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前戲準備地差不多了,下面該辦正事了。

彈頭返回大氣層後的那點破事,歸到和“防空”一起,今兒的正事就說大氣層外的“中段反導”。目前戲臺上僅有中美兩家,連毛子的功底也只能看戲(畢竟地面雷達站的老本沒啃完嘛,至少能看到中國的戲),至於其他小流氓,從沒有仰頭看天空的習慣。

先申個明,中段反導的保密程度和核武器同一等級,為啥呢?當人家看到洲際導彈飛過來,馬上就會啟動核反擊,壓根不管你裝的是核彈頭還是聖誕節禮物。既然送禮都沒人領情,那索性就全裝核彈頭了,於是,中段反導和核威懾沾上了邊,保密程度自然提上來了。所以吶,本文涉及的數字太多是道聽途說,當不得真。

中段反導難在哪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段反導的難點就在於一個“快”字,呃,再加一個“遠”字。回顧一下導彈射程與速度、距離、高度之間的關係,近程導彈的速度大約2-3km/s,中程導彈3-5km/s,洲際導彈可以達到6km/s以上。越遠反而越快,攔截難度自然就越大。

有人疑惑,人家彈頭速度快咱管不著,自己的攔截彈為啥就不能慢一點?這火急火燎的對頭撞,相對速度平白增加了一倍!

反導有個原則,能早點攔就早點攔,萬一失手了,還有機會彌補。攔截彈比人家晚起飛,為了早點趕到預定地點,當然得火急火燎的跑。還有,但凡上天的貨,沒有一個是慢的,不是不想慢,是沒法慢慢上天。

那能不能帶上燃料,上了天再減速?這樣折騰都快趕上登月的行頭了,這麼大個頭,如何保障機動性?反正這事你就認了吧,別指望在速度上做文章了。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強調一下中段反導的基本原理,彈頭在真空環境無動力滑行,走的是理想拋物線,被鎖定後可以計算出軌道,這是中段反導的基礎條件。若距離太遠,雷達鎖定精度不足,就算知道核彈已經在路上了,也得等飛近了才能計算軌道,然後才能發射攔截彈,你說這事慌不慌?

於是,又有人疑惑了,攔截彈為啥不能早點發射?大致方向又錯不了,先飛過去,等計算出軌道之後,再讓攔截彈中途小小改個道,這豈不是省了好多事?

電視上的中段反導演示動畫,經常是一枚完整的導彈擊中另一枚完整的導彈,這是嚴重的誤導!實際情況是,一枚無動力的彈頭擊中另一枚無動力的彈頭,所以這樣的畫風才更逼真:你在幾千公里外朝我扔石頭,然後我也扔塊石頭,把你的石頭砸下來。嗯,這樣看起來就難多了吧?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說到太空,大家要有個概念,太空可比村裡大多了!一旦前面沒走對路,後面若想改道,先掂量掂量燃料罐裡那點盤纏吧!

發射攔截彈和發射彈道導彈沒本質區別,前期助推時間都很短,大部分時間都是無動力階段。也就是說,助推段決定了攔截彈的大致軌道,一旦脫離火箭後,不可能還有多餘燃料從容的大範圍轉移,單靠攔截彈自身那點發動機,只能做小範圍的變軌修正和調姿罷了,調整範圍麼,估計也就長江那點寬度吧。

把長江嵌在幾千公里外的天上,比針尖粗不了多少,對雷達精度的要求極高!X波段雷達的前置部署雖然可以解決“軌道計算精度”的問題,不過,之後的攔截是體力活,茫茫太空路,這跑長途總比跑短途出錯的概率高一些吧!

動能攔截彈KKV

大氣層內反導,一般是在彈頭邊上爆炸,利用破片衝擊波讓彈頭損壞或偏移,大多不是直接摧毀,更有甚者拿核彈反導,就是為了增加衝擊波的殺傷範圍,前面提過的毛子那款潛射導彈據說能抗住500米外的小當量核爆炸。為什麼不讓導彈頭對頭相撞?原因無他,純粹太難!

