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家長陪做作業成為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就在於學校默許放任教師把自己的分內工作轉嫁於家長。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最近網上流傳一份“陪讀家長”的特殊病歷,說一位媽媽“陪兒子做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心梗作為一種疾病,病因複雜,一個人得心梗,當然不能簡單歸因於陪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這份病歷,還有類似各種段子在家長圈熱傳,引發廣泛共鳴,從一個側面說明陪孩子做作業,已成為很多中國家長的心頭之痛。

在媒體報道中,我注意到很多親子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顧問等給家長支招,比如要家長“少教多問,少做多看。逐漸淡化領導者的角色,並由領導者向組織者、陪伴者過渡,而最好的狀態則是協助者角色”等等。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當然,從家庭教育角度看,中國有許多家長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期望;更多家長缺少得體的教育方法,沒有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還有一些家長忽視言傳身教,家裡麻將、酒席不斷,孩子耳濡目染對讀書學習缺少基本興趣。家長這時再日夜陪讀,也於事無補。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家長如何學會做父母,仍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現實問題。這些親子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顧問的意見建議,也不無可取之處。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但是,稍瞭解中國當下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就可知道,眼下陪孩子做作業成為家長心病,核心問題並不全在家長一邊。

更讓我困惑的是,一些作業就是佈置給家長的:要求家長給學生出題,幫學生完成手工作業等,比如做模型、縫衣服等等。有些任務學生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家長只好代勞,很多學校最後把類似成果還作為教改成果四處展覽。這等於給了學生弄虛作假的“虛假光榮”,背離了教育的目的。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如今,老師建立了各種“家長群”,時不時就會空降任務,家長則隨時待命。許多學校佈置給老師的工作,被“眾包”給了家長。家長為了孩子,即使心裡不情願,也個個都表現得奮勇爭先。

這些主動給自己加戲的家長被網友稱為“家長群裡的戲精”。在表面的熱烈之下,背地裡積累了家長很多怨氣,造成與學校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各種問題。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學生培養,的確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責任,但是,學校是專業的教育機構,必須明確學校與教師的責任邊界,在我國目前優質教育資源總體短缺的情況下,教師與家長之間很難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等關係,總體看,教師處在強勢一方。

我們必須看到,當下家長陪做作業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就在於學校默許放任教師把自己的分內工作轉嫁於家長。

誠然,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確實在很多方面,對雙方都有幫助。現在很多家長知識水平也很高,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既能增進親子感情,也有助於孩子獲得更多學校教育之外的成長。但是,學校也應該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不排除很多父母,確實很忙,很累,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會把孩子的作業視為負擔。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另外,從教育的理念來說,家庭作業應該儘可能考慮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應該考慮到他們的能力和侷限,不要追求“高標”,而是應該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況。要求太高,必然會有家長出手,這也會造成一種不公平。根據孩子年齡階段的自我發展和探索能力來佈置作業,也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

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家長對陪讀的吐槽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有質量的”學校教育的期待,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該正視家長的苦衷,採取切實有效的辦法,督促學校善盡責任,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如果是屬於以下三類孩子,小編是建議有家長陪同寫作業的。第一,低年級的小朋友。第二,基礎較差的孩子。第三,自控力較差的孩子。家長究竟應該怎樣陪孩子學作業?

首先,不管是陪哪種孩子,最起碼的都要確保他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大人不要在家裡看電視,大聲說話,也要禁止其他孩子在旁邊打鬧,玩遊戲。

其次,不管是哪種孩子,都要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孩子的作業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事,不要一味的指責,甚至責罵,體罰。這樣很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且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要心平氣和幫助孩子去找到犯錯的原因,然後加固知識點,避免再錯。

如何化解家長陪做作業的“心頭病”?對此你怎麼看?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家長也要明白學習的主體是孩子,所以家長朋友們,請不要越權。你管得太多,在孩子這裡只會是累贅,他們認為學習是家長的事,與自己無關,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再加上家長的“騷擾”和責罵,孩子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慢慢就會討厭學習。

僅屬小編個人見解:不知道各位家長對待孩子和對待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獨到的見解供大家參考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