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你為自己的父母都做什麼回報?

潘家潘笑笑


說實話,早在幾十年前我從學校出來的那一刻起就灌輸了忠孝思想,到後來才明白自己是理想主義者。

老人往往思想比較陳舊又比較固執,家長制作風很濃厚,愛生氣,愛發脾氣,在處理日常事物上往往同你意見相左,很多家裡矛盾都是日常瑣事造成的。有素質,有涵養能忍受的會平息這些矛盾,而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往往會落下不孝的罵名,家裡不和睦,無寧日。當然,這不能同那些真正不孝,不履行孝道義務的人相比。

我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在工作學習中從來不會向任何人低頭。我母親是一個很節儉的人,認為不該買的東西從來不買,我沒錢向同事借也不會向母親開口,但在這些瑣事上也只能向家長制低頭,最後妥協的肯定是我。我母親原來是一個農民,二十多歲才當工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味比較濃,一到節假日就要求妹妹妹夫去種地,我慶幸我多病,不會去曬太陽,她的孫子孫女也不願意去種地,坐在車裡不下來。

我多病,隨著歲數的增加,有病的次數更多了,經常有病住院,都是母親忙前忙後。

父親很早就去逝了,都是母親一個人撫養我們。我知道母親不容易,所以儘可能的滿足她,雖然知道她的思想比較陳舊,但很多事情總是依著她,只希望她能健康快樂,安享晚年。


月夜潯陽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我認為,這句話已經過時。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社會生產力低下,養兒防老、重男輕女是主流思想。但深層次剖析,這種主流思想,是從個人和家庭出發,所以顯得渺小甚至自私。

兒女來到世間,是修來的緣分,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不是用來養大當蓄水池、當儲錢罐、出賣體力,甚至是用身體來換錢的。

隨著新社會的到來,尤其是物質豐富的今天,養兒防老的思想已經漸漸淡化。身為父母,生兒育女,辛苦養大,無怨無悔,所以才有那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

鴉反哺、羊跪乳,父母天恩,兒女一生報答不完。所以,盡孝道,人之本!

我父親是老家有名的孝子,耳濡目染,我們兩兄弟對於“孝”,應該說是做到了應盡職責。

上世紀90年代,我讀大四的時候,父親因為生意上的重挫,家道一落千丈。我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靠自己讀完了最後一年。懂事的弟弟也徹底改變了他貪玩的習慣,開始認真讀書。父親那段時間非常消沉,誰都勸不好,唯獨對我寄回家的信視若珍寶,連回信都是洋洋灑灑。父子連心,那段至暗時間,書信和電話成了父親最好的療傷藥。

大學畢業以後,我分配到深圳,工資比較高。但我從來都是克己儉用,每月將多餘的錢寄回家,家裡的生活漸漸有所好轉。

再後來,我在深圳買房安居,將父母接來深圳常住,一起度過了幾年最難忘的時光。

後來我到了北京,父母是南方人,不習慣北方的氣候,所以一直居住在老家。

9年前,父親因病過世。老家雖有弟弟一家人照顧母親,但時常寄錢回家、一週給母親打3至4個電話,已經成了我的習慣。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在家鄉兒掛憂。

人生一世,情最重要,尤其作為兒女,盡孝責無旁貸。不論父母怎樣,生養天恩,此生難以為報。“孝順”二字,拆開來講,先是順從父母之意,然後才是盡孝。不順何來孝?不孝何為人?





龍舞九天


作為父母的小兒子,我負責父母的幾乎所有開銷,包括醫療費等等,其他三個負責忙前忙後,兩個姐姐都已退休並當上了奶奶,父親89歲,母親83歲。給他們僱人打掃衛生以及做做飯等,結果是節儉了一輩子,不捨的,兩次了,僱個鐘點工,基本上幹一兩個月就不用了,我都是把鐘點工一年的錢一次給了老孃。兄弟姐妹那個有困難,這個錢就用到別人身上了,錢給了老孃就隨她去吧!同時在他們身邊給準備19萬元的緊急備用資金,現在哥哥已經退居二線,天天在老爹老孃身邊忙前忙後的。家和萬事興,去年88歲的老爹走樓梯不小心滾了下來,還好,骨頭沒事,腿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和他說一點要千萬注意。父母今年結婚第62年了,我們家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和幸福的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