這種擦邊球式反導雖然不是很有出息,但防空導彈外形還是很帥的,修長的身形,圓錐形的腦袋。中段反導的武器長得可就醜多了,跟個夜壺似的,空有一身本領,卻少有人認得,果真是個看臉的時代!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攔截彈為啥長這麼醜?當然有苦衷!炸藥的爆炸速度大約是7km/s,導彈和攔截彈相對速度超過7km/s很常見,如果攔截彈引爆炸藥的時間稍有差池,在彈頭後面或側面爆炸,爆炸碎片都不一定追的上彈頭,因此必須“瞄得非常準”,所以還不如直接硬撞。

當速度達到2.9km/s時,1公斤物體撞擊的威力和1公斤TNT炸藥是一樣的,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攔截彈和彈頭相撞的破壞力。再者,太空沒有空氣,不會形成衝擊波,攜帶炸藥無端增加重量,影響機動性。於是攔截彈就長成這般模樣了,也就有了“動能攔截彈”這個說法,英文名:KKV。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洲際導彈打擊目標還能容許有幾十米的誤差,而攔截彈可是要頭對頭硬頂的,誤差超過1米都夠嗆,因此攔截彈所有的設計都圍繞“精度”展開,撞擊前一般都會有幾公里的誤差修正能力。攔截彈的結構如圖所示,前面那個大圓桶就是紅外引導頭,太空的背景溫度大約4K,即零下270℃左右,彈頭從大氣層裡飛出來,磨得滾燙滾燙,溫度越高紅外特徵越明顯,當然用紅外搜索。後面那四個小喇叭就是變軌推進器,邊上四個罐子就是燃料罐,尾巴上還有幾個調整姿態的小噴口。整個攔截彈壓根不需要戰鬥部,直接撲對方身上就行。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美國:GBI、SM-3

這星球上,但凡說到美帝,就沒有他不會的技能,陸基、海基樣樣齊全。為了達到“多層攔截”的目的,開發了不同射程的攔截彈,由遠及近,挨個捋一遍。

先說“陸基”中段反導:GBI。

前面作為案例的圖片就是GBI的攔截彈,再看看這廝上天前的樣子(下圖),這和洲際導彈有區別嗎?本質上說,這就是一枚用於防空的洲際導彈,GBI是美帝唯一可以攔截洲際導彈的反導武器,得好好說道說道。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把攔截彈送到洲際導彈同樣的高度,得跑不少路,肯定也需要一枚和洲際導彈差不多體格的火箭,所以這貨就長的胖了些。射高達到了2000千米,射程高達6000千米,攔截高度幾乎涵蓋了所有導彈,攔截彈脫離火箭時的速度達到7-8km/s,紅外導引頭在4K宇宙背景溫度下,對於300K溫度(27℃)的彈頭探測距離為1260千米,400K溫度彈頭的探測距離為2500千米!咱家的孫悟空上了天也不見得有這般能耐!

美帝核威懾的假想敵就是中俄,兔子一直裝孫子,毛子天天捋袖子,所以美帝早就想在波蘭部署GBI,毛子急得直跳腳,妥協後換成了愛國者PAC-3。現在GBI主要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格雷利堡反導陣地,大約放了三四十枚,待遇和核導彈同級,發射井可抗小當量核彈和電磁脈衝彈。還有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反導陣地也放了幾枚,反正美帝面向中俄的方向是重點防禦,歐萌是不可能扔鞭炮到美帝的。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GBI發射井

這些鎮國利器,就算和平時期也是365天24小時警戒,據說從接到總統命令到發射,僅僅只需22秒。GBI發射後3分鐘攔截器脫離火箭,5分鐘即可飛行1200km。 也就是說,3分鐘助推把攔截彈加速到極高速度,再無動力滑翔到上千公里外,砸中一個同樣速度的彈頭,想象一下這個畫面。

GBI試驗次數不多,成功率大約50%,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攔截率了,實戰中效果估計得打折,得打成骨折。不過GBI主要用來攔截洲際導彈,又高又快,攔截率低也是能理解的。

這話還有一層意思,目前對於洲際導彈的攔截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海基中段反導:SM-3

