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蕭衍,南朝人,出生於公元前464年,字叔達。蕭衍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在古代帝王中也是少有的才子。他並非昏庸,但他所創立的南梁卻因他而斷送。蕭衍這一生可堪稱為傳奇,他這個帝王的溫和程度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一代布衣,策馬疆場,書香卷氣,心懷天下,敢想敢做,終成帝王。別家臣子篡位是亂國賊子,是為了自己的野心私慾。蕭衍不同,他是真的的沒有私心為了天下百姓的那種,其他皇帝勤政,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什麼愛民如子都是謊言。蕭衍勤政,就是單純的為了百姓安居樂業,對江山沒有太多的執著。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影視劇中的晚年梁武帝)

南齊荒誕無度

齊是南朝的第二個王朝,蕭衍就是南齊人。相傳蕭衍是名相蕭何的後代。蕭衍的父親蕭順是齊高帝的族弟。蕭衍的出身背景很好,自幼就受著良好的教育。他在官場也是如魚得水,因為家庭背景的緣故,沒有太多涉及勾心鬥角的官場風波。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齊明帝是一位很看重蕭衍才能的皇帝,蕭衍在軍中擔任要職,戰功累累,得帝重用。這些戰功大大的提高了蕭衍在朝中的地位。但是齊明帝去世後,蕭寶卷繼位,南齊最荒誕的時代開始了。蕭寶卷有個別稱,喚作“東昏侯”。這是一個荒淫無道,濫殺無辜,貪圖享樂,不理黎民的皇帝。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蕭寶卷畫像)

這樣的行徑使得南齊的朝政快速惡化,整個朝堂哀聲載道。蕭衍看著越來越混亂的朝堂,不圖上進的皇帝,起兵推翻了蕭寶卷的皇位,擁立先皇的另一個皇子蕭寶融登基。蕭寶融就是南齊的最後一個君王“齊和帝”。但是這蕭寶融並不能做好一位皇帝,不能讓整個朝廷煥發生機。於是蕭衍索性讓和帝退位,自己當了皇帝。蕭衍上位後就改了國號為梁,蕭衍就成了梁武帝。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武帝勤政節儉

蕭衍成了皇帝后在政事上十分勤勉。常常通宵達旦的批閱奏章,甚至是在寒冬也不意外,晚上點著燈批閱奏章,手都給凍裂了面色卻絲毫不顯。蕭衍還善於納諫,聽取良臣的建議,並且設置了謗木函,讓人們往裡面投遞建議。他很欣賞清正廉明的官員,會常常詢問百姓的疾苦。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梁武帝的衣著樸素像)

除此之外,梁武帝在生活上十分的節儉。他的三餐不是大魚大肉,而是跟普通百姓一樣的粗茶淡飯。蕭衍也沒有那種錦帽貂裘,穿得也是粗布麻衣。而且他一件衣服可以穿很久,傳言說武帝的一頂帽子可以戴上三年。他的生活水平連朝中的官員都不如,但是武帝卻是樂在其中。在政事最繁忙的時候,蕭衍連吃飯都顧不上了,就喝幾口稀飯充飢。我們在歷史上極少能看到一位皇帝把自己日子過成這副模樣的。他不重奢華,只重實用。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受他影響,他宮中的妃子穿著打扮也是很樸素,整個後宮不爭奇鬥豔,如尋常的婦人家。梁武帝不喝酒,除了比較大的國事和慶典,其他時候都不會辦酒宴。他很注重得體,面見臣子都要把衣服穿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即使是穿著樸素也不會落了身為帝王的氣度。在這麼英明神武的君主的統治下,南梁的社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百姓的生活狀況改善了,人們的風貌也愈發昂揚,百姓慢慢的富足,人們安居樂業。他開創了從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精神風貌。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瘋狂迷戀佛教

蕭衍是一個多才的帝王,即使他當了皇帝后政務繁忙,他也會抽出時間來讀書學習。蕭衍與同時代謝朓、沈約等才子被世人共稱“八友”。蕭衍在許多領域都有很大的成就以及見解。甚至臣子在學問上有不明白的地方都會來請教他。如此優秀的帝王本應能夠將南梁開創成一個盛世,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皇上愛江山更愛佛門。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梁武帝的書法作品)

或許是因為蕭衍過於的有才了,思想也跟別不在同一個人層面上,他對事情很敏感。不是那種帝王多疑猜忌的敏感,是對一草一木的敏感。他很需要精神上的寄託,當時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很廣泛的影響,蕭衍在一個偶然時機下與佛教結緣,並且成為佛教虔誠的信徒。在迷戀上佛教之後,蕭衍花費大量的時間跟精力去研究佛經並且為其註解。蕭衍很善於學習,理解能力也很強,對佛經參悟得十分透徹,還開壇講解佛法,吸引了眾多高僧前來聆聽。對此瘋狂迷戀的梁武帝花費了巨資在全國各地修建寺廟。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南朝的佛寺密集)

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裡面的絕大部分寺廟都是梁武帝事情建立的。在公元529年,也就是梁大通元年之時,梁武帝決定要出家,皈依佛門,不理紅塵事。大臣們來到同泰寺費勁口舌才將皇上給勸了回去。但是皇上覺得這不合佛法,再度出家。大臣們在無奈下只得捐巨資給皇上“奉贖”。在此之後,蕭衍還出家還俗了幾回,這花費巨大,南梁的財力已然快不能支撐。

結局死得悽慘

沉迷佛教的梁武帝沒有那麼多心思處理政務了。朝綱日漸萎靡不振,國力也日漸衰微。終於在“侯景之亂”中,南梁走到了盡頭。這最追溯到公元547年,東魏的大將軍侯景向南梁投降。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影視劇中的侯景)

侯景是個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人,是東魏的一個禍患。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對侯景的投靠,但梁武帝當時已經被佛教影響頗深,覺得我佛慈悲,不介意侯景的往事,還給他官職加身。沒過多久小人之心就藏不住了,侯景小人起兵造反。由於南梁事先沒有防範,國力又日漸不濟,節節敗退。

公元前549年,侯景帶兵闖入皇宮,見到了“看破紅塵”的梁武帝。梁武帝問他:“你從軍這麼久,不累嗎?”侯景看著氣定神閒的武帝怔住了,說不出話來。但即使這樣蕭衍還是逃不過被俘虜的命運。侯景將蕭衍困在宮中,斷了正常的食物供給。但是就算在那樣的環境下,蕭衍也堅持著每天的禮佛。沒多久,在飢餓和病重的折磨下,梁武帝結束了他的一生,逝世時86歲。

為何身為一代的明君的蕭衍結局如此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