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從郎官巷東俯瞰三坊七巷


指點江山

建寧會館位於福州市郎官巷17號,靠近東街口,居東百中心僅僅50米。現在設在建寧會館隔壁是天后宮、斜對面是嚴復故居。

建寧會館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2009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在這裡有三件事需要說:

01在建寧會館朝西的外牆上嵌有一塊界碑,上書“城內綏安會館公業牆界”。這就需要解釋“綏安”兩個字。林家溱《福州坊巷志》在介紹綏安會館時說:“綏安為建寧縣之別名,以建寧本三國是吳綏安地,晉時立為綏城縣也”。三國時期設置的綏安縣包括今天的泰寧、建寧和寧化、清流、明溪的部分地方。縣治在今天的建寧縣城南1.5千米處。到唐代分置為歸化(今泰寧)、黃連(今建寧)兩縣。


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02天后宮初建於元代,清代由建寧商人出資重修。當時建寧商人主要經營木材,通過閩江運到福州。郎官巷西頭對面的巷子是大水流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閩江水是可以通過內河達到大水流灣的。在附近還有儲運木排的河道。大水流灣及附近的雅道巷還有許多傢俱作坊。(我家就住在雅道巷10號,那時雙拋橋還是流水灣灣)建設天后宮是為了保佑水運的安全。


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03建寧會館與天后宮是否為兩個不同的建築?我們今天往往把天后宮和實際上的建寧會館統稱為“建寧會館”,或者說“福州建寧會館又名天后宮”(保護碑語)。但我們看到前述的界碑是立在現在的郎官巷15號“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同源信俗文化交流中心”“福州海絲信仰民俗博物館” 的牆上,碑外隔壁才是天后宮。文物保護碑也是立在15號門口。天后宮是郎官巷17號。因此,是否可以說天后宮是建寧會館的附屬建築。

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山水印象

三坊七巷堪稱古代福州城內的高尚社區,在重農輕商的封建社會、在官宦雲集的坊巷之間,遊走著一批來自山區的木材商人,多麼難能可貴。

為了請天妃娘娘保佑,商人們又在儒教盛行的三坊七巷培育了裡坊信俗文化。


為什麼商人要住在三坊七巷?從建寧會館看昔日的小河灣灣


在福州的上杭路還有一個“綏安會館”,一城兩館,可見生意做得不錯。建寧商人除經營木材外,還經營紙張、茶葉、筍乾等貨物,運到福州再轉售天津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