標準-3(SM-3)的名氣比GBI稍微大些,新聞中說到美帝中段反導成功,大多時候說的是標準-3,擊落報廢衛星的也是這貨。標準系列導彈原本是美海軍的防空導彈,是海軍宙斯盾系統的拳頭,其中的“標準-3”系列專門用於中段反導。標準3系列有很多型號,早期型號不提了,咱挑厲害的說。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標準3的射程估計1500km以上,射高500km以上,這高度夠不著洲際導彈的最高點,所以只能用於中程導彈的中段反導或洲際導彈末段反導。總體上說,標準3的定位還是用於射程3000km以下的中程導彈,升級後可以攔截射程5500km以下的中遠程導彈。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核打擊通常是滿天星飛過來,反導導彈的數量也很重要,陸基GBI畢竟太貴,地主也伺候不了多少。相比來說,小巧的標準3就實用多了,買個幾百枚沒壓力,裝到船上,想放哪裡就放哪裡。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SM-3攔截彈的原理和GBI一樣,就是更醜一點,速度大約4-5km/s,軌道修正能力據說超過了3km,最後攔截的鎖定精度可以達到15cm。雖然SM-3不如GBI那麼牛,但人家攔截的是中程導彈,所以攔截成功率高了不少。上回試驗,標準3在靶彈發射後6分鐘就升空了,可見宙斯盾對於中程導彈鎖定計算的能力還是不俗的,扣除助推段的時間,計算軌道時間估計都不到1分鐘。

當然,標準3硬要攔截洲際導彈也不是不可以,夠不著彈道最高點,可以在末段攔截。但如果洲際導彈犧牲一些射程打高彈道(如下圖),那麼留給標準3的攔截窗口就更小了。所以大家看新聞,要看清楚是攔截洲際導彈,還是攔截中程導彈,這兩者意義大不一樣。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看到不少文章說,標準3可以攔截上升段的洲際導彈,這可真嚇尿我了!且不說標準3能不能靠發射地這麼近,就算標準3在對方完成助推後第一時間發射,也不一定追得上洲際導彈,除了激光武器,沒聽說誰能追得上洲際導彈的,所以不知道這個觀點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其實吧,美帝真心已經很牛逼了,完全沒必要幫他這麼瞎吹。

除非……你已經知道了我的導彈軌跡(這就是薩德平時乾的活),提前發射攔截彈守株待兔。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攔截彈

這裡的末段是指彈頭即將返回大氣層,稱不上“中段反導”,但尚在大氣層外,有非常稀薄的空氣,所以攔截彈需要考慮氣動外形,於是就長帥了很多。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前面藍色的是紅外搜索,紅框內的十字圓筒是修正軌道的推進器,動能攔截彈對於軌道精度的要求非常之高,尤其是最後攔截前,要快速修正、瞄準,所以基本結構都一個德性:前面紅外+後面十字噴口。

薩德的攔截高度為40~150km,作戰半徑200km,速度大約2-3km/s,可以和標準3搭配,標準3攔截失敗,薩德還有機會補刀。2015年美帝發新聞說進行了一次“空前複雜的反導行動測試”,說的就是多層攔截,先是標準3故障攔截失敗,然後由薩德補刀成功。有意思的是,5小時後,中國也完成了一次中段反導,更有意思的是,2013年1月份,中國和美帝也是相約在同一天反導,其間基情可見一斑。

單純說薩德攔截成功率沒什麼意義,薩德攔截的是快落到頭頂的彈頭,如果落下來洲際導彈,成功率肯定渣,如果落下來小鞭炮,把握性就大一些。再強調下,兔子急眼是因為薩德的X波段雷達,而不是薩德的攔截彈,這點得整明白。

“愛國者”3(PAC-3)攔截彈

“愛國者”和“飛毛腿”的故事從小就如雷貫耳,愛國者的性質已經接近防空導彈,可以攔截導彈,也可以攔截飛機,層次要低多了,不過長的最帥。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考慮到防空需要,愛國者導彈和純粹的動能撞擊不同,有裝高爆炸藥的戰鬥部,採用破片效應摧毀目標,毀傷半徑為20米。最快可以達到6馬赫(速度單位換來換去可不是我顯擺,一般大氣層內速度都用馬赫數表示,大氣層外用km/s表示),攔截飛機射程為80km,攔截導彈射程是40km,因為導彈飛的高,愛國者得爬高攔截,所以犧牲了射程,最大射高24km。愛國者PAC-3是小號的薩德,小流氓正好適用。

總結一下美帝四大反導系統的分工: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中國:反擊系列反彈道導彈

