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漫步老汉口,在旧俄租界区,有这么一座欧式房屋引入注目: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该故居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原汉口俄租界鄂哈路9号,建于1912年,由他詹天佑亲自设计监造。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1912年至1919年期间,詹天佑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直至去世。他为了中国铁路建设,几度举家迁移,该故居是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也是武汉市目前保护最完整的科学家故居。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落地窗,一栋具有欧式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映入眼帘。蔚蓝的天空下,在众多旧租界区的里份洋房中,它显得十分特别。虽有西式风格,但又有西关大屋之特色。

詹天佑故居占地面积782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建筑三面环以回廊,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则为廊庑。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主入口为八字石台阶,两旁栽有繁花绿植,大门、走廊居于正中,呈内走廊布局。上下走廊两侧各有三间大小不等房间。顶部为红瓦四面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

当年,庭院里除了有花草,还种植着葡萄。詹天佑在工作之余,就会来到庭院里散步歇息,舒缓一下心情。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在其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他主持修筑了粤汉铁路武长段(武汉—长沙)、川汉铁路汉宜段(武汉—宜昌)以及粤汉码头;创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指导设计了武汉最早的长江大桥结构图等。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科技界先驱,詹天佑被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在小学课文中,一篇《詹天佑》令我印象深刻,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那一段铁路,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这条铁路的成功修筑,不仅给藐视中国的西方列强一个有力的回击,也反应了中国实力、中国人的智慧。而主持修筑者正是詹天佑,自此声名鹊起,震惊中外。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1912年7月,詹天佑奉命出任粤汉铁路会办(后担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筹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铁路干线。为了便于工作,他亲自设计建造在汉口居住的房子,并偕全家由广州迁到此处。 此后,詹天佑在汉口生活了7年,也是他人生旅程中的最后7年。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在这期间,他主持修建汉粤川铁路;为维护主权、加快修筑汉粤川路而周旋于各帝国主义国家代理人之间;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以利国家建设,创立广东中华工程师会;为铁路建设撰写了《京张铁路标准图》《京张铁路工程记略》《《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及图册》新编华英工程字汇》等书籍;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为了铁路事业,国家建设与发展,詹天佑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健康日损。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病逝于汉口仁济医院,终年58岁。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詹天佑在临终前,遗嘱三情:一是振奋发扬中化工程师学会,兴国阜民;二是慎选人才管理俄路,以扬国光;三是脚踏实地建成汉粤川铁路。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在这份遗嘱中,詹天佑没有片言只语涉及他的个人私事,闻者无不深受感动。詹天佑终其一生,为中国铁路工程事业奔波,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优秀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无愧于“中国铁路之父”的尊称。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1993年1月詹天佑故居被辟为陈列馆。2001年6月25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并入江汉关博物馆。

詹天佑是广东人,为何在武汉留下故居: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

詹天佑故居陈列分原状陈列和辅助陈列。原状陈列主要恢复了詹天佑一楼工作室,以再现当年詹天佑在此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二楼房间暂未开放。

现有文物藏品43件﹝套﹞,包括有詹天佑出国留学时使用的木箱,修筑铁路时用的计算尺,工作学习用的英汉大词典及詹天佑亲笔题字送给其子的照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