立基於信任的諮詢關係,這是心理諮詢區別於其他幫助職業的最大特點,也是心理諮詢可以進行下去的基礎。如果沒有基於信任的諮詢關係,來訪者不會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告訴心理諮詢師,也不相信心理諮詢師能夠幫助他。所以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始終要運用積極關注、尊重、傾聽、無條件接納、共情等心理諮詢特質,已取得來訪者的信任。

其次,心理諮詢是按照一定的結構去進行的,一是心理諮詢有職責的限制,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的指責是有限的,而非無限的,可以說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各司其職;二是心理諮詢的時間限制,心理諮詢有時間限制的要求,每次50分鐘左右,每週一次,這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在初次諮詢時可以延長時間,以便心理諮詢師蒐集來訪者的資料。三是諮詢關係的限制,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是職業關係,即便在心理諮詢結束以後,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也不能以朋友來往,同時,心理諮詢師不能在心理諮詢室之外與來訪者進行任何諮詢活動;四是心理諮詢有目標,但是這個目標是可行的,具體的,是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實現的。

第三,心理諮詢與聊天不同,它是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而進行

一是要預約,二是諮詢過程結構化,三是有時間要求,四是有諮詢目標,五是心理諮詢要收費,六是心理諮詢結束後要對諮詢效果進行評估,七是心理諮詢要佈置作業,八是心理諮詢有保密要求,九是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是協商解決問題,以來訪者為主。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心理老師左叔


如何識別心理諮詢行業的“野郎中”


首先,我需要聲明,我熱愛心理學這個行業,我大學學的是心理諮詢的專業,我畢業後一直從事著心理學行業的工作。雖然我很年輕,但是我從大二開始就開始系統學習精神分析的理論,並經常騷擾我的老師,我可以說自己是一個進入行業的新人,雖然我大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習六年的精神分析,連續做個案也有2800多小時,以前我一直都是奔波於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自我的成長。


直到今年我開始瞭解這個行業,才發現,這個行業存在著一些讓人苦笑不得的事情,比如:

分析家要求自己的分析者去上分析家的培訓課程和學術會議;

分析家和被分析者建立分析工作之外的關係;

分析家和分析者有非常親密的行為,甚至發生性關係,甚至結婚生子;

隨意給被分析者做分析和催眠;

提供上門服務;

24小時隨叫隨到;

某些大咖分析家收取每小時高達幾千元的分析費…

還有嶽曉東老師在上課所提到的“心理行業八大怪”



1、不練基本功,練高難度動作。--催眠、心理劇、家庭治療、海靈格家庭排列等課程

2、 國外“雜牌軍”,國內變正規軍。----海靈格、薩蒂爾、莫倫諾等

3、 一星期的培訓費用動輒幾千,上萬,貴過一學期。--催眠課程、心理劇課程等

4、 成功學理論變成心理學理論。--NLP理論不是心理學主流理論

5、 心理諮詢授課如演戲。---過分追求心理諮詢的戲劇化效果

6、 心理諮詢授課練哭戲----講者淚流滿面,聽者陪哭,這是心理諮詢實踐之大忌

7、 諮詢師變巫師---過分強調諮詢師的表演效果,對學員不具模仿性

8、 請老外講基礎課---有些外國學者講的內容十分表面化,缺乏本土適宜性

我是一個心理從業者,對於這個行業的醜聞,按說不應該我來曝光。但是,我熱愛我的工作,這份工作是我從一開始入行就決定要做一輩子的工作,所以作為一個全職獨立執業的人員,我希望這個行業它是規範的,它是健康的,它是可以幫助他人的,它是可以良性發展下去的。當然,對於每一個心理工作的從業者,我們都有責任維護這個行業的健康、良性地發展。這也是我願意“自曝家醜”的原因。

在這條道路上,我走了5年,但我依然覺得我還太年輕。如果你問我心理諮詢是什麼?精神分析是什麼?我依然覺得自己無法回答。因為我無法告知一個沒有吃過草莓的人,草莓的味道是怎樣的?我可以描述它的外形、它的科目、它的顏色、它的品種,但我無法描述它的味道。而精神分析和諮詢恰恰就是這個味道。它是一種體驗,而不是一種表現。但是如果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我們至少可以知道什麼不是。下面我們具體談談那些是和不是:

