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耀合肥」一位閩西籍將軍的安徽情

「紅耀合肥」一位閩西籍將軍的安徽情

○廖承美

「紅耀合肥」一位閩西籍將軍的安徽情

○廖承美戴過的帽子

「紅耀合肥」一位閩西籍將軍的安徽情

○廖承美使用過的毛筆和筆架

「紅耀合肥」一位閩西籍將軍的安徽情

○廖承美使用過的硯臺

「紅耀合肥」一位閩西籍將軍的安徽情

○廖承美使用過的箱子

在即將建成的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館的館藏文物中,有關廖承美的物品多達十幾件,不僅有皮箱、照片等生活用品,背心、帽子、軍裝等衣物,還有毛筆、筆筒、筆洗、墨盒、硯臺、筆架等文化用品。作為一位閩西籍的將軍,他為何有這麼多文物在合肥呢?

在皖六年的抗日戰爭

1916 年 9 月,廖承美出生於福建省龍巖的一個貧苦家庭。1935 年 1 月,不到 20 歲的廖承美就參加閩西紅軍龍巖游擊隊。

面對國民黨軍隊的殘酷 " 清剿 ",廖承美和戰友們以游擊戰的方式,在龍巖地區先後展開了大小數十次戰鬥,牽制和消耗了敵人不少力量,鞏固了紅軍革命根據地。因為作戰勇敢頑強,遇事沉著冷靜,廖承美逐漸由一名普通士兵走上了閩西紅軍抗日遊擊縱隊二支隊政治處幹事、龍巖遊擊支隊政治委員等崗位。

1939 年春,廖承美所在的閩西紅軍龍巖獨立營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他就隨葉挺軍長到了皖南雲嶺。這一年的 5 月,廖承美奉命押運一批武器彈藥到肥東青龍廠的新四軍四支隊駐地,時值江北遊擊縱隊急需軍事幹部,廖承美被留下任新七團副團長。從此,他就在巢湖、肥東、定遠一帶戰鬥、生活了多年,和安徽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據史料記載,這一時期,擔任新四軍二師六旅十八團政委的廖承美,以肥東青龍廠為中心建立政權、發展生產,既抗擊日偽軍的 " 掃蕩 ",又對付地方土頑的襲擊,展開了一次次艱苦卓絕的鬥爭。

1941 年 9 月,十八團向淮南鐵路沿線日偽軍發起強大攻勢,對肥東以北的日偽據點實施襲擊後乘勝進入壽縣地區。戰鬥中,廖承美英勇善戰,特別是在拔除尹大郢偽軍據點時,他採取送勸降信、喊話等政治攻勢,促使偽軍中隊長以下 100 餘人全部投降,繳獲長短槍 100 餘支,基本打開了瓦埠湖地區的抗日局面。在不久後的一次伏擊桂系頑軍的戰鬥中,廖承美率領十八團配合戰鬥,不僅使 200 餘頑軍全部 " 甕中捉鱉 ",而且繳獲迫擊炮、步槍及多種軍用物資。更為重要的是,這次勝利沉重打擊了桂頑,提高了新四軍在群眾中的聲譽。

經過多次戰鬥錘鍊,廖承美的領導水平和指揮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時間,十八團在合肥、定遠、壽縣等地的名聲大振,戰士們的戰鬥情緒空前高漲。

1945 年 4 月,津浦路西組織一場大規模反頑戰,主戰場在肥東境內的黃疃廟,戰役目的是打通新四軍二、七師交通線。據史料記載,這一仗打得十分慘烈,雙方都邊打邊增派兵力,直至短兵相接。廖承美和兄弟部隊指戰員齊心協力,配合默契,浴血拼殺五天,連克王子城、八斗嶺、雞鳴橋、黃疃廟、古城集、廣興集等 13 處據點,打死打傷頑軍 3600 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和軍需品,並最終打通了二、七師的聯繫,鞏固了淮南津浦路西根據地。

除了英勇善戰外,廖承美也有著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1943 年 2 月,廖承美兼任定合縣縣委書記。據史料記載,這一時期的廖承美不僅集中精力抓黨的建設,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權,以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大力發展生產,減租減息,千方百計改善百姓生活。

淮海戰役與渡江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廖承美所領導的新四軍二師六旅十八團成為路西機動部隊,到定遠藕塘一帶整訓,然後轉移到了蘇北地區。1948 年 2 月,為配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廖承美又帶領部隊回到了老地方淮南津浦路西,再次與安徽結緣。

