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69歲孤老,7分鐘內被3輛車連環碾亡:他原本有三次活命的機會

廣西69歲孤老,7分鐘內被3輛車連環碾亡:他原本有三次活命的機會


01


他是那種老人,那種在中國南方農村,隨處可見的老人。


69歲的生命,已經被黃土和烈日烘烤殆盡,看起來乾瘦、黝黑,1米6的身高體重不足百斤。


他是家裡的獨子,年幼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在農村,沒有男性勞動力的家庭,註定卑微。


而卑微的另一個名字,叫透明。


沒有人看得上他,只好打了一輩子光棍。


壯年的時候,他也曾為了生計,遠走異鄉打工。


那是在東莞,做環衛工人。


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拉著兩輪垃圾車,到馬路上掃地,一天掃十來個小時。


一干就是30年,工資從240漲到了1000多。


但再好的耐性,也耗不過光陰。


他老了,又染上了肺結核,連地都掃不動了,只能回到農村養老。


大半生的積蓄,統統交給了醫院。


一個終身未婚的農村孤老,等待他的只有一種命運:申請五保戶。


每月400多塊補貼,冬天發衣服,過年再送點豬肉糧油,勉強活下去。


和你見過的所有農村老人一樣,只要還能動,他就閒不下來。


在那一畝自留地裡,他種了水稻,種了蔬菜,還養了雞和鴨子。


這一畝地和兩間平房,就是他的世界。


小時候因為窮沒讀過書,所以不識字,連電話都不會打,這輩子沒用過手機。


鄰居說他膽子小,不敢去陌生的地方。也很少主動找人說話,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串門。


當然,也沒人去他家串門。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倔強。


買藥沒帶錢,第二天一定去補上;有時村醫不收他錢,他也堅持要給。


不習慣麻煩別人,有時在走在路上,遇到開車的熟人要捎他,都情願自己走。


“他是那種讓人比較舒服的老人家,平易近人,隨和。”


廣西69歲孤老,7分鐘內被3輛車連環碾亡:他原本有三次活命的機會


他的名字,叫李志廣。


69年前,父母為他取下這個名字時,或許也曾期待他“好男兒,志在四方”。


只是,他終究還是活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


而死亡,是他這一生最廣為人知的事。


02


2019年12月14日中午,鄰居家殺了鴨,給李志廣盛了一碗送過去。


碰上這幾天老人家犯頭痛,吃不下,只喝了湯。


下午1點多,李志廣拄著柺杖出了門。沒人知道他中間去了哪兒,直到下午5點,出現在離家1.4公里處的村衛生室。


他要給自己買二貼油,一種專治感冒頭痛的藥。


5點半左右,李志廣走出衛生室。


一個小時之後的6點21分,這個右手拄著竹竿,左手背在身後,弓著腰向前挪步的老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


3輛車,7分鐘,帶走了他對這個世界全部的辛酸和柔情。


第一輛是摩托車,從身後將他撞倒在地。


司機爬起來後,雙腿跨在李志廣身上,把他抱了起來,拖到馬路一邊。可是一鬆手,李志廣又軟了下去。


來往的車輛川流不息,馬路時明時暗。


司機前後張望了幾秒,最終選擇了放手。


司機逃了,可能是太緊張,他轟了好幾次油門,才再次啟動摩托車。


李志廣就這樣癱在地上,頭朝馬路。


1分鐘後,他的腿動了一下,並努力想抬起頭,爬起來。


就在此時,第二輛摩托車來了,碾著他的頭呼嘯而過。


李志廣被巨大的衝撞力推著,在地上旋轉了30度。


第二輛摩托車沒有停下,甚至沒有減速,揚長而去。


附近的餐館裡,人聲鼎沸,和馬路上車輛的轟鳴交相呼應。


接下來的6分鐘裡,一名男子從餐館出來打電話。


藉著過往車輛忽明忽滅的燈光,他看到一團黑影,又像是一灘爛泥、一件破衣裳,堆在馬路邊。


男子喊來餐館老闆娘,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人。


斜躺著,左手撐地,臉上滿是血,還混著排水溝裡的泥水。


直到第三輛麵包車,以60公里左右的時速呼嘯而來,無一人上前攙扶李志廣。


車輪從他身上碾過,1米6的瘦弱身體,隨之在馬路上打了一個轉。


麵包車前保險槓被撞碎,車輛減速,剎車燈亮起兩秒,但終究沒有停下。


這一次,李志廣再也沒能動彈。


他左臉貼地,躺在自己的血泊裡,頭部已經變形。


事後,得知叔叔被三輛車連環碾壓的堂侄,難過又憤怒。他說:


“那是人啊,不是螞蟻。”


03


在李志廣生活的大倫鎮,他用了69年的時間,仍然不過是活成了村裡的影子。


父亡母亡,終身未娶,無兒無女,無兄無弟。


沒有人記得他的喜好,沒有人在意他的存在。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到近乎透明的人,卻因為死亡,沸騰了整個廣西北流市。


