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願做“生死雷場”掃雷主力軍——記中國赴黎巴嫩維和掃雷青年官兵

新華社貝魯特5月5日電 通訊:願做“生死雷場”掃雷主力軍——記中國赴黎巴嫩維和掃雷青年官兵

孫帥

“精準調試探雷器、快速標定信號源、安全挖掘未爆物,曾經這些專屬掃雷骨幹的技能如今我也擁有。”日前,在結束了一天的掃雷任務後,第一次赴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的下士杜孫裕在日記本上記錄下自己的成長。

烈日炎炎,炙烤大地。去年6月,黎巴嫩與以色列臨時邊境“藍線”走來一群青年官兵,他們身穿中國叢林迷彩軍裝、手臂佩戴聯合國藍色標識,向著從未有人涉足過的“生死雷場”前進。

“我們是帶著使命來的!”首次進入雷場,面對陌生地域和未知危險,年輕的杜孫裕絲毫不懼。在接受完雷場掃雷監督員的任務部署後,杜孫裕穿戴好防護裝具,拿著探雷器,跟在掃雷小組長身後,走進雷場作業通道。

“越要靠近地雷心裡就越緊張,等終於把地雷挖出來,身上已經出了一身汗。”回想起第一次與“真傢伙”近距離接觸,杜孫裕記憶猶新,“訓練時用的模擬地雷,不怕出錯,走上真實雷場,心理問題就突顯出來了”。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精湛的專業技術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是克服心理恐懼的良藥”。

1998年出生的程承苗是掃雷隊伍中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他在參加維和前是一名出色的橋樑兵,從未接觸過掃雷專業。“穿著軍裝走出國門本就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還能夠多掌握一門專業,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得知駐外維和報名成功,他欣喜不已。

在集訓過程中,程承苗白天鉚在訓練場苦練探雷技巧,晚上抱著書本仔細研讀掃雷標準作業程序。夜以繼日的勤奮刻苦、60多天的堅持不懈,他通過了集訓隊的掃雷專業考核,獲得了聯合國地雷行動中心的作戰掃雷資質,最終成為了征戰“藍線”雷場隊伍中的一員。

從被質疑到獨立完成掃雷,從磕磕絆絆到遊刃有餘,3名“95後”女掃雷作業手楊怡鑫、魯豔紅、張華傑完成了“破繭成蝶”的華麗逆襲。“地雷錯位、遺失地雷、覆土堆積、植被纏繞、蛇蠍橫行等等,這些難題我們都遇到過。”經過半年多的掃雷實戰,她們褪去了膽怯和生疏,取而代之的是果敢和精煉。

“初次執行維和任務的青年官兵正成為‘藍線’掃雷主力軍。”中國第18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掃雷監督員張存寧日前介紹說,分隊65名掃雷排爆官兵中,有59人是第一次走上真實雷場,經過訓練和實戰的加鋼淬火,他們人人都已能獨立執行任務。“從去年5月底部署到任務區以來,我們累計完成了5個雷場和1個疑似雷場的清排任務,把八千多平方米的雷區變成可再利用的土地,共銷燬了危及人們生命安全的地雷1577枚,平均每個‘新手’排雷26枚。”

“排出地雷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面對這一問題,中國赴黎維和掃雷官兵最多的答案是:“履行使命的成就感!”

“青春只有為夢想拼搏才能綻放光芒。”從小懷揣軍人夢的掃雷作業手況冬波非常珍惜每一次上雷場的機會,輪到自己作業時總是全身心投入,一絲不苟探雷和挖掘,既追求高質量排雷,又渴望排除更多地雷。“唯有在有限的任務期裡,儘可能多地貢獻力量,才能不負使命、不負韶華。”

“戰士生來就為上戰場。”曾與時代楷模、排雷英雄杜富國進行過視頻通聯的掃雷作業手黃曉飛汲取榜樣的力量,定下目標:為黎巴嫩人民掃除雷患,用“你退後,讓我來”的家國大義書寫新時代中國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異國他鄉,挑戰未知,但這群中國青年官兵信心滿滿,誓言嘹亮:“掃除雷患、描繪安寧,願做‘生死雷場’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