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4月2日凌晨5點,90後卡車司機張儉在武漢二環外的乘龍H5臥鋪上醒來,測了下體溫後戴好口罩準備返回宿遷。他下意識看了看手機日曆,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快60天沒回家了。張儉從正月十四開始,從江蘇宿遷往返武漢運送物資,來來回回已經14趟了……

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90後卡車司機張儉

瞞著家人參加抗“疫” 不後悔

時間回到除夕之前,張儉在電視上得知了武漢的疫情,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去一線做一名志願者。但由於疫情期間小區出入限制,張儉無法出門,急的他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每天只能通過電視和手機來了解武漢疫情的進展。直到正月十四那天,張儉辦理了多份出入證明後,才得以出門並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其所在公司支援武漢的行動,正式成為了抗“疫”大軍中的一員。

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張儉和愛車乘龍H5

“和家人說了去武漢的想法後,家人都擔心疫情不讓我去。但是我心意已決,正好那兩天媳婦帶著孩子回孃家了,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準備裝車去武漢了。”在記者問到為何要瞞著家人也要去支援武漢時,張儉說了一段話,既樸實又感人。

他告訴記者:“我的想法很簡單,在疫情期間我為國家做不了什麼大的貢獻,要是有很多錢的話我可以捐款,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卡車司機,我能做的就是將物資準確快速地運往武漢,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如果這次沒有去,我會後悔一輩子”。張儉話語間充滿著堅定,記者感到心疼的同時也無限欽佩。在生活中,張儉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但此時此刻他帶上口罩、穿戴好防護服,他目的地只有一個,那就是抗疫一線——武漢。

毫無經驗打頭車 只為物資精準送達

一切準備就緒後,出發前又有新問題。因為沒有任何抗“疫”經驗,也沒有受過專人的培訓,需要怎麼防護,去了武漢應該注意什麼,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和同行的車隊司機商量後,大家一致決定先讓踏實穩重的張儉作為頭車先出發探路,並將前方發生的狀況及時分享給隊友。

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張儉和愛車乘龍H5

張儉表示:“中午一點多我就出發了,高速路上根本見不到人和車。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病毒,就是感覺空氣中都瀰漫著緊張的氣息。我只能帶著口罩一路超前開。”就這樣,為了儘快將新鮮的蔬菜送達武漢,張儉不吃不喝連續開了近10個小時,終於在當天深夜順利抵達武漢。“謝天謝地終於到了,太累了。還好我的車是四點懸浮的座椅,要不然累得我腰間盤都要突出了。其實最難受的是N95口罩帶來的窒息感,就像是幾個小時被人捂住鼻子,脫了口罩才恢復正常。”

為了不給武漢增添額外的負擔,張儉在順利將救援物資送達目的地後,拒絕了安排的酒店,連夜把車開到了城外,在車裡的臥鋪上睡了一晚。

第二天,為了讓家人放心,張儉又拖著疲憊的身軀,伴著凌晨6點的太陽奔波回宿遷。因為出省人員必須隔離,張儉回到宿遷後集體隔離了14天,原本可以回家報平安的他,出人意料地又選擇了繼續給武漢運送物資,就這樣運輸、隔離、運輸、隔離……來來回回十四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還發動了自己的弟弟,姐夫,舅舅等親朋好友一起開車往武漢運送物資。直到疫情緩解,張儉才鬆了一口氣,回家和家人相見,妻子早就做好美味的飯菜等著他,6歲的小女兒大喊:“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跑著撲到他的懷裡,張儉這麼多天的疲憊煙消雲散。因為,他覺得這樣的行為讓妻子一定可以理解,女兒也會因為自己的爸爸參加過抗“疫”而驕傲。

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張儉的座駕——乘龍H5

乘龍H5經受考驗 應付複雜路況無壓力

通過和張儉的溝通,記者覺得他是一個膽大心細、顧家更愛國的純爺們,但張儉說,這次自己能完成任務平安歸來,車輛的穩定性能讓他多了幾成把握。確實,作為張儉的可靠夥伴,東風柳汽50多年來憑藉著紮實的品質陪伴著萬千卡友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來暑往,而張儉的乘龍H5在本次救援運輸過程中的表現也經受住了嚴格的考驗。