兔子《孫子兵法》學的太精,生怕美帝知彼知己,中段反導能讓你知道個名字就謝天謝地吧!這個系列導彈的名氣不大,卻很貼切:反擊系列反彈道導彈!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各位在小學看圖說話能得幾分?咱展開一下想象,仔細看下圖獎章上的圖標,猜猜都是幹啥的。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按照小學慣例,給個例題吧: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反擊系列導彈的研發叫“640工程”,60年代開始,至80年代反擊1號和激光反導已經取得很大成功。後來實施韜光養晦策略,把這些工程都砍了,功過是非不予評說,也難以評說。

中國是“美粉”,基本也是按著“多層攔截”的思路走,“反擊一號”和“反擊二號”類似於美帝的愛國者3,射程50km,攔截高度20-40km,導彈飛行時間約20秒,平均速度1.5km/s;“反擊三號”貌似是美帝的GBI,負責高空攔截,失手之後還能補刀。還有一個“紅旗-19”相當於美帝的標準3,攔截射程3000km以內的中程彈道導彈,據說可以進行60g以上的大過載機動,速度達到了10km/s,可能是最快的。至於照片麼,各位別嫌棄,能找到這麼一副卡通圖就不錯了。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反導說白了就是看誰扔東西扔得準,文雅的說法是“入軌精度”。雖然中段反導保密度極高,但總得偶爾露一手震震美帝,中國有一個重要的官洩手段就是衛星入軌精度。多研究一下中國的入軌精度報道以及對接技術報道,裡面雖然是八股,但還是可以分析出不少乾貨。嫦娥入軌的錄像,活脫脫就是一個動能攔截彈,再舉個栗子,有一次中國宣傳自己衛星入軌精度亞米級(1米以內),你想想,把衛星那麼精確送入軌道有多大意義?兔子可不是三哥,為了新聞標題就捨得花錢。亞米級,除了要攔截彈頭,哪裡還用得著?亞米級意味著控制和監測已經達到反導要求了,妥妥的顯擺。

還有科研題目,帶著“空間非合作目標交會技術”字眼的,基本都是在玩反導,既然不是合作目標,卻要在空間交會,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除了反導、反衛星,你還有第二個解釋嗎?就是不知道這研發費用算不算軍費。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中國反導水平到底如何,這和核彈頭數量一樣機密,咱全憑瞎猜。能確定的是,陸基反導或許可以和美帝切磋一下,海基應該還沒影子。


俄羅斯:A-135

毛子原本也是上過戲臺子的,老毛子掛之前,在莫斯科周邊部署了反彈道導彈系統“A-135”,1989年宣佈成軍,1995年正式進入警戒狀態。有2個陣地用的是老毛子的第一代反彈道導彈“A-35”,北約叫“橡皮套鞋”,後來又新建了5個陣地,一共部署100枚導彈,36枚射程較遠的51T6攔截彈,北約叫“蛇髮女妖”,64枚射程較短的53T6攔截彈,北約叫“瞪羚”。

毛子眼神一直不太好,瞄不準,所以攔截彈頭均為1萬噸當量的AA-84戰術核彈頭,這與中美的動能攔截彈有很大區別。要是末段攔截,核汙染先把自己人燻死了,後來根據公開新聞報導,53T6導彈可能改為傳統彈頭,51T6導彈或許已經過期退役。以毛子的眼神,用傳統彈頭做中段反導,估計沒戲。

這是A135裝填和發射導彈的錄像,毛子的玩具看著總是那麼粗線條,是該向美帝學習一下“論塗裝的重要性”。敗家富二代的故事就不多說了。


以色列:“箭”式反導

以色列是很有志氣的小流氓,先是買美帝的愛國者系統,攔截飛毛腿不給力,一言不合就自己折騰了。美帝也是很幫忙,箭式反導系統有點像愛國者系統的升級版,以色列有很特殊的國情,他要麼不搞,一搞肯定是頂級的。

箭式不算中段反導,屬於末段高空反導,也算大氣層外。箭-2反戰術導彈,攔截高度50km,射程90km,速度2.5km/s,可以攔截射程2000km的中程導彈。

這裡得注意,末段高空反導不存在射程的問題,因為這是攔截快落到頭頂的彈頭,影響其攔截率的主要因素是來襲彈頭的速度,射程超過2000km的彈頭攻擊速度遠超箭式導彈。好在以色列的假想敵都是駱駝,駱駝們的鞭炮,終究是比不上大流氓的,所以箭式反導系統的攔截率還是不錯的,配合防空導彈,以色列是少有的可以玩雙層反導的國家。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印度:大地攔截彈

在耍流氓的歷史上,有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但凡美帝有的,兔子一定要有!但凡兔子有的,三哥一定要有!其心之堅,感天動地!

