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什麼樣的牛奶才是真正的好牛奶?”奶業的源頭在於奶牛,好的奶牛才能產生好的牛奶。如何科學、高效、優質地提高我國奶牛數量?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研究院院長、內蒙古大學教授李喜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為什麼有的牛產奶多,為什麼有的馬比別的都健壯?”,兒時的這些思考為他日後在家畜性控技術等繁殖技術上的探索埋下了種子。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的李喜和遇到了人生的伯樂——試管山羊之父旭日干院士,併成為了他的開門弟子。碩士期間,李喜和就追隨導師旭日干院士參加了中國首例試管牛、羊的研究工作,為他打開了生命科學與性控技術的大門。

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李喜和在劍橋大學

1990年,李喜和在旭日干院士的推薦下東渡日本,在東京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牛體外受精、顯微受精和牛胚胎性別鑑定方面的基礎研究。1994年年底,李喜和進入日本家畜改良技術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於1998年成功產出世界首例顯微受精的性控試管牛,為家畜性控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考慮到日本社會實際情況及追求更好的科研環境,1998年8月,李喜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臨床獸醫系擔任高級研究員,繼續從事馬的性控技術、克隆技術和胚胎幹細胞技術研究,並於2002年成功研究出歐洲首例顯微受精試管馬。

產業發展需要科技創新成果的支撐,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又會反過來促進更多科技創新成果的開發。“基礎科學研究對於現代人類社會非常重要,但是科學研究的終極目標也是科技人員的主要職責,應當放到把科技成果應用到產業、惠及到產業發展和人類生活上來。”

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李喜和參加中國首例試管羊研發工作(旭日干院士主持、1989)

2000年前後,中國乳品加工產業快速發展,而國內良種奶牛資源嚴重匱乏,為了滿足產業發展需要,中國每年需要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進口10餘萬頭奶牛。特別是擁有伊利、蒙牛兩大乳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由於奶牛養殖模式和奶牛遺傳品質低下,乳品加工業處於嚴重“奶荒”,同時國內牧場又無合理規劃,整個乳品加工上游產業鏈處在嚴重混戰狀態。

“我要毫無保留地把我的科研成果帶回祖國,我要通過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讓農牧民都富起來。”帶著堅定的信念,李喜和放棄了申請英國國籍的機會,留下愛人和孩子,於2005年5月從英國回到家鄉內蒙古,並尋找了五位志同道合的科技人員形成了初始創業團隊。

國際領先的技術加上超前的理念,李喜和在中國乳業核心區、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正式成立賽科星生物技術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從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多了一盞幾乎徹夜不熄的燈,李喜和發揮了自己“拼命三郎”的精神,帶領科技團隊核心成員和一線員工撲在了奶牛性別控制冷凍技術上,並在周邊奶牛養殖牧場進行人工授精示範應用。

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15)

李喜和在日本家畜改良技術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成功培育出了世界首例性控試管牛,但是這與李喜和回國創業的內容還是有所不同。具體來說,他在博士後研究階段,針對的研究對象是肉牛,而非奶牛,其中差別是十分巨大的,而在2005年李喜和決定回國創業時,國際上的奶牛性控技術尚未達到全面應用的階段,其成本居高不下,性別控制技術與產品質量也不夠穩定,面對我國當時巨大的奶牛養殖缺口,這樣高成本、低效率的技術顯然是不能採用的。因此,李喜和同他的創始團隊一道,重點以提升奶牛性控技術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為主要科研目標,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和反覆試驗,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家畜性別控制新技術,這套技術含有35項核心技術流程、18項專利技術、6項國家地方標準,與國外同類技術相比生產效率提升3倍、生產成本降低70%,能夠使奶牛性控冷凍精液的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實際產品應用奶牛使母犢出生率從常規的50%左右提90%以上,解決了我國良種奶牛快速增長需求,為良種奶牛繁育在中國的大面積產業化推廣應用夯實了基礎。

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李喜和與劍橋大學諾貝爾獲得者Gurdon教授(2011)

“奶牛性控繁育技術”的成功研發並沒有讓李喜和停下探索的腳步,他深知在中國畜牧產業總體基礎薄弱,還有大量的家畜品種需要進行性控研究、拓展應用領域。

科研就是“既異想天開,又腳踏實地”,既要大膽的想象,還要腳踏實地印證。從2007年開始,李喜和又開始進行絨山羊、奶山羊、鹿、豬、寵物犬的性控研究及小規模示範應用,併成功研究出國內首例、首批性控絨山羊、性控鹿、性控奶山羊、性控寵物犬以及克隆馬鹿、克隆奶牛種公牛等。

2015年,國家為了鼓勵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給予了新型科技創新機構大量的優惠政策,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賽科星公司按照1:1:2比例,投資1.2億元建立了2萬平方米的“內蒙古賽科星家畜種業與繁育生物技術研究院”。李喜和以PI研發組為基礎進行股權激勵、成果激勵及專業技術晉升通道的設置,鼓勵申請國內外科技項目與科技合作,最大限度發揮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

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李喜和創業團隊(2005)

科學研究是源頭,產業應用是基礎,李喜和深切的知道科研成果的研發與應用之間還有巨大的鴻溝,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他又以產業一線技術人員為基礎組建了“家畜性控繁育技術服務中心”,在全國選擇了27個具有代表性的奶牛繁育示範牧場,給奶牛養殖牧場定期培訓基層技術人員,訓練人工授精及選種選配技術,以此來提升規模化奶牛養殖管理能力和牧場的經營效益。

2016年,在李喜和的帶領下,賽科星研究院在世界範圍內率先開啟了家畜航天生物育種技術研究,這項技術會在縮短家畜育種時間、提升家畜育種效率、培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家畜新品系和新品種方面有很多可能性。同時,對於豐富和多元化我國家畜品種資源庫、以及提升我國家畜種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華人故事: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什麼樣的奶牛生產的嗎?

李喜和獲得2010年度科技特別貢獻獎

匠心,是指具有技術的人為了追求更高的技術,努力做事的精神;獨運,是指獨具創新的人。在李喜和身上就有著這麼一種匠心獨運,讓人心悅誠服的魅力,他常說:“我的夢就是在科學研究中,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的快樂。”

李喜和正在以“勤勞、誠信、嚴謹、執著”的科研精神,引領著中國畜牧種業的前進方向,也使賽科星抱有“做全球畜牧業的“種”動力、中國畜種安全守衛者”的宏大願景。李喜和發自內心的感慨,“我為能夠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感到幸運,為工作在這樣的時代感到自豪。在黨的領導下,科技興企、科技興國的夢,一定會實現,我們每個人的明天也一定會更美好!”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頭條號“文曰竹”。)

請留下您對本文的態度 單選

0

0%

喜歡

0

0%

很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