眾所周知,武漢地形複雜包含低山、丘陵、壟崗平原及平坦平原,對車輛的要求非常高,而乘龍H5充沛的動力、穩定的車身等優勢讓它不辱使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優秀的底盤設計能應對各種複雜路況,而出色的節油性能也為多次救援運輸節省了寶貴的時間。“我現在這輛是玉柴的發動機 220馬力的載貨車,當時買車時候第一眼就看上了,這一年多開下來給我的感受就是駕駛室空間大,動力強勁,性能穩定,沒出過一次故障,百公里油耗在17L左右。”

談到這輛車,張儉有很多話想說。但印象最為深刻的,要說曾經一次在運輸過程中,這輛乘龍H5救過他一命。

車輛穩定救人命 男兒哭吧不是罪

張儉告訴記者,在去年快入冬時,他從湖北跑貴州運輸某企業捐贈給村民的煤爐,目的地是貴州省內的一個連高德地圖都搜不到的山頂,張儉開車跑了整整一下午,終於在下午5點到達了目的地。車輛剛進村,全村的村民都開心的不得了,因為這意味著到了嚴冬時,大家再也不用挨凍了。

所有的村民都跑出來搬運捐贈物資,等到貨物全部卸完已經是夜裡十點了,熱情的村民勸張儉不要開夜車下山當晚就在村中留宿。畢竟山路沒有路燈,山路溼滑,一側又是懸崖峭壁,開夜車十分危險。可是張儉還答應了第二天給另外一位貨主送貨,留宿的話肯定來不及,只能趁著夜色硬著頭皮下山。

漫山的大霧溼氣很重,看不清前方的路,張儉只能搖下車窗玻璃,把頭伸出窗外,慢慢地行駛著車輛。窗外的溫度已經很低了,但張儉卻緊張的出一身冷汗。“還好有乘龍H5,這車良好的穩定性和精準的操控性讓我多了踏實了很多。”

下山途中,張儉聽到“嘭”的一聲。因為山路碎石過多,輪胎被割破了,張儉心中開始有些恐慌。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山路上,無法找救援。但是張儉很快冷靜下來,在檢查車輛,確定除了輪胎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故障後,張儉決定繼續開車下山。

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張儉獲得的榮譽證書

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精湛的駕駛技術和乘龍H5的穩定性能在行駛了一夜懸崖峭壁後平安下山。當張儉看到前方鎮上的炊煙時,情緒完全控制不住了,這種死裡逃生的感覺讓他的淚水止不住的流了出來。

確實,如果能選擇歲月安穩,誰願意到處奔波?就像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裡有一句話:“有時關不上冰箱的門,腳趾撞到了桌腳,臨出門找不到想要的東西,突然忍不住掉淚。你覺得小題大做,只有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有些難過,在旁人看來無關痛癢,只有經過一夜生死的張儉才知道做卡車司機有多心酸。但是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張儉擦了擦眼淚,把車開進了鎮裡的維修站……

抗疫 “戰場”上的90後乘龍車主:哭過笑過決不退縮!

張儉獲得的榮譽證書

“沒有什麼可委屈的,入了這個行業就要吃得了這份苦,這事到現在我沒和別人說起過,家裡人也不知道。你知道的,男人嘛,報喜不報憂,免得家裡人擔心。”張儉表示,其已從業多年,早就學會了獨自面對困難,處理負面情緒,並學會了自我調節。無論如何,第二天都要繼續前行。

在問到今後的打算時,張儉告訴記者,今後打算攢點錢,再買一輛乘龍H7,畢竟乘龍車的品質沒的說,今後他打算繼續從事物流運輸,並把這份工作做好、做大、做強。

編 後 語

如今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每當張儉在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笑臉時,他都感到無比欣慰。現在一切逐漸回到正軌,張儉的小目標也開始蠢蠢欲動。“我的目標就是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現在正在尋找西南方向的貨源,打算近期跑一趟西藏,開著自己的乘龍H5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去看看布達拉宮,聞聞原始森林裡溼溼的泥土香,享受一下夏日溫暖的陽光”。

張儉只是一名平凡的卡友,但他同樣在一線為抗擊疫情英勇戰鬥,他以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奉獻,一個普通的卡車司機也可以在平凡崗位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