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態度。糾結背後,是不自信的表現

昨天和閨蜜聊天,聊到我自己的狀態。

從小到大,不管對什麼事,我似乎憂患意識都過重,凡事想到的都是壞的結果和可預期的困難。而不是滿懷希望的只要開心就好。我仔細回想造成我這種思維的原因,隱約想起好像是青春期期間的轉變。

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態度。糾結背後,是不自信的表現

從小父母對我的管教相對比較嚴格,導致我在學校受了欺負,甚至是老師的誤解,也不敢跟爸媽說。只怕他們責怪是我沒做好。初中開始住校,放假的時候別的同學父母來接。可我的第一想法是:爸媽肯定不會來接我,他們會讓我獨立解決問題。然後當我看到爸爸的那一刻都不敢相信。

初中以前可能是因為成績比較好,一直比較自信。可是到了初中,住校、青春期,跟父母交流逐漸減少。開始變得悲觀。凡事都不敢期待好的結局,因為太怕結果是反的。我的父母沒有發現我的變化。而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改變。直到現在,面對感情面對困難,都是猶豫不決糾結不斷。

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態度。糾結背後,是不自信的表現

我不知道我為何糾結,我只知道糾結的問題都是如果出現不好的情況應該怎麼辦。想的太多就不敢決定,也不能輕鬆面對。

但我思考到,糾結的背後其實是我的不自信。我不相信自己有改變困境的能力,不相信自己可以獲得好的結果。這種不自信的產生跟我的少年經歷其實是無法分開的。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父母耐心的傾聽、開解、指引、陪伴。我想自己的無助感不會那麼強烈。

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態度。糾結背後,是不自信的表現

信心。相信的力量。我想我自己就是缺少信心,缺少相信自己的力量。這使我的心情常常受到影響。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多一些耐心和信心,也讓孩子自然吸收到耐心和信息。而不是迫使孩子堅強。這樣,也許長大以後的他,能更好的面對社會 面對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