“大地攔截彈”(PDV)就是源自大地地地導彈(鍵盤沒卡住,是三個地),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布朗運動彈”(不知道布朗運動的同學去給高中物理老師燒三炷香)。不得不說三哥是極富挑戰精神的,把自己都不知道會往哪裡飛的大地導彈,硬是改造成了,對精度要求極高的反導攔截彈。

完工後,三哥用改造好的“大地”導彈攔截了自己發射的“大地”導彈,雖然只攔截過射程300km的大地導彈,但三哥自信滿滿地宣佈可以攔截射程3000km的東風21系列,好了,大家鼓掌吧!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哦,對了,三哥取得了這麼偉大的成就,新聞標題還是不能少的,與民同樂嘛!《新印度快報》一如既往的發現“印度又領先中國”了。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盾堅,還是矛利?

矛、盾的較量分兩個層面,首先是跟蹤鎖定。雙方隔著幾千公里,扔出兩個石頭要撞到一起,前提當然要精確計算軌道,助推段的導彈是沒法計算軌跡的,就好像石頭還沒離手,誰知道你要往哪裡扔!

計算軌道的原理很簡單:無動力的彈頭走的是理想拋物線,X波段雷達跟蹤彈頭一段時間,根據彈頭已飛行的軌跡計算之後的軌跡。

不過呢,要是知道敵方雷達參數,我在你穩定跟蹤前機動一下,你就得重新計算軌道,你再跟蹤,我再機動,如此躲貓貓,會大大延長敵方計算時間。

不過呢,太空一般不機動,前面稍微動一動,飛到後面偏差十萬八千里,修正彈道很麻煩,為了保證一頭栽下去正中目標,不能隨便機動。

不過呢,可以玩“程序機動”,什麼時候機動、機動的偏移量都提前算好。知道攔截彈的參數就可以玩這手,等你石頭扔出手了,我就稍微動一動,你又得再扔一塊。

不過呢,機動多了,攜帶的燃料必然也就多了,這影響射程和載荷,飛到最後就剩一根牙籤了,也造不成什麼殺傷。

不過呢,你機動來機動去,人家要是提前掌握了你彈頭的軌道信息,早早發射攔截彈守株待兔,你就等著一頭撞上去吧!所以平時玩鞭炮的時候,千萬注意薩德這樣的偷窺狂。

暈了吧,這到底是機動還是不機動啊?“跟蹤”這個階段,鬥智鬥勇還是比較激烈的,集中在電子對抗方面,不讓你雷達找到我,找到我也不讓你算精確。折騰半天,主要就是縮短對方反導時間,縮短時間就等於減少反導次數,當然要減少到零還是不太可能,一次機會還是要給人家的。

第二個層面,中段反導最棘手的來了:干擾彈。

太空中沒有空氣,羽毛和鐵球的飛行軌跡是一樣的,干擾彈伴隨著彈頭一起飛,考慮到攔截彈是撞擊攔截,因此無法“一個攔一群”,必須找到真彈頭。

以美帝民兵3導彈為例,彈頭在960km的高度,依次釋放出18個金屬箔條雲團,注意,不是18個箔條,而是18個箔條組成的雲團,其中3個雲團藏了真彈頭,而1個真彈頭又是和5個誘餌彈混在一起,所有這些分佈在大約100km的空間裡。

中國喜歡吹氣球,表面塗金屬膜干擾雷達波,到了太空充氣後釋放,這玩意兒重量輕,一枚導彈攜帶的氣球足夠擺地攤了。將真彈頭置於氣球中,而其他氣球放些發熱材料,用來模擬彈頭髮出的熱量。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這一堆東西,綿延近百公里,以6km/s以上的速度呼嘯而過。當然了,防守方也不會坐等捱揍,真假彈頭的紅外、雷達反射特徵終究會有區別,紅外和雷達精度高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區分的。所以,新聞上在誇某某的衛星牛逼或者X波段雷達牛逼的時候,都會說“有能力分辨真假彈頭”。注意用詞,“有能力分辨”不代表“一定分辨成功”,因為進攻方同樣也不會混吃等死。

