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2%到9% 小米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什麼逐年降低?

動漫囧囧


導語:對小米來說,下降的豈止是手機業務?據財報顯示,2019年小米年營收超過2000億,淨利潤達100億,但對比過往,這家既年輕又略顯成熟的公司,在多條業務線上顯示出增長降速的趨勢。

從創立到上市,10年間,小米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雷軍兌現了一定的使命,但前方的路對小米來說,依然是崎嶇不平。

想想曾經不可一世的諾基亞,看看如今銷量下滑的蘋果,小米手機在國內銷量的下滑自然也是必然現象,只是這個現象背後到底蘊藏著怎樣的邏輯,需要我們去發現呢?

大環境使然,小米也很難逆勢而上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但是現在的手機市場,顯然不是風口,就是豬長了翅膀也很難飛起來。

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就同比下滑7.5%,並預計2020年國內手機銷量還將下滑4%。由於特殊原因,IDC預測2020上半年全球手機銷量將大跌10%,全年下降2%。

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小米手機下滑就是必然。

小米的模式已經落後市場,需要重新定位

自成立起,小米通過極致的“性價比+線上營銷”模式,迎來了3-4年的高光時刻,手機銷量在2014年第二季度,就成為國內出貨量老大,可謂是風光無限。

但是,我們看到那時的消費群體,面向的是剛畢業的80後,小米的性價比很符合他們經濟適用的理念,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果粉。

如今,那批80後已經不是剛畢業的青澀少年,多數都成家甚至立業,小米的性價比似乎已經不能再觸動他們的內心。

反觀這波消費主力已經是90後、00後的天下,這代人可不同於80那一代,他們用於追求自我,敢於標新立異,渴望展示個性。

所以vivo、oppo、realme、一加、nova、find x2等這種特色鮮明的手機開始受到追捧,小米沒能及時在產品上創新,新品沒有太多新意,導致曾經攻下的市場開始被其他廠商瓜分。

此外,華為的mate高端機和榮耀品牌,也是小米最大的競爭者。更是小米性價比路線的破局者,華為強大的自研能力甚至從蘋果、三星手裡搶來不少消費者。

因此,小米之前一直引以為傲的“性價比+線上營銷”,開始被人們詬病成“低毛利硬件公司”的形象,雖然已經把紅米剝離出來,想把小米往高端機打造,但是就小米9和小米10的銷量來看,顯然消費者不怎麼買賬。

另一方面,vivo、oppo、華為線上+線下店鋪聯合營銷方式,也促進了銷量的提升,與此相比,小米之前太依賴線上營銷,線下的店面銷售則晚了不少。

10年,高速發展的小米,在經歷瘋狂增長後,迎來了瓶頸期,面臨的是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小米的海外銷量在增加

其實小米在印度和西歐市場表現還是很強勁的。據IDC統計,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連續十個季度在印度保持出貨量第一。據Canalys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西歐同比增長115%。

小米“性價比”的模式在印度還是很吃香的,類似於把小米前10年在國內的情形移植到了印度,符合印度現在消費者的口味。

其實,不是小米不香了,而是消費者的口味變了。小米還是那個通過把成熟的技術組裝起來便宜賣的人,只不過研發能力還沒跟上來而已。

結束語

但這也不能怪雷軍的小米,畢竟從0開始的企業,首先想到的是生存,雷軍在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先保證自己先站在賽道上不被淘汰,才能想著如何逐步讓自己羽翼豐滿起來。

小米已經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先後成立了集團委員會級別的技術委員會和採購委員會,以及線下業務委員會和設計委員會。充分說明,小米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研發能力+供應鏈體系,線上+線下的結合將是小米突破的重心。

你看好小米未來的10年嗎?

關注我@碼農撩科技,帶給你不一樣的思考和啟發。


碼農撩科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小米在網上的聲量很高,每一個產品出來,都萬眾歡呼,每一次看都覺得小米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歡呼的人當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持。就比如我自己,我一直在聲稱自己是一個米粉,然後這麼多年下來就買過兩臺小米手機。

很多人認為小米手機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機收割智商稅。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或者說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如果華為手機足夠坑人,入果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會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機如果真的那麼好,買了第一臺的人自然下一部繼續支持。問題就在於,華為用戶的忠誠度遠遠高於小米,這原因怎麼解釋?如果產品本身不過關,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支持者呢?誰的口袋的錢是大風吹來的嗎?

