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汉口与租界

19世纪对中国人来说,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应该是中英鸦片战争,这个以鸦片贸易冲突为导火索引发的战争,仿佛象撞开中国紧闭的大门的战车,无情地冲向沉睡中的中国人家园已经腐朽的大门,轻而易举地撞倒了古老的城墙,使中国洞开了它的城池,被动地走上了与世界交往、与世界汇融的新历史时期。自此以后,物质文明发达的西方殖民主义冒险家纷至沓来,到中国寻找他们梦想的财富。为了摆脱地方政府的管理,殖民主义者建立他们自我管理的独立王国,便于开发、掠夺,他们并不满足于通商贸易,还要建立由自己管理的地盘,于是,便有从无能的中国满清政府那里得到的厚礼——建立了自己的租界区域。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在租界里,他们把中国政府的权力拒之门外,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管理这片乐土。实际上,从一开始,自负的西方人就没有过相信中国政府管理能力的想法。尽管这块地盘很小,但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意味着嘲讽和屈辱。但在那个时候,被心灵痛苦折磨着的中国人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殖民者开出的账单。在殖民主义冒险家们的扩张脚步声中,汉口也成为他们摄取的目标。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1856年的年末,为了考察长江流域的资源,也是为将帝国的势力沿长江伸向中国大陆的腹地,英国特使额尔金率领两艘巡洋舰和三艘炮艇从上海逆流而上,畅通无阻地到达汉口,看中了这块待开发的土地,将其纳入帝国日后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汉口与近代商贸:万舰千艘,被岸几里许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依然如故地拜倒在殖民主义者的枪炮之下。1858年6月,派代表与英国特使额尔金在天津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开放门户。条约第十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唯现在长江中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根据这个条约,长江流域的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对外开放。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很明显,这四个口岸之间的距离都差不多,便于船队航行在必要的时候停泊补给,有了这些可供停泊补给的码头,英国船就可以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自由航行,英国人可以在内地任意游历。通过这些口岸,西方的商品由此向周边地区扩散开来,打开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中国内地的棉花、茶叶、丝麻、桐油等产品,也从这里集中源源不断运往国外。

19世纪,大英帝国就是靠轮船走遍全球的,所以英国人到任何地方对水运资源特别敏感,他们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都在沿海、沿江城市,这既便于用军舰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便于通过船只经商贸易。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1861年3月12日,英国驻华参赞 “巴夏礼”随英海军司令贺布率4艘军舰自上海抵达汉口,又渡江到武昌,会见湖北地方官,商定通商一事。实际上根本不是来商量,而是带着军舰而来,武力要挟,按照英国的要求做就是了。果然湖北的地方官不敢马虎,按照英国人的要求,与之签订《英国汉口租界原约》,将汉口自花楼街巷向东8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长250丈、宽110丈的一片土地划为租界区,并立碑为标记,“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造房栈居住之所”。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此时的汉口还是汉阳府管辖的一部分,既然是“租与”外人,英国人就要交纳租金,约定是每年4月向汉阳县缴纳地丁、槽米银92两6钱7分,并且“一切事宜全归英国驻扎湖北领事官专管”。此后不久,英国第一任驻汉领事金执尔带商船到汉口,在今天的天津路所在的位置修建了房舍,作为英国驻汉领事馆,开启了汉口建立殖民租界的历史。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在后来的岁月里,英国人在这里的生意越做越大,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初期划定的租界被不断扩展,地盘得到增加,面积增加到795 亩,北边与后来的俄租界相连。殖民主义者在这里置地建房,贸易经商,在经济掠夺、政治压迫的同时,也把西洋文明带入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介绍给了与他们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东方民族。建筑,就是最直观的见证。

长江的恩赐与献礼:汉口城市史

汉口的城市历史并不长,因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的影响,现在的汉口在500多年前是一片荒郊野地,每年都受洪涝影响,到处是沼泽、水淌、河流,人烟稀少。直到明成化年间,汉水水道基本定型之后,汉水造成的水患威胁减小,才有人开始在这里定居下来,挑土填塘,夯基建屋。王葆心在《续汉口杂谈》中描绘,明朝末年,汉口“万舰千艘,有如鲫者,如革履者,如萁如斗者,衔尾络绎,被岸几里许”。为了得到更多的可以居住的土地,先到的和后来的人们不断以土筑坡,开辟出田地,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这里居住、生产,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市镇。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清康熙、雍正年间,汉口已经初步形成商品交换的市场,到乾隆时期,汉口已有20余万人口,分四坊、十七街、六十巷、二十四庙阁、七十庵。《汉口小志》记载它“后市前街屋似鳞,九分商贾一分民”,是“九州之腹心,四方之孔道,贸迁有无者,皆与此相对焉” 的繁华之地。中国内地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河南、湖南等地的货物都经此转运,被誉为“九省通衢”。

