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又是一年春光好。4年前的4月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高標準示範農田。他沿著田埂走進綠油油的麥田,察看小麥長勢。“當時小麥正在抽穗灌漿,我介紹說長勢非常好,畝產能到400公斤以上,總書記非常高興……”回憶起4年前的這一幕,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依然歷歷在目。4年來,程夕兵發展糧食生產的心勁越來越足:“今年我種了300多畝小麥,現在又到了揚花灌漿期,長勢非常好。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多種糧,種好糧!”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種糧更有前景

效益是指揮棒,政策是風向標。在採訪中發現,安徽省的種糧大戶們依然把國家政策的變動作為農業投資的重要依據。“今年稻穀收購價提高了,感覺種糧食有前景。”廬江縣白湖鎮種糧大戶朱中文高興地說。“收購價上調,說明國家還是鼓勵多種糧。”對政策的變動,許多基層農業農村幹部有著同樣的理解。

穩產量、穩面積,首先要穩定農民種糧積極性。

這就需要持續加大惠農強農政策。今年的安徽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推進稻穀完全成本保險試點。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糧食生產各項政策,保護和調動種糧農民和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性。組織開展省級糧安考核和糧食生產管理延伸績效考核,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為調動農民積極性,廬江縣出臺政策,明確高於市場價5%收購優質早稻。對50畝以上的雙季稻種植戶,在稻穀生產者補貼的基礎上早稻每畝再增加100元。合肥市則推出獎勵政策,對種植再生稻達到200畝以上的每畝給予150元補助。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為確保優質優價,安徽省將發展訂單農業作為優質糧生產的標配。“現在,307個‘片’的小麥的地塊、品種、規模、聯繫人和聯繫方式等信息,全部上了網。”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局主任科員曹高飛說,各類用麥企業通過網上點擊,可根據加工需求按圖索“麥”,洽談訂購單一品種的小麥原糧,為優質專用小麥後續二三產業鏈接鋪平了追溯通道。

綠色增效之路

去年,安徽省糧食總產810.8億斤,居歷史第2高位、全國第4位,實現“十六連豐”。今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繼續把糧食生產作為重點,提出“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億畝,總產量穩定在3900萬噸以上”。

增產還要增收,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提效益,安徽走出一條優質、綠色、提效的糧食生產之路。

在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糧食企業通過簽訂訂單或建立基地的方式,推廣綠色生產模式,提升加工生產線。4月20日,我們來到了桐城市綠福農業科技公司。“通過對農作物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進行微生物發酵和高溫殺菌處理,研製出無土育秧基質和有機肥。”該公司負責人姜斌介紹,去年公司不僅利用了流轉承包的所有農田秸稈,還對36戶種糧大戶3萬多畝農田秸稈免費打捆收集離田。

“烘乾機組日烘乾能力達1500噸,建成6萬噸標準化倉庫。為種糧大戶提供綜合技術服務,可以覆蓋20萬畝。”姜斌說,公司已經從追求產量向追求品質和效益轉變,綠色優質大米產量佔比逐年提高。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萬士其介紹,去年安徽省圍繞重點打造皖美糧油品牌,安排“中國好糧油”項目資金4.48億元,壯大稻穀小麥加工等傳統產業集群,注重培育沿淮沿江糯米、皖北大豆製品、皖中雜糧和主食等產業集群。去年,全省優質糧油同比增加296萬噸,帶動130萬農戶增收近6.6億元。

今年,安徽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到2298萬畝,已經佔全部播種面積的53.4%,預計優質專用水稻面積將達1000萬畝以上。

稻穀“華麗變身”

在外人看來,稻穀加工成大米可能只需脫去穀殼那麼簡單,但安徽福寧米業有限公司在這一粒米的加工工序上做足了文章。

4月20日,我們走進了位於懷寧縣平山鎮的福寧米業,一股濃郁的米香撲鼻而來。車間內,稻穀伴隨著機器的隆隆聲,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運轉。清雜、去石、脫殼、碾米、分級、拋光、色選……福寧米業負責人程方順介紹,一粒大米的深加工,至少要經過12道工序,講究“輕碾輕拋”,通過多道工序讓大米變得亮度高、雜質少、色澤亮,而不是多次拋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大米的綠色營養,多次拋光雖然能夠讓大米變得亮白,但營養成分也可能隨之‘拋’走。”程方順說。

那麼,如何做到“輕碾輕拋”,讓大米既能色澤亮麗又能保持綠色營養呢?農業在前端,工業在尾端,種得好還要加工好。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我們在現場看到,車間內複雜的機器和工序,只有一位師傅在操控。“所有機器都是由這一個控制檯實現控制的,一個人完全就可以操作,車間完全自動化。”工廠廠長陳小五介紹。只見鋥亮的機械手臂往生產線上一伸,瞬間準確無誤地抓起傳送帶上的目標。隨後,一扭“身子”,25公斤的米袋被輕鬆地放到一旁的傳送帶上,大米直接傳送到門外的大卡車裡,不一會兒,33噸的大車就裝了一半。“這車大米直接運往福州,每天大概要運送四五車。”陳小五說。

“去年,我們與省農科院水稻加工研究所簽訂了水稻加工‘綠色營養活米清潔化生產及全程智能化應用技術’新成果轉化協議,並投資2150萬元,對原有的生產加工設備和工藝進行升級改造,實行從進料到成品的全程智能化應用及生產加工的清潔化生產。”程方順說,使用了新技術,不僅年產量增長5倍,人員成本減少10倍,實現了降本增效,而且能夠通過深加工,分選出糙米、碎米,提高大米營養和品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提高福寧大米的附加值。

依託“農頭工尾”,農產品正發生華麗“變身”。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福寧’牌大米擁有三大系列九個品種,原糧產自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基地。依託科技,深加工後的大米粒型細長,潔亮透明;形狀晶瑩如玉,油潤豔麗;生米清香撲鼻,煮熟後米粒均勻、色澤光亮、醇厚綿長、芳香四溢。”程方順高興地說,5公斤的稻蝦米,市場價能賣到近100元,普通的香米,5公斤裝的也能賣到59元。

(作者:特約記者湯小波 通訊員史力,原文刊登於2020年4月28日糧油市場報B01版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奮力走出“皖美”糧食發展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