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公務員,在職場上這樣選擇對嗎?

今年又快到畢業季了,關於畢業選擇、再次就業的諮詢紛至沓來,公務員再次成為被大多數人關注的職業,比如公務員職業好不好、考錄難不難、有什麼捷徑等等,公務員這三個字好象進入了熱搜頭條,不但是應屆畢業生,而且連往屆甚至已經有崗位的,也動作頻頻、躍躍欲試,公務員這個職業確實令眾人矚目。小白已經在某個企業工作了,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她說在企業上班的都羨慕那些有公職的,其實企業薪酬待遇不差,有的企業還真不錯,想跳出來的職工,一方面

可能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想換個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可能是價值觀有了改變,想走上從政之路;第三方面可能是有從眾心理,大概是想圖個虛名吧。不管什麼心態和目的,關注公務員、想成為公務員,始終是個熱門話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公務員,在職場上這樣選擇對嗎?

看看我過了沒有

這背後的原因我想主要有這三個方面,一是“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仍然有不小的影響,幾千年來的官府概念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淡化,當官升官仍然被部分人當作首要追求,那麼想實現這個願望就要進入公務員系統;二是部分人頭腦中的價值認同出現了偏差,偏面講究人前面子,認為在官場就能夠體現出存在感,會讓人高看三分不敢小瞧,有了權力就有了左右眾人的可能,就會財源滾滾,當然了現在看這種想法是多麼地愚蠢;三是就業崗位數量不夠均衡,在大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調侃的話“一流的創業、二流的出國、三流的當公務員”,這句話雖然僅僅是調侃而已,但是現實中就業崗位少且此多彼少的情況還是比較多見的,大量的中間層次的畢業生把機關事業單位作為首選目標,其中知名院校的畢業生確實不多見。

選擇何種職業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任何一項工作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或者是社會治理的需要,比如說公務員崗位,或者是生產物資產品的需要,比如說各類企業,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下的產物。作為職場人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怎樣把握好此類問題,我認為要守住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追求夢想不要被束縛住。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會有所思考,對短暫的一生做出最好的安排,抒發著各自的情懷,比如“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儘可能進行多種嘗試,以尋找到最佳的方案。有的人比較適合當公務員,在大學期間就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成為組織者、召集人,擔任了學生會的各種職務,還有可能被戶籍地列為後備人才儲備,這樣的經歷鍛鍊了他的有關公務能力,為日後進入機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是主動爭取的結果。而有的人執拗於自己的愛好,認為愛好不是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是費了多少力氣才把它變成自己生命之內的東西,專注於研究探索,這就是職業優勢理論強調的,讓自己的優勢變得更加強大,敢於釋放就會贏得更加精彩的人生,而對從事其他工作不感興趣。袁隆平院士說:“我不願當官,讓我兼任董事長,我嫌麻煩,不當。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經濟,對股票也不感興趣。我平生最大的興趣在於雜交水稻研究,我不幹行政工作就是為了潛心搞科研。”如果受困於行政崗位,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雜交水稻之父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公務員,在職場上這樣選擇對嗎?

讓我去遠方追尋

第二,擔負的責任要伴隨永遠。選擇職業的同時,也意味著選擇了責任,既有對國家、社會的責任,也有對父母家人的責任。把這個也作為職業選擇的一個重要條件,會使你避免衝動保持冷靜,也會讓你勇往直前敢挑重擔。高伯龍教授是中國激光陀螺奠基人,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被分配到軍事院校擔任教學工作,直到過了不惑之年後,才被調到激光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激光陀螺,由此開始了長達40年的艱苦攀登,幾乎每一次攻關都是從零開始,直至生命之光熄滅,激光陀螺讓我們的武器可以打得更準,我們的衛星可以看得更遠,我們的潛艇可以航行得更遠……。張靜靜是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在完成任務解除隔離即將與家人團聚時,因突發心臟驟停救治無效去世;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黃岡市後由於聽不懂當地方言,與患者交流出現了困難,便將一些日常用語和簡易回答列出來,製作了一本《護患溝通本》,為醫療隊與患者溝通搭建了語言橋樑,用生命踐行著自己的職責,她說“我們紮根於這個偉大的國度,不畏一切考驗和錘鍊。哪怕荊棘仍在,依然撲向山頂。”這種對責任的呵護用盡了畢生的力量,值得任何職場人敬仰和效仿。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公務員,在職場上這樣選擇對嗎?

選擇意味著擔當

第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個運動員想要成功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擁有獨特的身體優勢,就是擁有了出眾的天賦,就會在這個運動項目上所向無敵。菲爾普斯是美國的職業游泳運動員,他的上半身比下半身長,腿部能夠幫助他加速,與生俱來的身體優勢使在他長達17年的職業生涯中,共斬獲23枚奧運會金牌。泰森是世界重量級拳王,身上佈滿了肌肉,就連他的脖子也比普通人粗,稱霸拳壇多年,創造了屬於他的泰森時代。在職場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從事了自己不合適的職業,就會實實在在地影響你的家庭、生活及至所有的一切,比如說專業不對口卻硬要堅持,這種情況在機關事業單位招聘時時有發生,為了解決急切的工作問題,簡單地以能夠上崗為目標,犧牲了自己所學專業,去從事所謂的“萬金油”崗位,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人們常講人崗相適,強調的就是不要失去自己最寶貴的專業,這是保證自己人生長遠發展的重要資本。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當公務員,在職場上這樣選擇對嗎?

我是最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