第一、心理諮詢師與江湖騙子的人格特徵

第二、說教奉勸不是心理諮詢

人類本性都有追求短平快,所以我遇到很多的個案,他們總會問我,我需要了什麼什麼問題,你不要問我這些,你直接告訴我怎麼辦就可以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說教不是心理諮詢,也許因為職業標籤的原因,很多人總會把心理諮詢師神聖化,認為心理諮詢師是無所不知的,無所不能的,但是很可惜,我們不是。

心理學卻是是在研究人性,人的認知行為,情感。普通心理學對心理學的定義是:描述心理現象與行為,解釋心理現象與行為的機制,控制與心理現象與行為發展,但是很可惜,心理學研究的的是心理學的普遍規律,因為有了這些規律,所以我們瞭解一個人,要比普通人有很多的捷徑,但是,人他是一個共性與個性並存的,人的心理世界更多的是個性的,同鄉的情感,可能強度不一樣,不同的語言,可能表達的是兩個東西,同樣的行為,可是想法不一樣,同樣的想法可能所賦予的意義不一樣,在加上每一個人的早年經歷,記憶,以及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因為心理諮詢師瞭解人的複雜性,所以他把,每個人都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每一個人,每一句話都保持著高度的敬意與好奇。

心理諮詢不是說服與教育,我們總希望自己遇到了難題,身邊可以有一個人來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可惜,每一個人他的人格、思維、認知、行為與情感都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對同一個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我的方法是出於我的人格、經驗、思維、但不是你的、更不是所有的人的。心理諮詢師是很輕鬆的意識到這些,這就是所謂的邊界。

心理諮詢中也存在著心理教育,可是心理諮詢中的心理教育,是讓來訪者自己明白,對於一個事情或者一個環境刺激,他自己是如何想到,是如何意識加工的,它是如何行為的。以及他的意識加工與行為應對,給他帶來了那些結果,解決他他的生命問題或者情緒,同時又引起了他的那些問題和情緒,而這些往往是來訪者從來沒有想到,或是刻意迴避的。我們讓來訪者自己清楚,他有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是如何發展而來的,是如何被維持與加重的。讓他理解自己的問題,自己在心理諮詢師的陪伴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方法來自心理諮詢師的說教。

最後心理諮詢會伴隨著痛苦,一個問題在您身上20年,甚至更久,除了環境還有沒有別的因素,為什麼這個問題你會這樣看,你會這樣做,為什麼您總會把事情弄巧成拙,您會在一個坑裡摔好幾個跟頭。在心理學中,要不是這個人的認知加工有問題,我們叫做選擇性意義,或者選擇性迴避,又問你總是選擇記住或者選擇迴避積極的事物與情感,有人總是選擇性記住愉快的事情或者痛苦的事情,又或者是他的行為應對,總是侷限的僵硬的刻板的,他總是希望環境或是事情可以為他改變,或者他總是消極應對一些事情,這些都有可能是一個人心理問題越來越重的原因,而她的的這些方法在早年總是符合時宜的,他總是用起來屢試不爽的,原來很好用的思維或者行為模式,現在居然不管用了,當一個人告訴他,或是他發現了,這樣的痛苦,只有體驗過的人,方能感受得到。但是風雨很快就能過去,當他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或是行為有多麼的幼稚不合時宜,他就可以自己發展出來更具有建設性的,有成熟的方法改變原來不合時宜的弄巧成拙的行為模式與認知維度,當一個人可以堅持,那麼勢必會帶來人格的成長,他的精氣神也會隨之改變。

因為有病灶,所以按上去一定是會疼的,但是疼完了之後就會很輕鬆了。所以,如果你追求的僅僅是求安慰、求抱抱、求“收養”,那也是沒有必要選擇做諮詢或者分析的。所以心理諮詢不是按摩,不是享樂,不是與參與KTV一樣的體驗。


第三、學習心理學的知識,聽課不能代替心理諮詢

經常很多朋友會因為遇到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又不願意接受諮詢和分析,常常會讓我推薦一些心理學的書籍給他們。但是,心理書籍是無法替代心理諮詢和精神分析的。就像你把開車的書倒背如流,你也木有辦法學會開車的。現在市面上心理學類的書籍已經多到爆棚。有些是為蹭熱度的;有些媒體人考個證書就自稱心理專家開始寫書,實際上一個個案都沒有做過,就教別人12345;有些貼牌標榜自己才是“根正苗紅”的專業心理學書籍,但究其內容卻有明顯的偏見和主觀臆測。

