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灣墩之戰,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萬里戰死小南山

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朝政府在東莞縣城附近設立南海衛,以保護邊境。

衛是明朝的常備駐兵點,比較有名的如天津衛、威海衛。

一衛通常有前後左右中五個千戶所,士兵5600人。

衛所的士兵均為軍籍,平時也需要就近取材,自耕自種,以減輕國家軍費開支。

南海衛在深圳設有二個千戶所,東莞守禦千戶所(今南頭古城)和大鵬守禦千戶所(大鵬所城)。

深圳周邊的原住民基本上是漁民為主,衛所建立後,不允許捕魚。

這些原住民不當漁民了,基本上都被強徵入軍籍,遣派到各地服役,很少有繼續保留民籍留下的。

千戶所駐兵正常編制為1120人,最高官員為正千戶,下面有副千戶七人,百戶十六人,鎮撫一人,吏目一人,司吏一個。

東莞守禦千戶所外圍,修築有六座墩臺,分別為崗墩、赤灣墩、伏湧墩、嘴頭墩、赤崗墩、鰲灣墩。

現在僅存南山區小南山上的赤灣墩。

墩臺即是古代的烽火臺,有瞭望和預警的作用。

明朝時,海盜猖獗,沿海每衛所主要是為了對付海盜。

注:這裡說海盜不說倭寇,是因為倭寇在字面上理解有狹義,好像專指日本海盜。實際上明朝面對的海盜基本上十之八九是明朝人。如著名的汪直、鄭芝龍等。而且在深圳周邊,海盜主要是和葡萄牙為主的歐洲人勾結,更是和日本人無關,所以稱之為海盜,比倭寇貼切。

明洪武七年(1374年),朝廷下令撤銷了自唐朝以來一直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寧波)、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貿易斷絕,使很多海商被迫不得不入海為盜。

朱無璋甚至在禁海令中提出‘寸板不許下海’,這就斷絕了沿海地區的漁民生路,很多無以謀生的漁民也就跟著成了海盜。

嘉靖年間,東莞南頭人何亞八,因生計入海聚眾為盜,勾結獲得朝廷許準在廣東進行有限貿易的葡萄牙人,橫行於廣東沿海,經常肆意侵擾周邊軍民。

赤灣墩之戰,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萬里戰死小南山

嘉靖朝海禁政策與大明律對比

嘉靖皇帝是我國曆史上海禁執行力度最大的皇帝。

但壓迫的越大,反抗也就越大。

因此嘉靖朝各地海盜相互勾結,甚至開始主動攻擊明軍衛所。


赤灣墩之戰,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萬里戰死小南山

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萬里像


嘉靖三十年(1551年)秋,何亞八仗著有葡萄牙人的火器撐腰,主動進攻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官萬里領兵在赤灣墩與何亞八對峙。

由於需分兵留守東莞守禦千戶所(南頭古城),此時萬里在小南山的赤灣墩僅有三百多人的兵力。

嘉靖朝的士兵戰鬥力,與明朝開國時期已經無法可比。

明中期的衛所士兵有地有產,完全沒有了一往無前的殺氣。

此時海面上,有葡萄牙大型商船八艘,海盜中小船隻一百七十餘艘,海盜共約六千餘人。

雙方兵力懸殊巨大。

好在小南山山高坡陡,萬里領人居高臨下,海盜們無法炮擊,攻山數次傷亡慘重。

本來萬里以為此次海盜進攻與往次一樣,佔不到便宜就會撤退。

豈料這次卻不同以往,海盜連續攻山五日,毫無退卻的意思。

萬里命士兵點烽火向周邊衛所求援,得到的消息卻是各處均在激戰無法分兵支援。

原來數月前,何亞八北上與汪直、徐碧溪、方武等多股海盜會面,共同定下了同時攻擊浙江、福建、廣東沿海衛所,打擊明朝守軍的計劃。

此次何亞八傾巢出動,聚集廣東近海周邊大小海盜共計七萬,同時許以葡萄牙人厚利,同時攻擊整個廣東沿海的各處衛所。

廣東都指揮使司內的告急文書堆積如山,不但緊急抽調清遠衛、肇慶衛的士兵就近馳援,同時上報朝廷,請調附近的廣西都司、湖廣都司調兵增援。

最終赤灣墩在堅守了十六日之後彈盡糧絕,千戶萬里及所屬士兵二百五十四人戰死。

此時不遠處的大鵬所城戰事已經結束。

大鵬守禦千戶所(大鵬所城)千戶李茂材因戰功升任南海衛指揮使,領兵來救東莞守禦千戶所(南頭古城)。

在赤灣墩,李茂材擊退何亞八,搶回萬里屍體。


赤灣墩之戰,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萬里戰死小南山

萬里像


此戰後,朝廷開始放寬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居住權,藉此削弱葡萄牙人對何亞八的支持。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失去了葡萄牙人支持的何亞八海盜在臺山市廣海鎮周邊海域,被官軍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