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病房,就是進入戰場

來源:法制日報

□ 本報記者 廉穎婷

□ 本報通訊員 李大勇 張旭航

每逢危難,總有一群逆行者,他們迎著危險出征,用生命搶救生命。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一病區護士長趙孝英,就是其中之一。

走進病房,就是進入戰場

圖為剛從“紅區”出來的趙孝英。高濤 攝

這名來自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的護理專家,雖然已經脫下摯愛的軍裝,可依然是那個讓人欽佩的“拼命三娘”。

拼命三娘

2014年11月中旬,趙孝英隨中國軍隊援助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醫療隊遠征。面對感染性極強的埃博拉病毒,她深入“紅區”完成各種診療處置工作,與戰友創造了成功救治持續高熱15天埃博拉重症患兒的奇蹟。

2016年,面對軍隊改革大考,她堅決響應組織號召,依依不捨脫下軍裝。

2020年,聽聞抽組醫療隊馳援武漢的消息,已脫下軍裝的趙孝英主動請戰。

走進病房,就是進入戰場

圖為趙孝英給護士講解藥品管理。高濤 攝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後,擔任病區護士長的趙孝英和隊員爭分奪秒,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病區的傳染病房改造。

收治第一天,趙孝英帶領隊員為45名患者監測體溫、展開治療、記錄信息。投入戰鬥,她常常忘了時間,那天離開“紅區”時,防護服的有效時間僅剩1小時。很多人勸她,這樣太危險,可她卻說:“多在‘紅區’工作一分鐘,就能多掌握一些患者的病情,讓患者心裡更踏實。”

熟悉趙孝英的人都知道她喝不慣牛奶,但每天在“紅區”“黃區”高強度工作,經常沒時間吃午飯。她每天早餐後帶一盒牛奶,等到下午3點左右結束“紅區”工作時,作為午餐補充能量。很快,趙孝英“拼命三娘”的綽號傳遍整個金銀潭醫院。

2月初,醫療隊轉戰火神山醫院,趙孝英擔任感染一科一病區護士長。

2月10日,病區首次收治患者。原計劃展開47張床位,可一下來了60名患者。

“絕不能讓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趙孝英臨時組織病區加床,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所有患者的收治。

堅守初心

“護士長,再不走就沒班車了。”2月18日晚,火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一病區值班護士催促趙孝英。

“47床患者很不穩定,我不能走。”趙孝英放心不下的是一名50多歲的患者。這名患者不僅靠呼吸機輔助通氣,而且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晚上8點多,患者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趙孝英和醫生張曉華衝進“紅區”,與值班護士一起調整呼吸機參數,吸痰、用藥。經過40多分鐘緊張搶救,患者症狀得到緩解。

趙孝英不放心,與醫生繼續守在“紅區”觀察病情。兩個小時後,患者病情出現反覆,她們再次投入戰鬥。

走進病房,就是進入戰場

圖為即將出院的患者與趙孝英合影留念。高濤 攝

在專家曹國強眼裡,趙孝英是科裡最忙最累的人。

火神山醫院有3名60多歲的患者都有糖尿病。2月20日早晨,趙孝英給他們檢查發現,3人血糖明顯升高。

“血糖高對代謝有影響,而且容易感染。”得知患者早飯吃的是稀飯饅頭時,她馬上聯繫醫院保障部,要求配送糖尿病患者飲食。次日,這3名患者有了低糖早餐。

病區副主任李力說:“趙孝英是在‘紅區’時間最長的人。”

趙孝英不僅在病區開展醫護一體化查房,全程參與醫生查房,而且現場拍板護理關注的問題。醫生離開“紅區”後,她還要及時落實醫生的查房建議。

挺進德陽、遠赴非洲、馳援武漢,趙孝英說:“走進病房,就是進入戰場。呵護生命就是堅守初心,拯救生命就是踐行使命。”

生死相依

抗擊埃博拉的經歷,讓趙孝英對戰友之間的生死相依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出征武漢,趙孝英立下誓言:戰“疫”勝利時一個不能少,一個也不能倒。

進入“紅區”前,趙孝英一遍又一遍督促大家練操作、走流程,反覆講解、反覆糾正。因為她心裡清楚,護理組38個兄弟姐妹,除了包括她在內的3人有實戰經驗外,其他人只進行了臨時短訓。面對烈性傳染病,要帶好這些戰“疫”新兵。

趙孝英堅持每天都進入“紅區”工作。她說,看著隊員們救治患者,有什麼問題及時指出來,這樣心裡才踏實。

隊員們說:“有護士長在,我們更自信。”

在隊員們眼裡,趙孝英是嚴厲的護士長,也是知心大姐姐。

“駱燿在‘紅區’要嘔吐。”2月20日深夜1點多,趙孝英接到值班護士電話。

“是不是護目鏡太緊了,馬上讓她到清潔區調整休息。出現嘔吐不要用手摳嘔吐物,嚴格按照流程脫防護服。”趙孝英一邊電話指導如何處置,一邊穿上衣服準備去頂班。

駱燿按趙孝英的要求脫掉防護服、調整護目鏡,症狀大大緩解。因為這件事,駱燿更加堅信,趙孝英是可以託付生命的戰友。

“護士長,有人找。”“護士長,你來看看這個怎麼弄。”護士們打心裡心疼她,總是變著法把趙孝英從“紅區”叫到“黃區”“綠區”,讓她喘口氣,歇一歇。

步履匆匆的趙孝英有時也會停下腳步,依窗望向靜靜的知音湖。這時,她會想起家人的追問:何時返渝?她無法給出正式的回答,因為她知道,疫情不息、戰鬥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