清人叶调元在一首《汉口竹枝词》中描述了汉口的景况:“河坡江岸后湖堤,多少人家构木栖。一样楼台跨近水,前河清此后湖泥。”由于长江、汉水带来的通便利,其商业繁荣加快了市镇的发展。明朝晚期,为了加强对这块新兴市镇的管理,汉阳府在汉口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的办公地点并不在汉口,而仍是在汉阳,只是不定期到汉口巡检一番。后来汉口越来越繁华,要处理的事务就多起来,巡检司就搬到了汉口。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1861年,清政府在汉口设了汉黄德道台,是位于府上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厅署,管着下一级政府,但没有自己直接管辖的地盘。汉黄德道台管理汉阳府、黄州府、德安府,汉口仍由汉阳府管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直到1898年,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汉口从汉阳府下划出,建立独立的行政建制,称为夏口厅,这样才形成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局面。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东方的芝加哥”汉口往事

得益于商业贸易,汉口的发展很快,已经盖过了汉阳、武昌,成为长江中游的重要都会,又称中国四大名镇之一。英国人来之前,汉口居民都集中居住在汉水边,也就是现在的花楼街、汉正街一带。在江汉路、沿长江以下,也就是后来的租界区域,还是没有人烟的荒野。英国人就在这里建起了他们的租界区。之所以选择江边的土地建立租界区,是因为在殖民主义者主要依赖海军扩张的时代,他们的军舰可以停泊在租界旁的长江里,以便于对租界的保护,租界里的人也有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英国人在东方的成功激发了他的邻居的热情。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相继来到东方古老的大地,以狼一样的贪婪,要在东方睡狮的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甚至从明治维新中崛起的日本人,也如苍蝇般嘤嘤飞来,叮在中国的烂疮上。在英国殖民主义者之后,1895年 10月3日,汉黄德道与德国驻上海领事签订《汉口租界合同》,划定汉口通济门外沿江至李家埃,宽300丈,深120丈,租与德国,每年收地丁、槽米银121两3钱2分。1896年6月2日,俄、法两国同时与汉黄德道签订条约,将沿江英租界和德租界之间的土地租与俄、法。俄租界占2/3,呈“L”形,面积414亩,年租金83两8钱4分2厘。法租界占13,呈“7”形,面积187亩,年租金37两8钱1分1厘。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1898年7月16日,日本方面与汉阳地方当局签订《汉口日本专管租界条款》,划定德租界以下沿江100文,西抵铁路线,面积247亩的土地为日租界,年租金50两。五个租界,沿长江北岸一字排开,南起江汉路,北到黄埔路,长达七八公里,面积数千亩。汉口开埠以后,外国的机船航行于长江之上,在沿江就需要修建码头、货栈,进行商业贸易,无形之间,使市镇的发展由汉水边逐渐转移到长江边。从江汉路一带到永清街一带,形成了繁华的街区,江汉路取代了昔日汉正街、花楼街的地位,成为汉口的闹市中心。租界区里整洁的街道、漂亮的建筑、完善的水电等公共设施,使租界区成为汉口城市建设的“亮点”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租界区得到发展的同时,华界区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后城马路(现中山大道)建成后,市镇主要街道就由汉正街、长堤街转移过来,居住人口增加,商业贸易繁荣,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的一条中心街道。殖民主义者所带来的商贸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汉口城市建设,而且城市建设更加合理、卫生、文明。一幢幢西式建筑出现在昔日的荒滩上,一条条街道出现在造型奇异的房屋间。在不知不觉间,欧洲人在东方的土地上,用他们风格迥异的建筑营造了一幕亮丽的风景。汉口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充满魅力的地方,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来这里发展。到20世纪初,汉口的进出口贸易量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被美国人称为“东方的芝加哥”。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景观与城市:过去与未来相映成趣

因为这一段历史,汉口便有了众多的西洋建筑。这些建筑分布在昔日的租界区内,也就是现在的汉口江汉路至永清街之间,中山大道与沿江大道之间,主要在胜利街、鄱阳街、洞庭街、中山大道上,以及与这几条街道垂直交叉的南京路、青岛路、天津路、合作路、黎黄陂路、一元路上。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当初洋人对租界内的市政建设还是作了较好的规划,街道分与长江平行走向和与长江垂直走向,平行走向的称“街”,垂直走向的称“路”,人们一听街道路名就知道其走向,很方便判断。租界区里,居住的是洋人和高等华人,由租界工部局下设的巡捕房维持治安秩序。与此对应,租界区里的建筑不是西洋风格建筑,就是规则、整齐的公寓式房屋,与之鲜明对照的是江汉路另一边的花楼街、汉正街,则是平民聚居区。这里的房屋零乱、低矮,大多是结构的一、二层房屋。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元路以下的一些地区,老房子已经不多了,这与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那段历史有点关系。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很快占领汉口,在一元路至江岸车站一带与冯国彰率领的清兵进行了顽强战斗。

清军为了摧毁凭借房屋建筑抵抗的革命军,不断用火烧毁房屋,使这一带的房屋大部分受到毁坏。到清军占领汉口后,汉口的市区减小了四分之一,由于战争的破坏,汉水长江口的船只也减少到原来的1/10。抗日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对汉口日军进行过猛烈轰炸,而汉口一元路至永清街一带是过去的日租界区,日军许多重要设施都在这一带,所以受到美军飞机的特别“关照”,成为美军打击的重点地区,这里的许多房屋被炸毁,所以今天这里的老房子不多,这里的冷清与一元路以上的繁华、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一批汉口老房子,半部中国近代史,说武汉历史不要总提黄鹤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