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蕭王莊墓群位於山東濟寧北郊蕭王序村南,墓主人為東漢任城國始封王孝王劉尚。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於多年來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現地面僅存土冢4座,其餘均被夷為平地。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由於一號墓遭盜掘破壞嚴重,1992--1994年,濟寧市文物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隨後維修保護,就地開放。墓葬座北朝南,由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迴廊、題湊石牆等部分組成。墓道殘長22.8米,寬2.7—3.8米,其中部東西兩側設對稱耳室,室內分別放置車馬明器和炊廚器。墓道北端靠墓門處疫前後封門牆兩牆,門扇無存,墓室南北長15.89米,東西寬15.9米,高8.35米。墓門後有甬道前室。前室為橫長方形,放置大量陶器,後室為縱長方形,中置棺床,棺槨已焚,人骨朽亂,出土少量玉器和銀縷玉衣片,迴廊圍繞前後室一週,題湊石牆在迴廊外側,曲折呈凸字形。整個墓室外以題湊石牆作墓框,內以磚牆分隔各室,上以2或3層契形磚券頂,磚券之上再覆以石塊,下以石板和2至3層磚鋪底。頂石邊緣緊扣石牆,把整個磚室墓包圍在一個若大手石宮裡,建築十分考究,結構 具特色。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一號墓早年被盜,出土文物131件,其中3件玉器為一級文物。該墓重大的考古發現是,墓室石塊上鐫刻著大量題記文字,僅內面可觀睹的刻石就有782塊,為目前全國漢墓考古資料所僅見。題湊石牆皆用方石塊除(拐角處)單道砌壘,石塊邊長近1米,厚25釐米左右(不少石塊上刻“R”字,即1漢R,約合23.5釐米,由此推知方石的邊長4漢尺)。《後漢書、禮儀制下》載“大喪”,司空擇土造穿,太史卜曰……方石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石牆石塊均打製規整,大小基本劃一,即文中所說的方石,可見東漢時題湊已用方石製作,如兩漢“黃腸題湊”之禮制。以往洛陽邙山東漢帝陵中也出土過這種石塊,有的銘刻“黃腸石”其作用應與黃腸木相類似。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據墓葬形制、出土物特點和銘刻地名分析,該墓年代在東漢前期,墓主人很可能是東漢任城國始封王--孝王劉尚。劉尚為東平憲王劉蒼之次子、光武帝劉秀之孫,就封於章帝元和元年(84年),薨於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在位18年。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消王莊墓群是分佈集中、保存較好的一處東漢諸侯王陵寢。已發掘的一號墓規模宏大,結構獨特,題刻眾多,是目前全國少見的一座東漢諸侯王石材題湊墓,也是目前全國出土石刻文字最多的一座漢墓,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蕭王莊一號漢墓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等文物近200件,其中在後室出土的三件玉器——玉觿、玉劍首、玉劍班,尤為珍貴,為國家一級文物。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玉觿,長9.7釐米,最寬2.6釐米,厚0.4釐米。弧形扁角狀,白玉質,兩端呈褐色。通體光滑,兩面雕琢紋飾,較寬的一端正面飾一螭虎,背面飾一鳳鳥。螭尾回首,鳳鳥張口,二者首、頸部透雕可供穿系,身、尾部淺浮雕成捲曲狀,其上再飾以陰線紋。器身中部鏤孔,正面邊緣陰刻竹節狀紋,尾部尖銳。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觿是古代解結的用具,用玉石或獸骨製成,形如錐。《禮記》:“子事父母,左佩小崩,右佩大觿。”注:“小觿解小結也。觿如錐,以象骨為之。”《說文》:“觿,佩角,銳端可以解結。”說明觿的功能是用來解繩的,其主要特徵是一端呈尖角狀。最早古人以獸骨或獸牙製作,帶在身上,用於解結。以玉製觿,使之逐漸喪失了其原始功能,成為佩飾件之一。早在商代就有以玉製觿,考古發掘中已見實物,如安陽大司空村晚商墓(M114)出土的玉觸即是,其形如刀削,柄部琢一牛首,耳、鼻、眼雕琢精細。西周玉觿造型簡潔洗練,形似牙角狀,有的彎曲成簡單的圓錐形,有的則將頂端雕刻成獸、龍或人面,還有的直接以玉蠶或玉蝗為形。觿身裝飾有蠶紋、雲雷紋、勾連紋、渦紋、捲雲紋等,觿首作虎首或龍首。戰國時期,一些觿的外緣還附有透雕的雲紋,觿身多為細長的長角狀或彎曲的龍體。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玉劍首,為圓形,直徑4.35釐米,厚0.68釐米。白玉質,局部邊緣呈褐色,通體光滑。正面雕琢花紋,中間部分凸起,其上和外沿淺浮雕刻捲雲紋,並點綴星狀紋,邊緣起凸弦紋。背面中間有凹槽一週,兩側各一小孔與凹槽斜通,以供插系劍柄首之用。

古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劍首的記載。《莊子》卷八《則陽》第二十五:“夫吹管也,猶有嘀也;吹劍首者,映而已矣。”《禮記·少儀》第十七則有:“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履。”兩處所說劍首,顯然是指劍柄首端物,這表明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稱這類飾物為劍首。此時的玉劍首已見實物,最早見於江蘇六合縣程橋春秋晚期墓中,玉劍首為長橢圓形柱體。戰國時期玉劍飾出土較多,形制比較完備,包括劍首、劍格、劍璉、劍(王必)等。劍首一般作長方形或圓形,紋飾主要有渦紋、捲雲紋、獸面紋等。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玉劍璐,呈梯形,長4.78釐米,寬4.6釐米,最厚1.45釐米。白玉質,寬端呈褐色,光澤度強。兩面均淺浮刻紋飾,窄端中間刻雙鳥紋,鳥首相對,尾巴上卷。器身至寬端滿刻捲雲紋,邊緣有兩道凸弦紋,窄端頂中心有插孔,兩側各一小孔與插孔斜通,以供劍鞘末端插系榫之用。橫斷面為橄欖形,適應於手握之功能。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墓主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孫孝王劉尚

三件玉器皆選用和田白玉料,晶瑩潤澤,紋飾設計別緻,構思巧妙。玉觿採用透雕、淺浮雕相結合的技法,將鳥獸形態表現得惟肖惟肖,再以鏤空、線刻作襯托,生動活潑,玲瓏剔透;玉劍首、玉劍(王必)為同一劍上飾物,做工規整,構圖勻稱,紋飾精細,雕琢細膩。尤其是劍(王必),器身兩面紋飾相同,整體紋飾以雲紋烘托雙鳥,使雙鳥置於雲氣中,栩栩如生,神采動人。它生動地體現了漢代玉工精湛的雕刻技藝水平,為東漢時期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文圖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