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華山》(散文)


《登華山》(散文)


《登 華 山》(散文)

作者:沈玉印

華山在好多年前,就已經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想到她總讓我有一種神往。

初開始知道華山,那是從電影《智取華山》裡知道的,後來便是從電視劇《射鵰英雄傳》裡,有個“東邪西毒華山論劍”的片斷,還有就是從戲劇《寶蓮燈》裡知道有個“劈山救母”的故事。從語文書裡也有一些零星介紹華山的,知道中華大地上有被人評為五嶽的名山,其中就有被稱作西嶽的華山。後來知道,華山其實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險。“自古華山一條道”,“上山容易下山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再後來,因工作的關係,在出差的途中曾經多次經過華山腳下,雖近在咫尺,卻始終沒有機會登臨一下華山,沒有真正的零距離感受一下她的秀美和雄姿。

所以前些年國慶過後因單位業務量不足一連放了八天假,同事們閒談怎麼度過時,我第一個便想去登臨華山。於是在十月中旬,六個同事,三男三女,男的有我、王、何,女的有萍、蓮、惠,六人便相約去登華山。

我們到渭南時,正是清晨七點多鐘,由於時差比江南晚了約有一個小時,七點多鐘,好象天還才亮。市裡的小吃攤才開始點火捅爐子。好在火車上,王和同車的一個紅衣女子搭訕時,知道那女子是當地人,於是便知道了如何到達華山的途徑。紅衣女也是極為熱情,下車後還特意把我們帶到汽車站,並告訴我們上哪輛車。原來,華山在華陰縣,從渭南下車後還要坐二個多小時的汽車,我們倒了二次車才到華山的入口處。

上山時,我怕山上沒水,還為每人準備了二瓶礦泉水,卻沒有想到,這二瓶水後來卻成了大家的負擔。

我們是步行上山的,上山那天,遊客並不多,或許中秋國慶黃金週,讓遊客集中消費掉了。

那天山裡面很靜,初開始彷彿就只有我們六人溶入那山水景至中一般。初開始的路也不陡,路靠山的一邊,還時不時的出現一些小亭子,亭子邊擺放著一些嫩的黃瓜、紅的蘋果、豔的柿子,還有啤酒、礦泉水等。有的店主還把飲料瓶浸沒在盆裡或池裡,任由潺潺的溪流水緩緩淌過,若小屋邊上有空地,店主還會在路邊的樹下放置一些小凳供遊客休息。山路的另一邊是一條山澗小溪,山泉水“嘩嘩譁”地向山下衝去。溪邊上盡是大大小小的山石,大的比幾間房屋還大,就那麼橫亙在小溪的上空,溪二邊都是雜樹,樹葉有黃、有紅、有綠,絢爛而又多彩。時不時還會見到野柿子,柿子個個如小紅燈籠般掛滿了各個枝頭。山路開始還是比較平緩,但越往上,就越發的陡了起來,陽光已經照進了山谷,那天陽光極好,讓樹葉又更增加了濃重的色彩。和我近在咫尺的有株樹,葉都黃了,在陽光下黃的是那麼的鮮豔,彷彿葉子都透明瞭,而遠處山崖下的一株紅楓,則如一團火般,在山崖下燃燒了起來。

初開始,我們還極有興致地邊爬山邊拍著照,但是越往上,感覺包越重,腿越沉,氣也越喘越重。等到了“迴心石”,我才能真正體會到古人刻此三字的含義。但是我們此次來就是為了爬山的,不能回頭下山,只能繼續向上。過了“迴心石”,上了“千尺幢”,山路就一下陡了起來,路彷彿是豎起來了一般,臺階是依山鑿出來的,長不足一米,寬不足一鞋,每踏一步,腳還要側著放,手還必需緊拉著鐵索,若是抬頭,上面的人彷彿就踩在自己的頭上,路若梯子般一眼望不到頭,朝下望,彷彿自己已經飛臨半空,如天仙一般。爬山的姿勢,有人緊拉鐵索,爬幾步臺階,停下站一會,也有人則手腳並用,真正的狗爬式。好不容易爬過三百多級臺階,過了二十幾米的平緩之路,又是同樣驚險的“百尺峽”在歡迎自己。再以後,山路依舊是級級相扣,但卻緩了一些。而此時,華山的風景也是一覽無餘。人已經彷彿飛昇在了半空中,身邊峽谷縱橫,林木蔥鬱,山石呈灰白色,很多懸崖彷彿是用一把鋒利無比的刀砍削過一般直上直下。奇形古怪的樹,均長在石縫中,峭壁上,斜探著身子,彷彿是一個個好奇的仙子,正探著身子在看著崖下的人世間。

而此時,我的小腿已經酸脹無比,只能爬爬停停。路上還時不時的碰到下山的遊客,有一對三十多歲的男女說他們已經爬了一夜。還有幾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說她們的腿已經快要斷了。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有恐高症,下山再也不敢直著身子,只敢坐在臺階上,一階一階挪著屁股。

我們到了北峰,大家已經疲憊不堪了。華山共有五峰,東峰、南峰、西峰、北峰、中峰,本來我們計劃著在華山上住一夜,第二天,再接著繼續,然後下山。但第一天,華山的險便擊敗了我們。想想上山時那麼多險路,上倒是上來了,下去更成問題,於是便臨時改變計劃。只爬了一個北峰,另外幾個峰也不爬了,因為天已將晚,再晚的話連攬車也坐不到了,再加另外有幾個人還沒有體會過坐攬車的感覺,於是便決定坐攬車當天就下山。

前些年我上安徽的黃山時,曾坐過攬車,那是上山,但這次,是下山。攬車在經過一小段的平緩處後,感覺就從天空中直墜了下來,而腳下的一切,都是遙遠的峽谷,深不可測。落差也實在太大,即便我坐過攬車,還是讓我驚的叫了起來。

那一天,我們出了山,天已傍晚,還算幸運,經過別人的指點在寶蓮燈下的路邊上,還攔到了輛開往渭南的車。於是下車後第一夜便在渭南住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