小米一直在注重參數與性價比,而我認為這兩點是最不能留住用戶的。 往往在意這兩點的用戶都像是一棵牆頭草,只要有任何一個廠商出了一款手機,性價比更高,他們就會偏向於這款產品。 否則iqoo與realme就不能夠短時間內吞噬小米的份額。

所以,產品參數不是衡量一款手機的唯一標準,參數之外的東西品控,質量,質感,都非常重要,這種提升所要花費的資金可能更多,但是這個錢是必須要花的。 華為手機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這些項目上投入了太多太多,多到小米無法想象。

雷軍說小米這幾年只專注產品了,忽略了品牌和營銷。我覺得是對的,但是營銷部門,如果單靠互聯網營銷,高管充當kol,互聯網聲量大,而出了數碼圈,這種聲量就變得無限小,那樣子還是不行。雷軍現在首要做的是應該提升小米品牌的影響力,塑造品牌的形象。 至少不要讓很多人覺得一提到小米這個名字就像是一個屌絲品牌。


芯科訊


小米份額的逐年降低,前期主要是競爭的原因。也就是涉及互聯網手機的巨頭多了,消費者的可選項多了,如果沒有獨特的競爭優勢,這會導致小米的競爭力越來越不足,因此份額走低是很正常的。

如果是從去年到今年,小米在國內的份額走低原因則是因為錯誤的營銷方式,直接和華為面對面的碰撞,加上華為加大了在國內的銷售力度,導致小米在國內的銷售持續下滑,不僅僅是小米,其他手機品牌也面臨這樣的情況。

小米的智能手機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在初期傳統的智能手機制造商還在拒絕運營商渠道銷售的同時,小米率先打出互聯網手機的旗號,注重互聯網的宣傳和營銷,注重顏值,注重性價比,迅速搶佔了海外手機制造商盤踞的市場。

所以小米手機初期市場份額比較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在後期不僅僅是小米,OPPO、VIVO、華為在注重線下市場的同時,在線上開始向小米學習,小米的線上份額自然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這個是正常的現象。

雖然小米後來也開始立足線下市場,但是線下市場的培育比線上要難的多,線上市場的營銷套路要相對容易的多,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急劇下滑,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況且小米本身也缺乏核心的競爭力,做不到人無我有,這就導致了即使在線上市場,小米也只能主打性價比。這就讓華為相對小米的競爭更加容易一些。華為的技術牌非常的多,品牌定位又比小米更清晰,如果同樣注重營銷,面對華為層出不窮的技術底牌,小米是沒有優勢的。

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國產手機在2019年以前,小米很少引領一些能夠一擊必殺的獨特的技術風向。HIFI是VIVO引領的,快充是OPPO引領的,拍照、AI、各種Turbo是華為引領的,再加上華為、OPPO、VIVO的低端+高端的品牌定位都很明確,小米缺乏一擊必殺的武器,線上市場受到衝擊也是必然的了。

在2019年後,小米開始逐漸重視一些細節技術,但是問題是小米自己的營銷方向又出現了問題。小米選擇和國內的行業老大華為直接開戰,而且採用的是營銷抹黑這種比較下流的方式,華為恰恰面臨美國的制裁,在對華為的極大同情心的加持下,小米無意中充當了美國的幫手的角色,有很多米粉粉轉黑,導致了小米的國內銷售繼續下滑。

有人說小米沒有惡意抹黑營銷,那麼可以看看最近小米高管的微博和4月之前小米高管的微博有沒有顯著的風格的差異。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是說這種情況,如果不是惡意的抹黑,小米高管的風格為何突然大變,盧偉冰的微博在20天內提過華為了嗎?

所以如果說過去小米的銷量下滑是由於競爭衝擊,那麼這一年就是咎由自取,自己砸了自己的品牌,讓自己的品牌到了很LOW的境地。小米的高管應該反思這一點,為何自己在國內的品牌價值越來越低端呢?

當然,國內銷量下滑不代表全球的情況,華為幾乎退出了海外市場,所以華為空出的大量市場空間可以由小米、OPPO、VIVO填補,小米的海外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的。小米也不敢也不會像在國內對待華為一樣,在海外同樣對待蘋果和三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