早年的經歷認知維度與行為模式,它會像頑疾一樣,影響你的生活質量,影響你的情感體驗,影響你的待人接物,你看書學習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取締過程,知識永遠沒有辦法代替體驗,就像你學習如何談戀愛,和真的和一個人談戀愛肯定是不一樣的。心理諮詢的過程,是瞭解你的過程,找到問題與原因的過程,找到之後是諮詢師陪伴著來訪者去重新經歷這些事情,重新體驗這些事情,重新給這些事情命名。賦予意義的過程,重新應對的過程,就像你瘦骨如柴,身體不好,你可以通過學習,知道自己身體不好,但是如果沒有人給以一口飽飯吃,你永遠不知道吃飽飯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只有有一個人給一吃一口飽飯,堅持讓你吃飽一段時間之後,你的體質才會改變,您的精氣神才會改變。

如果一個人告訴你,看一本心理學的書,你的心理問題就解決了。那他不是推銷員,就是騙子。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看什麼書,或者學習什麼課,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那多半是在惦記著你的錢,而不是你的心裡健康與問題解決。即使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諮詢師或者分析家寫作的書,也只能充當學習的資料。而你的路,還得需要你自己走。你的問題,還得你自己面對解決。而諮詢師和分析家就是那個陪伴在你身邊,風雨無阻,一起前行在成長路上的人。一本書無法替代一個人的位置。關係,也必須在和人的關係中才能得以解決。所以,閱讀心理作品也不是心理諮詢或者精神分析。

三、精神科、神經科醫生不是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師

現在我國三甲以上的醫院,都要求設立心理科。這無疑對於大家來說是一件好事。所以很多人覺得,既然社會上的很多諮詢師都不靠譜,那我就去醫院。醫院總歸是正規的、靠譜的。當然,從醫學角度上來說,醫生當然是靠譜的。如果你有嚴重的失眠、抑鬱、焦慮,當然要去精神科或者神經科去看醫生了。但是,醫生只負責生理問題。也就是說,通過藥物可以緩解你的失眠、抑鬱、焦慮等問題,但是藥物控制的依然只是生理部分。然而藥物可以幫助你解決頭痛,失眠、他們卻無法解決你為什麼失眠、為什麼抑鬱、焦慮、更沒有辦法的發現您的記憶偏差,選擇性注意,你的認知想法錯誤,或是行為應對錯誤,而很這些它本身就可以引起一些軀體症狀反應。我們叫做:心因性疾病。像抑鬱焦慮強迫焦慮恐懼驚恐障礙等疾病,多半是心因性疾病,當然軀體症狀也會帶來心理問題,譬如你長年失眠、臥床 他勢必會影響您的精氣神,您的人格,您對世界對自己的看法,影響您的待人接物與社交親密關係等等。所以,很多依靠藥物治療的抑鬱焦慮強迫會反覆發作,一停藥都發作,所以很多的病人基本都是終身服藥,或者藥物依賴。所以這類心理罪症狀多半需要藥物與依然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或者精神分析來解決。一個都省不了的。


四、有執業資格證書的心理諮詢師未必是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在文章一開始的時候,我就自爆了家醜。很多諮詢師的證書是買來的,還有很多人,只是通過了考試,拿到了證書,卻根本不具備一個諮詢師的職業素養。

所以瞭解你的諮詢師很重要



選擇和確定諮詢師一定要建立在多瞭解他的基礎上,訪客可以提前到諮詢中心熟悉諮詢師工作環境,因為一旦諮詢開始,諮詢場地( 如交通、環境)也是影響諮訪關係的重要因素。

此外特別需要關注諮詢師的專業背景(是本碩,還是博士,專業出身或是轉行)、受訓經歷(接受系統的成長諮詢、在繼續學習,或者是參加過什麼專業訓練)、從業時長(何時開始諮詢的,個案服務有幾百個小時)、被督導時長(督導時長和頻率)以及擅長領域和技能(婚姻家庭、職業規劃還是整合,是用談話還是遊戲)這五個方面綜合考慮,不偏頗。

當然,投機取巧的人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多人會覺得花幾千塊錢考一個證書,然後就可以執業了。一個小時賺好幾百,無本萬利,是一門很划算的生意。首先,對於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勸誡你們不要這樣做。因為,你會浪費好幾千的考證錢。當然,現在也沒有證書可以考了。其次,對於已經拿到證書、打算這麼做的人,我也要給你一箇中肯的建議。心理行業是高危行業。如果你不具備專業素養,被砸了場子,那就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要知道每年都有諮詢師被精神病人砸場子的新聞發生。心理問題的鑑別診斷,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和學習後才能獲得的。而這也只是諮詢和分析漫長過程中的第一步而已。如果你不具備這個能力,接收了你沒有能力去做的個案,那麼後果是很嚴重的。而且大家知道,精神病人對自己發病時的行為,是可以不承擔刑事責任的。