廖承美到路西的第一仗是收復定遠縣藕塘鎮,沿途向西收復各地國民黨基層政權,直至一鼓作氣打下了國民黨土頑牛登峰老巢佔雞崗。而在淮海戰役中,廖承美和他所率領的部隊更是屢立戰功:1948 年 11 月初,淮海戰役打響,廖承美率部在運河橋以西阻擊徐州來援之敵,為主力部隊殲滅黃百韜部創造了有利戰機;11 月 18 日在解放靈璧的戰爭中,廖承美率部突入城內,經過激烈巷戰,全殲守敵 5000 餘人。而靈璧解放,對淮海戰役中阻殲蚌埠來援之敵起了十分重要作用;1949 年 1 月,廖承美率部解放滁縣,從而切斷了津浦鐵路,隔斷敵人南北聯繫,並威逼南京城 ……

而在渡江戰役中,廖承美先是率部在夜間攻下江心洲,渡過長江後,又在傾盆大雨中直插句容湯山,切斷京杭公路,阻截南京殘敵的逃路。渡江戰役勝利後,廖承美又率部執行南京警備任務。當時,南京既有國民黨殘餘,又有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廖承美在和公開敵人鬥爭的同時,也在思想上和各種花花綠綠的腐蝕傾向、不良風氣作鬥爭。據史料記載,他在全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各項政策落實,中間穿插 " 憶苦運動 " 等;他還身先士卒,一絲不苟,和戰士們一道放哨、巡邏,整個警備期間沒發生重大事故,出色完成了警備任務。

新中國成立後,廖承美先後擔任了華東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兼戰車師政委、華東炮兵政治部主任、高級炮兵技術學校政委、炮兵工程學院政委、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等職,並在 1955 年 9 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延續了幾十年的安徽情

廖承美與安徽的情緣,還表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他的愛人宣屬華是我們合肥肥東人。說起宣屬華,家庭背景可不簡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從宣家走出的為國捐軀的英烈就有七位,譜寫了 " 一門七英烈 " 的壯舉。而正是在這戰火紛飛的革命生涯中,廖承美結識了宣屬華,並最終結為伉儷。

關於這一方面的情況,宣屬華的侄女,曾任合肥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的宣國英老人回憶說:" 廖承美是我的姑父。其實我與姑父相處的日子並不多,但每每想起姑父在我成長道路上的殷殷教誨 , 鼓勵我刻苦學習、努力工作時,姑父的音容笑貌就會出現在我眼前。"

據宣國英回憶,她對姑父最早的記憶還是在上世紀 50 年代剛上小學的時候。那次是宣國英和母親去武漢看望廖承美一家,當廖承美得知宣國英上了小學,非常高興,馬上叫愛人上街買了幾捆毛線和一塊蘇聯大花布讓宣國英母親帶回去,臨走時一再囑咐宣國英要好好讀書學文化。後來當廖承美知道宣國英考入安徽紡織廠成為一名擋車工,多年來一直與宣國英保持通信的他又來信鼓勵," 你是烈士的女兒 , 革命的後代 , 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做得最認真 , 最棒 , 無論幹什麼工作都要認認真真,並且幹得最好。"

在安紡工作的幾十年中 , 宣國英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省市級勞動模範,先後多次受到全國、省、市表彰。而每次她都會將這些喜訊報告給廖承美。"1981 年我被派到北京學習,這樣幾乎每個週末都能去姑父家。那段時間是我與姑父相處最多也是收穫最大的日子。"

" 和姑父聊天,他有一個最愛談及的話題,就是回憶過去的戰爭歲月,特別是常給我們講他在肥東一帶的戰鬥故事。而從言談中,我們能看出姑父對合肥、對安徽有著深深的感情。" 宣國英說,每次交談中,廖承美總是關心地詢問合肥的經濟發展和城市變化情況。" 就在 1994 年 , 已近 80 歲的姑父還重回了他曾經戰鬥過的合肥。在合肥的幾天中他沒有驚動任何人,都是我陪著他。當他看到合肥因城市建設發生巨大變化後,極為高興和激動,不停地說好。"

宣國英告訴我們,在她的人生歷程中,姑父廖承美對她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時常說 , 他出生在舊中國,後來又成了孤兒 , 幾乎沒有讀過什麼書,所以他非常希望年輕人能好好讀書,為新中國的建設作貢獻。而且他自己身體力行,雖然解放後他所管理的工作非常專業,但他總是邊幹邊學,在幹中學,很好地完成了每份工作。" 而這段話,不僅很好地詮釋了廖承美對安徽的深情,更讓我們深深理解了廖承美后輩捐贈出的十多件文物中為何大部分都是文化用品。

□李明 張曄 程堂義

【來源:合肥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