分辨真假彈頭,說白了就靠探測器精度。大量的金屬箔條會影響雷達和紅外搜索,同時誘餌彈的雷達紅外特徵肯定會模擬真彈頭。而真彈頭呢,注入製冷劑,反而可以表面冷卻降低紅外信號,假如彈頭從300K製冷到100K,紅外探測距離可以下降70%~95%。彈頭表面別忘了抹一些吸收紅外的塗料。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別急,還有呢!電子干擾是無處不在的好東西,再給你捎帶點電磁、紅外干擾器什麼的,反正干擾時間才幾分鐘,這些東西不會太重,我就不信會沒人帶。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一般洲際導彈都是多彈頭的,於是,攔截彈也對應出現了“子母攔截彈”。美帝一如既往的第一個吃螃蟹,洛馬公司聲稱一次可以攜帶24枚子攔截彈,不過彈頭太小的話,探測系統和控制系統的精度肯定會差些。人家彈頭又不是擠在一起等你攔截的,相隔距離可不小,這意味著子攔截彈釋放後,還得靠自己尋找目標。

矛盾的較量從來沒停過,美帝的思路一直很超前。80年代提出了天基攔截方案,在低軌道上部署大量“智能卵石”的攔截器,一旦鎖定了目標,相應位置上的“智能卵石”就被激活,啟動發動機前往攔截。科幻電影謎看到這裡肯定興奮了,類似素材的電影非常多,沒想到還有原型吧?咱們換個例子來解讀一下,反正原理是一樣的。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香港某著名媒體稱,中國正在研製“上帝之杖”,意思是把七八噸的金屬棒發射到1000km高的太空,平時就這麼待著,想揍人了就直接砸下去一枚,不帶燃料和炸藥,自由落體加速後達到10km/s,物理撞擊威力堪比核彈,而且乾淨環保不受《核不擴散條約》的制約,簡直完美!於是,大陸很多著名媒體跟著起鬨,煞有介事一本正經地說胡話!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僧,忍不住又給他們的物理老師燒了三炷香。


中段反導(2):KKV做後盾



就當大媒體給咱們出了道練習題,同學們根據已經學到的知識,看你能找出幾個被扯碎的蛋。

第一,若干年前毛子的撒旦導彈就可以帶著8.8噸的貨,輕鬆飛到上千公里高度,帶著幾十個馬赫的初速度往下砸,才1000km高度也好意思吹?各洲際導彈紛紛表示被侮辱;第二,即便在真空環境,自由落體1000km的速度是4.47km/s,答案收好,不謝;第三,長期滯空,等於無限延長了中段時間,這是在侮辱中段反導的智商;第四,長期滯空必然是以第一宇宙速度繞地球飛行,而不是直升飛機似的懸停在高空,要實現那種自由落體攻擊,需要瞬間把速度從每秒七八公里降到零,除非你在天上撞牆了;第五,即便實現了攻擊(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實現),E=(m*v*v)/2,就算所有的能量全部釋放,鐵疙瘩也就10的12次方焦耳的能量,折算一下是250噸TNT當量,不是250萬噸,是250噸,這叫媲美核武器?綜上所述,呵呵!

同歸於盡最和諧

反導成功率不是簡單的“分子/分母”,關鍵看你的靶彈怎麼設置,是洲際導彈?還是中程導彈?要不要放誘餌彈?彈頭有沒有製冷?要不要電子干擾?等等。雖說中美各有戰績,但誰要說對中段反導有把握,你信嗎?萬一祖墳冒青煙,真彈頭全被蒙中了!那也沒事,你多打幾枚不就行了!

當前的反導技術有什麼現實意義?

隨著技術發展,小流氓也能憑藉一技之長對大流氓造成危險,其中彈道導彈是最佳選項,也是當前唯一的選項。試問,北棒要是用飛機大炮坦克去磕美帝,人家翹著二郎腿就能收拾了,如果是彈道導彈,就算美帝接子彈的活練得再順,也不敢輕易嘗試。所以你看現在新聞,北棒暴兵沒人搭理,可一旦要點鞭炮,馬上就會熱鬧了。

有了中段反導,大流氓就可以防止被小流氓訛詐,小流氓畢竟鞭炮數量有限,何況沒有洲際導彈,也就偶爾發幾枚中近程的,你多備些攔截彈,指不定能全打下來。

至於大流氓之間就別開玩笑了,反導練不好才有利於世界穩定,同歸於盡才最和諧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