五、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或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師必須參與督導與個人體驗。



我只想做一個心理諮詢師,就像一個醫生,他的慾望只在手術檯。

對於想要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在此,我非常理解大家的焦慮。特別當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被取消之後,學院派、江湖派打得不可開交,教育系統、衛生系統各佔山頭,大咖們四處奔走做教主,自媒體人幾乎人手一張諮詢師證書套路爆款文。培訓機構沒有了考證培訓的收入,就開始引入各種流派培訓課程割韭菜……

作為一名諮詢師,我始終記得選擇學習心理諮詢的初心,助人自助

中國人太聰明,任何一個新行業、新領域都會吸引那些特別有經濟頭腦的人進來撈一筆,然後轉身走人。剩下那些真正熱愛這個行業打算幹一輩子的人來收拾爛攤子。大家還記得嶽曉東老師所總結的心理行業八大怪嗎?

1、不練基本功,練高難度動作。--催眠、心理劇、家庭治療、海靈格家庭排列等課程

2、 國外“雜牌軍”,國內變正規軍。----海靈格、薩蒂爾、莫倫諾等

3、 一星期的培訓費用動輒幾千,上萬,貴過一學期。--催眠課程、心理劇課程等

4、 成功學理論變成心理學理論。--NLP理論不是心理學主流理論

5、 心理諮詢授課如演戲。---過分追求心理諮詢的戲劇化效果

6、 心理諮詢授課練哭戲----講者淚流滿面,聽者陪哭,這是心理諮詢實踐之大忌

7、 諮詢師變巫師---過分強調諮詢師的表演效果,對學員不具模仿性

8、 請老外講基礎課---有些外國學者講的內容十分表面化,缺乏本土適宜性

所以,一個心理諮詢師他必須去做督導,這個督導就是他的老師,就像醫生他在獨立上手術檯之前,必須經過三年的規培,經過導師考核合格了,才有上手術檯的資格,心理諮詢也是,他也需要導師,這個導師,有兩類,一類是教他,理論與技術,另一類是教會他如何在每一個來訪者身上正確的運用這些理論與技術,因為站在解剖學與生理學的角度,人的骨骼器官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會多出一塊骨頭,或是內臟,所以會兩三個,基本就一大半,但是心理學不一樣,心理諮詢不一樣,以為人身上個性大於共性,所以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就需要老師實時督導,或者個案感覺出問題,或者完不成治療目標,就需要督導老師的幫助與教導。

我們心理諮詢師,也需要做個人體驗,因為心理諮詢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不被恰當的對待的早年,他也有一些認知偏差,他也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應對。他也有自己的性心理發育的固拙,他也有認同的偏差,他也有不恰當的防禦,他也有癥結與情結,他也有自己的創傷性體驗,他的情感也會在某種刺激下忍受不了。一個再專業的精神分析師或是心理諮詢師,他在下班的時候都會去想,如何把自己喜歡的姑娘騙上床,他如何提高收入,如何提高社會地位。

像我前面所說,某些心理諮詢師它與來訪者有非常親密的行為,甚至發生性關係,甚至結婚生子;隨意給被分析者做分析和催眠;提供上門服務;24小時隨叫隨到。甚至是結婚生子,你要知道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是沒有能力的可以遵守這些設置與倫理的,再精神分析或是心理諮詢的情景中,如果心理諮詢師沒有好好的做個人體驗與自我覺察,那麼在相同的情感中,心理諮詢師也會推行,也會要求對方恰當的對待他,滿足他、所以

他必須要體驗過移情,你才會懂得什麼是移情;

他必須被理解過,你才可能深深地去理解他人;

他只有被善待過,你才懂得如何善待別人;

他只有感受過愛和信任,你才願意去付出愛和信任……

因為所有人都給不了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


而接受個人體驗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逐漸知道:

你能幹什麼;你幹不了什麼;風險在哪裡…,很多時候,知道你幹不了什麼比知道你能幹什麼重要的多。


沒有接受過個人體驗的諮詢師常常因為無法覺察到自身的問題,而讓自身的症狀和諮客的症狀交織在一起,變成一場合謀。最後倆人相愛相殺,發生性行為,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那還是心理諮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