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大家對一檔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應該不陌生,看了幾期節目之後,我關注到了一位"神奇"的媽媽,這位媽媽就是演員朱雨辰的媽媽。現實生活裡已經39歲的朱雨辰,至今未婚。而這,並不是因為他不想結婚,而是因為他的媽媽。為什麼說她"神奇"呢?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其一,無時無刻陪伴在孩子身邊。

朱雨辰去拍戲,媽媽一定要跟著一起進組,並且要將孩子的生活全部都自己打理,他的冰箱一直都是滿的。並且,他的冰箱裡的食物永遠都是媽媽為他精心準備過的,比如排骨會提前焯過,肉會切成一份的量,等等。

其二,朱雨辰自己做飯,媽媽覺得是自己對不起兒子。

因為她是這樣想的:"兒子居然要自己做飯"。媽媽認為孩子不應該自己做飯,而是應當由自己來為孩子做飯,讓孩子更加輕鬆一些。

其三,她認為自己就是兒子的保姆,願意為兒子做任何事。

說起保姆,她非常愉快,認為自己能夠為孩子做一切的事情,是自己的榮幸。"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這是她一直以來的想法,並且希望未來的兒媳婦也同樣要成為和自己一樣的人,必須用生命去愛朱雨辰,必須是賢妻良母。

在他媽媽看來,自己做到了一個母親應當為兒子做的,自己是一個優秀的母親,但是在我們看來,她的這種愛已然是一種病態的愛。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愛孩子,將自己的全部都交給孩子,這對孩子來說不是愛,是災難。

我想這本書或許可以給很多家長一個啟示,這本書叫做《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由美國女作家妮古拉·尹所著,講述的是一位偏執、病態的母親用自私的愛,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覺到沒有自由,沒有愛。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媽媽很愛我,太愛我了"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如果沒有你,我想我會死去,你是我的,就必須在我的愛下長大,並且我也必須是你的全世界。這是一些父母的心聲,但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常常感到壓抑、困惑,想要逃離這個家。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中女主人公叫瑪德琳,從小患有罕見的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一直沒能出門的她通過窗戶與一位男孩奧利進行了交流,並且後來愛上了奧利,十八歲的時候,他們打算私奔,逃離這個家。但是不幸的是,瑪德琳的病復發了,於是只能叫來她的媽媽和救護車,從此媽媽便不再允許瑪德琳見到奧利。

後來,夏威夷的一位醫生借來診斷報告,說明其實瑪德琳根本就沒有免疫系統疾病。這十八年來的疾病,都是因為自己的母親造成的。因為一場車禍,母親失去了丈夫和兒子。於是,她不能再承受失去親人的痛,也從未走出車禍的陰影。她希望瑪德琳永遠活在她的羽翼之下,活在她的保護之下。

"媽媽用變態的愛、過度的愛,剝奪了我十八年的自由,偷走我十八年的生活。"

瑪德琳內心的想法是這樣的。母親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認為將孩子保護於自己的羽翼之下是正確的做法,但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囚禁,是一種變態的愛,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感受到的永遠只有壓抑,而從來沒有愛,因為這樣的愛太沉重了,重到自己喘不過氣來,重到自己不能夠擁有合理、正常的人生。

"媽媽很愛我,太愛我了,為我全身心付出。我就是媽媽的全世界。"孩子是父母的世界,這是正確的,但是父母的世界裡,不應該只有孩子,而是應該有其他的事情存在。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這位母親和朱雨辰的母親有一些相似,就是生活永遠圍繞孩子轉,沒有在孩子身邊就會感覺孩子會過得不好,受到委屈,沒有孩子正在身邊自己也感覺活不下去。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孩子無法成為正常人,不能夠享受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朱雨辰如今39歲了,仍然生活在母親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中,至今未婚。瑪德琳本來沒有免疫系統疾病,多年來卻被困在家中無法接觸更多外界的事物。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們這樣的人,因為這樣的生活,對於更多人來說,都是一種病態的生活狀態,而父母這樣的愛,也是一種病態的愛。

父母強烈的控制慾是家庭的災難

我相信不少父母多多少少都會有想要控制自己的孩子的想法,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確實很深很重。對孩子有愛是正確的,但是這份愛要恰當,不能夠太沉重,不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因為過度的愛,是一種控制慾的表現,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一場災難,並且這場災難將貫穿孩子的一生。

大家看到朱雨辰母親以及《你是我一切的一切》中的母親的做法,肯定會下意識地說:"這怎麼可能,我肯定不會這樣做的。"

其實,這些事情,很多父母都在悄悄地做,只是自己並沒有感覺到而已。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曾經在一則新聞上看到過一個父親因為孩子成績下滑而在在孩子房間裝上攝像頭,時時刻刻盯著孩子,不讓孩子偷懶,最終兒子受不了了就選擇報警。父親認為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孩子的成績能夠提高,面對警察,他仍然選擇罵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不應該將這件事小題大做。

誰會願意生活在別人的監控之下呢?就算為了孩子的成績,也不應當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生活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不是完全暴露在父母的監控之下。一直受到父母的監控,孩子會選擇朝著大人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而漸漸地忘記了自己的喜怒哀樂,只是為了父母而生活,為了滿足父母的願望,實現父母的夢想,而不是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僅是按照監控,很多父母會去看孩子的日記,干涉孩子的社交,經常檢查孩子的房間和各種書籍等等,就是為了檢查孩子,不讓孩子有一絲"不好"的想法和行為,讓孩子不要犯錯誤。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控制,這種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監視。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給孩子自由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換做是父母自己,是否願意一直生活在別人的監控之下?我們不願意,憑什麼孩子就要受到這樣的監視呢?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對家庭產生反感、怨恨甚至想要逃離的想法,那我們作為父母,就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而不是將孩子當做自己"一切的一切"。

父母除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不必將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也不用每一項工作都圍繞孩子來展開,這樣真的沒有必要。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溫暖的愛,而不是沉重的愛。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而不是父母的控制。

給予孩子自由,父母應該做到給予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間和時間,不隨意闖入孩子的個人環境。父母要做到,不去翻看孩子的日記,也不要去幹涉孩子的社交,對孩子的朋友不要妄加指點。當孩子長大時,進入孩子的房間要取得孩子的同意。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干擾時,父母要及時退出。

父母也可以發展的個人事業和個人空間,讓自己忙起來,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才不會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你是我一切的一切》:父母的“控制慾”,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