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初春的時候乍暖還寒,地裡的野花野草都悄悄地露出了頭。每逢這個時節家鄉的人們都會三三兩兩的跑到村外麥田或者荒地裡找野菜來吃,有的蒸、有的涼拌還有的用來捏餃子。這個時候的麵條菜、薺菜和麥蒿等可是大家的最愛。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這個是涼拌麵條菜,滿滿春天的味道

雖說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可我們這裡尤其是上歲數的老人總對野菜有種割捨不掉的情懷。記得小時候奶奶給我做的最多的就是餾苦累,把麵條菜或者榆錢混著麵粉再上篦子蒸熟吃,那味道直到現在也難以忘懷。現在呢我們吃野菜也就是嚐嚐鮮吧!這個時候的麵條菜那風味真是沒的說,小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它了。可現在因為地裡除草藥的使用麵條菜早已不多見了,於是乎很多人就把地裡常見的毛妮菜和麥藍菜認為是麵條菜挖回家來吃。究其原因是這三種植物在幼苗時期外形長得差不多,特別是毛妮菜長得和麵條菜幾乎一樣,就是生活在農村的人也常常分辨不出來。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下麵條菜、毛妮菜還有麥藍菜的鑑別方法,希望對大家有一點點幫助。

先說一下麵條菜吧,麵條菜也是麥瓶草的幼苗,在我們這裡俗稱‘麥夾兒’,有地方也叫羊蹄棵、米瓦罐、燈籠草等。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上圖是麵條菜

麵條菜葉片長披針形,葉子上面長著一層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短絨毛,生吃嚼在嘴裡是甜的回味無窮。前幾年地裡還多,只是這幾年地裡因為打除草藥還有小麥吐穗的時候幾乎和小麥長得一樣高上面開著紫紅色的花一眼就發現了,人們在地裡看見了常會把它當做雜草隨手就拔了,留不下種子所以越來越少。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上面這個圖片是麵條菜長大的植株麥瓶草,結的果實就像一個個小瓶子

再就是說一下長得跟麵條菜幾乎一樣的植物:毛妮菜,學名叫田紫草,有地方也叫麥家公等。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它葉子條形較麵條菜葉子短,葉片手感發澀葉面上有許多長長的白色伏毛吃起來扎嘴味道不甜也不苦。口感比麵條菜差遠了,我們這裡都是用來喂家禽牲畜,沒見過誰吃這個,它的根莖是紫紅色的這是和麵條菜的最不一樣的地方。長大了頂部會開一朵朵的小花,有白色的、粉色的和藍色的。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這個是田紫草

其次再說一下麥藍菜它的學名叫王不留行,有的地方也叫王不留、大麥牛等。

它的葉子是墨綠色的,形狀長三角形葉面光滑無絨毛,生吃嚼著是苦的,根本就不能吃,根莖是黃白色的。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這是王不留幼苗

麥藍菜長大的果實上會開出粉紅色的小花,裡面的種子就是王不留行,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有活血通乳的功效。現在我們這在樹林裡,荒坡上都有人工種植的王不留芒種前後就可以採收。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這個是王不留行

看看它的果實上面有五條縱稜和麥瓶草的果實不一樣吧,看到這裡你對這三種植物有個大概瞭解了吧。


如何鑑別農村常見的麵條菜、毛妮菜和麥藍菜

這個照片上面有這三樣草,看能認出來嗎

最後給大家說一下采野菜一定要遠離打過農藥或有汙染的地塊,仔細確認安全了再採這樣吃起來才放心。

好了就寫到這裡吧,文筆實在不怎麼樣,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