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没有那么万恶

投连险定义

全称:投资连结保险,也称单位连结,证券连结或者变额寿险,起源自英国,国内由平安率先引入。

特点:与投资标的直接挂钩,比较奔放,任何时刻的价值由投资标的在当时的投资表现决定,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相应的会有浮亏。与此同时兼带一点点保障功能。

历史表现

香港:

为什么要特别罗列香港?因为前不久香港安盛4亿投连险暴雷了。

其实,香港与内地的投连险区别是很大的。

首先,港险的账户设定更像一个基金池,投保人可以自己或者交由当地IFA选择搭配不同种类的基金产品(内地投连险账户大多由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对投保人的投资和辨识能力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这些基金均由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发,保险公司只负责挑选基金纳入投资列表。

其次,香港投连险的投资标的和方式都很狂野。与内地的强监管环境相反,香港投连险基金池不仅包含常见的股票和债券产品,还有各种自带杠杆的金融衍生品,火力全开!除了常规的公募基金可供选择,还有各种私募,股权产品。最高阶的是“Evolution”版本,属于私行级别,也是这次安盛事件的载体。这个"Evolution"可以理解为一个“壳”,里面可以放任何想放的资产,透明度不高,有漏洞可钻,自然风险不容小觑。

安盛事件中,相关基金账户价值一夜暴跌95%,投资标的更换而不曾告知,可以认定存在一定的诈骗行为。无论是基金方,保险公司,还是IFA公司都难辞其咎。在缺乏专业指引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的内地客户简直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的待宰羔羊。

一直以来,内地客户是幸运的,被保护得很好,养刁的后果就是购买金融产品从来不去考虑底层资产的风险,认准大平台,出事就静坐。但这次是真被“大公司”坑惨了,静坐拉横幅,警方介入都不一定能追回损失。所以内地老百姓金融素养的提升任重道远。


虽然风险事件无法杜绝,但不得不承认,投连险在成熟保险市场依然是个不小的主流险种,包括香港,仅2018年,香港投连险基金销售额就达到令人惊叹的800多亿美元。


内地:

前面说道,内地投连险相对较“乖”。投资方向,比例,标的都必须在指导下进行,但是风险依然存在,比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无法消除的原生波动风险。


无一例外,投连险在内地保险史上也没留下好名声。比如,2007年——投连险全面爆发的一年,证券市场迎来了高点,不少营销人员趁着市场热情高涨以短期高收益进行销售误导。可惜在市场退潮的时候,不少抱着短期暴富梦的客户有了天堂坠入地狱的体验,在当时还造成了恶性社会影响。


那为什么说是销售误导?请各位看官继续往下。

内地投连险,主要是保险公司负责发行产品,同时负责投资运作。一款投连险,往往设置好几个专用账户,各司其职,有投资股票的,有投资债券的,有投资一揽子基金的,有股债平衡的。。。不同产品有不少细节区别。而客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账户和持仓比例就行,并且保险公司每年都会提供免费的账户变更次数。不难看出,内地投连险也不是闭着眼睛买的,得有投资经验,会根据市场行情自行调整,有点类似现在的投顾产品。只要不是短期谋利,选择定投缴费的方式长期持有,长远看投连险还是能得到一定超额收益的。即使是一把梭,拉长周期也能赚钱。比如饱受诟病的2000年的“平安世纪理财投连险”,能够坚持到现在的人也大多赚了,只是可怜了那些不明就里的退保人群,浮亏变成了实亏!


再举个正面例子,泰康2003年发行的一款投连险,最高风险的进取型账户净值累计到现在涨了38倍,但其中波动不断,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所以,内地投连险本身很少有问题,毕竟监管严格,更多是人坑人的销售误导。

值得买吗?

这是个无法一刀切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财务背景和需求的客户,对于投连险的匹配度是不同的。

非要有个回答的话,只能说“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因为有更灵活并且更便宜的“指数基金”作为替代品。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有很多人喜欢拿投连险类比FOF,说是“基金中的基金”,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很严谨。在我看来,投连险没有FOF的复杂投资体系,却有FOF的很多毛病。


什么是FOF?英文名Fund of Funds,中文名组合基金。海外诞生背景是帮助投资者进行比较专业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挑选。因为这两块内容不受政府金融部门监管,同时没有义务披露投资体系和历史业绩。FOF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壁垒。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高大上的投资体系,在诞生地被逐渐冷落,而国内却开始流行起来。为什么被抛弃?因为高额的费用和业绩分成,使得投资者真实到手收益不尽如人意,在意识到自己成为冤大头后,不少大型资金包括美帝养老金纷纷退出。在2008年,巴菲特曾和一家FOF基金公司打赌,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十年里带给客户的实际投资回报将超过对冲基金。事实证明,老巴赢了,而且完全吊打!其实,他也让大家看清了高收费对收益的吞噬有多大。


来看我们A股,虽然目前散户居多,但高效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也就是机构化。届时,指数收益将难以超越,而便宜灵活的指数基金将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其实,当下A股的指数基金收益虽被不少主动型基金超越,但部分宽基指数表现强劲,比如300ETF)


回到本文主题,投连险的费用虽然没有FOF那么夸张,但也真心不少,其中大部分包含:初始费用,风险保费,账户管理费,资产管理费,买卖差价,手续费以及退保费用,总之门路很多。另外,也有可能会面临单一基金和单一策略带来的资本轮动弊端。所以,会让人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转而投向更好的产品。

END


总结一下,投连险“万恶”吗?其实不是,匹配自身的需求就是“十佳”产品。


如果想购买,也请记得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下期预告:

被diss的社保养老

投连险,没有那么万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