路邊的監控,拍下了他被三輛車撞死的經過。


有人把視頻傳到了網上,全城轟動,150萬北流人一夜之間都在尋找肇事車主。


實際上,事故發生地,距離李志廣買藥的衛生室,不過610米的距離。


而他只用再走400米,就可以右拐走進小路,然後回家,生火做飯。


可是沒有如果。


廣西69歲孤老,7分鐘內被3輛車連環碾亡:他原本有三次活命的機會


在李志廣的身上,生與死的距離,只隔了400米。


而在這400米之前,他原本有3次活命的機會。


第1次,三位肇事司機中的任意一位,只要良心發現,停下車、撥通120,他都不至於離世。


第2次,機會來源於那7分鐘裡,匆匆駛過的幾十輛車,和在事故現場,親見老人倒地的路人。


哪怕只有一個人報警,一個人攔路,一個人攙扶,一個人撥通急救電話,結局都不至於此。


第3次,源於李志廣第一次被撞時,對向的來車。


如果司機沒有打開遠光燈,沒有晃目的視野盲區,那麼李志廣未必會被撞。


在【澎湃新聞】的採訪裡,一位現場目擊李志廣倒地的路人說,自己之所以沒馬上扶老人起來,是因為有朋友以前扶老人後,被訛了1萬多塊。


“碰到這個事,肯定自己一個人不敢去的。最少有一個人在旁邊看著我扶起來,不然說是我碰的。這個很難說清楚,是吧?”


04


中國人有喜喪的風俗。


在李志廣的老家,有老人過世,後人大多會辦一場風光隆重的喪禮。


超度法事、入土安葬,逢年過節、燒香祭拜。


李志廣沒有後人,自然也沒有葬禮。


去世一個多月後,他的遺體火化了,骨灰灑進河流。


一切悄無聲息,宛如他生前一般,默默無聞。


寫到這裡,心如刀割。


到底是誰殺死了李志廣?


如果那三位肇事司機是兇手,那麼圍觀的每一個看客、視而不見的每一個路人、夜間行車隨意開遠光燈的司機,他們都是幫兇。


是的,真正的兇手,是自私和冷漠。


還記得前年轟動全國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嗎?


廣西69歲孤老,7分鐘內被3輛車連環碾亡:他原本有三次活命的機會


大V霍老爺寫了一篇文章,《22路公交車上,沒有一個冤死的鬼》:


“在長達五分鐘的爭執中,這些看客居然完全是事不關己的心理。沒有一個站出來制止這個傻逼乘客,都覺得事不關己,可以高高掛起。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2路汽車上,司機、劉某、其他乘客,這裡面沒有一個無辜。”


這就是自私和冷漠的危害,付出的代價,是車上13條鮮活的生命。


05


然而最糟糕的,還不止於此。


社會中的自私和冷漠,就如新冠病毒一般,會在人群中間大肆傳染。


耳朵有個朋友,平時規規矩矩,上個月卻收到了一張罰單:


高速公路,佔用應急車道行駛。


我挺納悶,朋友是個素養挺高的人,為何也不守規矩?


原來,那天高速大堵車,他本來按部就班的排著隊,可耐不住身邊的車,一輛接一輛從應急車道超過,最終還是跟風違章。


社會學裡有個概念,叫做“

劇場效應”


一個劇院,本來大家都坐得好好的看戲。


可前排有一位觀眾,忽然站了起來。


你勸,他不聽,於是你也只能站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你後排的觀眾也因此只能站起來。


最後,原本所有人都能舒舒服服坐著看戲的劇場,變成了所有人都只得站著看戲。


這就是自私和冷漠的傳染力,也是當今老人倒地再也無人敢扶的心理淵源。


廣西69歲孤老,7分鐘內被3輛車連環碾亡:他原本有三次活命的機會


06


如何打破這種僵局?


我想講今天的最後一個故事。


2013年,一位在廣東經商的巴西人,路遇兩個小偷行竊。


他見狀第一時間衝上去制止,結果被兩個小偷打得頭破血流。


可是他沒有退縮,一副不怕死的架勢,逼得兩個小偷只好落荒而逃。


事後,記者採訪他,為什麼?


他說了一句話,我想送給每一個讀這篇文章的你:


“我有個妹妹,如果她遇到這種情況,我也希望有人幫她。但在此之前,我應該先幫別人。”


如果我們希望李志廣老人的悲劇不再發生,如果我們希望萬一有一天,我們或者我們的親人,不幸落到李志廣的境地時,有人能伸出援手,那麼:


最好的改變,就是從此刻、從自身開始。


小說《認罪書》裡,有一句話:


人活一輩子,嘴要吃飯,心也要吃飯。嘴裡的飯得有油有鹽才有滋味,心裡的飯也得有油有鹽才有滋味。


願我們都能拋下自私和冷漠,做一個有油有鹽有滋味的人。


參考資料:【澎湃新聞】:69歲孤老,被三輛車撞死


-END-


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