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孩子青春期學不進去該怎麼辦?

菲宸寶貝


孩子青春期學不進去,其根本原因在於身體、生理、心理變化引起了思想、心態、情緒方面的較大波動,這些波動沒能及時而有效地化解,從而嚴重地干擾了孩子的學習狀況。

那麼,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理智而冷靜地避免與孩子的衝突。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叛逆,不聽話。此時,因為年齡結構和身體發育,他們的體格已經強壯起來,思想也已逐漸成熟,迫切想“我的青春我做主”。然而卻由於沒有經驗閱歷,遇事極易衝動,做事極易偏激。父母看不慣他們的乖張行為,他們不服氣父母的指手畫腳,所以極易和大人發生矛盾衝突。試想,孩子在和父母爭執之後的心態下能不能靜心學習?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儘量避免和孩子衝突,以使孩子的情緒保持穩定,切不可針尖對麥芒,棗核兩頭尖,互不相讓。

其二,尊重孩子,不一味地責備孩子,要和孩子講道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交談。青春期的孩子即將成年,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產生了“希望被當做一回事”強烈需求。所以身為父母,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給予孩子人格的尊重,給足孩子面子,孩子就會心滿意足,從而擁有學習的良好心態。

其三,父母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要處處約束孩子 。既然孩子因長大而想自作主張——叛逆,父母就不要事事都要求孩子按自己的來,不要武斷地做硬性的規定,而是要和孩子商量,把道理、利弊給孩子講清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孩子一般是不會做出“出格”的決定的。

四,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和孩子做朋友,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是相當孤獨寂寞的,他們會有很多的心事;情緒是躁動不安的,他們往往心無所依。比如,對異性的好奇、暗戀,甚而發生早戀,這些都會干擾其學習。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談心,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從而化解其煩躁、憂鬱、不樂的心情,讓之開朗活潑起來,就能為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創造出條件。


浮塵微草


當父母發現孩子厭學時,只一味的去教育孩子,持續的給孩子施壓,會導致孩子厭學情緒的爆發。緊接著孩子就會在學習上和父母產生衝突,導致孩子學習狀態越來越不好,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厭學情緒就會越來越嚴重。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孩子學習的好與壞,不僅在於孩子還在於家長,所以當孩子學習不好時,不要只怪孩子,家長也需要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厭學從內因看,孩子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無興趣,自制力較差,懶惰等;從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

這種時候,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從自身找問題。首先,回想一下自己平時對孩子說話的態度是否非常急躁?是否有耐心?再者,看看是否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是否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較,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也會打消孩子的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培養愛好,多找一些共同的話題,孩子喜歡的話題,例如,運動明星,班裡的同學,老師的衣著,髮型都可以談論,甚至包括孩子愛玩的遊戲,儘量避免總談學習,這樣也可以逐漸與孩子拉近距離。久而久之,孩子願意和你聊天,和你溝通,這個時候,可以逐漸的給孩子講一些你的經歷,或者一些名人的經歷。(這要以聊天的方式,而不是談話的方式,地點要合適,飯桌上,散步時)。這樣就會慢慢地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孩子只有自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初中英語知識點


青春期的孩子學不下去,其實是有好幾層的原因。

第1層是生理性的原因:青春期身體的各項激素髮育,包括性徵器官的完善,本身會讓孩子的情緒燥動不安。你可以想象,這本來是一個繁殖的開始年紀。那我們的孩子們卻有大半時間來讀書。所以那種躁動發生的時候,孩子是讀不進去的。他們自己也會覺得心煩意亂,卻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然後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應對的方式還是多讓他們有運動、宣洩過剩精力,把那份性驅力轉為創造力。

他們大腦裡已開始很多思考,對未來、對人生,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在成形中,這一切在一個散亂的思維和邏輯整合的過程裡。這是家長們可以去支持到孩子跟他們談談的地方。他們會很樂意跟你談論這個部分,前提是家長不要加入太多的判斷和評價,允許孩子表達,表達你對他觀點的欣賞。

第二層原因是人際困擾。青春期的孩子關注夥伴,關注老師,關注家長,他們對人際異常敏感。因為他是希望從他們的眼神和評價裡,拼出"我是誰"的那個樣子。用人際上的好評來帶動學習的積極性,是家長可以去做的。

第三就是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他們會有一些情緒的焦慮,導致無法學下去。這個部分需要家長注意孩子的情緒疏導,然後必要的時候可以去借助心理諮詢。現在很多學校基本上都有心理諮詢室,學霸們已經知道了利用心理疏導情緒對學習的重要性。一定要善用資源。在臨床中我們會藉助心理繪畫、或者沙盤遊戲、敘事療法等等來幫孩子工作,幫助孩子解壓。

再次就是面對未來的生涯規劃現在可以開始探索,因為如果孩子知道了自己未來想做什麼,他會更有學習動力,如果他覺得他是為別人而學習,他的學習動力就會不足,如果學習壓力再大一點,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沒意思,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那麼就會產生厭學逃避,躲到遊戲裡等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