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農民工談幸福感,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大多數農民工屬於外來務工者,他們的妻兒老小大多在老家沒有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分開就是兩三個月不能團聚一次,甚至有的人一年只有春節的時候才能回家一次,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最基本的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可是後續呢?現在農村見到最多的是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農村很多地方都成了“空心村”,除了老弱病殘,很少看到年輕人了。你說,妻離子散的生活幸福嗎?

別和農民工談幸福感,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其次,外出務工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無非就是多掙幾個錢,改善家庭的經濟條件而已。因為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同等的工作在各地的收入標準也不盡相同,作為農民依靠種地想要發家致富顯然已經不現實,在以金錢衡量人的價值的社會環境下,外出務工或許是更好的選擇。現在每個家庭的各種花銷壓力都很大,譬如:老人看病、孩子教育、人情往來等都是必要的開支,如果沒有錢,連自己的最親的人都會看不起你,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家裡有來錢的道誰願意妻離子散去外地打工呢?

別和農民工談幸福感,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第三,農民工受到社會的尊重感較低,說白了就是受歧視。雖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但是現實中也就是這麼一說,你就是那麼一聽就算了,別去較真。看看那些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即便有空座也不坐的農民工,看看他們身邊的有些人對此的態度,足以說明一切。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中農民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很多城市的人不認同和接納他們,反而排斥他們。他們擠睡工棚,租住陋室,吃最廉價的飯,喝不潔淨的水,還時常遭盤問,被敲詐,聽惡言,看白眼,他們在城市中幹著最髒最累最危險的活,拿著最低的薪水。

別和農民工談幸福感,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可能還有很多理由說明農民工的不容易,但就以上的三點足以理解他們是否幸福,不幸福又能如何呢?日子還是要繼續,只不過是為了責任活著而已,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說到幸福我不禁想到一部範偉主演的電影《求求你表揚我》裡面的臺詞:範偉:“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裡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