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态度。纠结背后,是不自信的表现

昨天和闺蜜聊天,聊到我自己的状态。

从小到大,不管对什么事,我似乎忧患意识都过重,凡事想到的都是坏的结果和可预期的困难。而不是满怀希望的只要开心就好。我仔细回想造成我这种思维的原因,隐约想起好像是青春期期间的转变。

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态度。纠结背后,是不自信的表现

从小父母对我的管教相对比较严格,导致我在学校受了欺负,甚至是老师的误解,也不敢跟爸妈说。只怕他们责怪是我没做好。初中开始住校,放假的时候别的同学父母来接。可我的第一想法是:爸妈肯定不会来接我,他们会让我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当我看到爸爸的那一刻都不敢相信。

初中以前可能是因为成绩比较好,一直比较自信。可是到了初中,住校、青春期,跟父母交流逐渐减少。开始变得悲观。凡事都不敢期待好的结局,因为太怕结果是反的。我的父母没有发现我的变化。而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直到现在,面对感情面对困难,都是犹豫不决纠结不断。

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态度。纠结背后,是不自信的表现

我不知道我为何纠结,我只知道纠结的问题都是如果出现不好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想的太多就不敢决定,也不能轻松面对。

但我思考到,纠结的背后其实是我的不自信。我不相信自己有改变困境的能力,不相信自己可以获得好的结果。这种不自信的产生跟我的少年经历其实是无法分开的。如果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父母耐心的倾听、开解、指引、陪伴。我想自己的无助感不会那么强烈。

孩子教育,比的是父母态度。纠结背后,是不自信的表现

信心。相信的力量。我想我自己就是缺少信心,缺少相信自己的力量。这使我的心情常常受到影响。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多一些耐心和信心,也让孩子自然吸收到耐心和信息。而不是迫使孩子坚强。这样,也许长大以后的他,能更好的面对社会 面对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