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

增城荔枝,廣東省增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增城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是“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

增城荔枝以品種多、品質優、口感佳和歷史悠久而馳名中外,尤以“增城掛綠”最為珍貴。2012年,“增城掛綠”“增城荔枝(桂味、糯米餈、仙進奉、水晶球)”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2年08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增城荔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增城荔枝歷史淵源

增城的荔枝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中國是最早栽培荔枝的國家,嶺南地區又是荔枝的原產地,增城北部的正果蘭溪地區原有野生的荔枝樹。

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征服嶺南後,對嶺南荔枝情有獨鍾,於是下詔讓嶺南官吏年年歲貢。

建武元年(25年),東漢桂陽郡太守衛颯開鑿了一條由嶺南至湖南的西京古道,全程約五百餘里。

唐時以首都長安為中心,有七條重要的放射狀的驛道通往全國各地,其中有一條從長安至嶺南的驛路,由長安經襄州(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武漢市武昌)、洪州、吉州、虔州(今江西贛州)直達廣州。古道兩側修有驛站、公館,裝備快馬騎手,對荔枝實施換人換馬的接力運輸,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把鮮美的荔枝送至皇宮。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張宗閔編寫了《增城荔枝譜》,雖現已失傳,但一個縣的荔枝種植被編成專著,可見增城荔枝栽培的盛況。

宋末元初,陳大震編纂的《南海志》,在物產荔枝條目中雲:“今佳品多出增城,其名有脆玉、麝香匣、大將軍、小將軍、皺玉、狀元紅、綠羅包、紫羅包、大丁香、小丁香、天茄子、黃泥子、水晶團、犀角子。又有金釵子,一名丫髻子,荔枝之小者,並蒂而生,味甘無核。又有海山樓者,宋諸司以重五日閱舟師於海山樓(按地在今廣州市區內),率以是日至,因名焉。”從上所述,可見增城荔枝生產在當時的重要地位。有“(荔枝)今佳品多出增城”的記載。由此可見,增城荔枝生產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蘇東坡被貶嶺南,得以與嶺南佳果荔枝結下不解之緣,並寫下了很多讚頌荔枝的詩。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應是《食荔枝》中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對荔枝的喜愛散見於其詩文全集《蘇軾集》中。《蘇軾集》卷七十八、與傅維巖秘校四首(之二):增城荔子一籃,附去人持上。不罪!不罪!某又上。此篇描寫了蘇軾以荔枝贈友人,詞句直白。

明清各個時期編著的《增城縣誌》均能發現關於增城荔枝的記錄。增城沙貝(今新塘)栽培荔枝,明代中葉已很聞名,到明末清初,廣東“荔枝,以增城沙貝所產為最,”其狀元紅等,賤如菽粟,歲收數千萬斛,販於他方。”經過沙貝人民多年的培植,“所產荔枝多異種”。明嘉靖年間的《增城縣誌·食貨類·果屬》正式記載了荔枝。其後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對荔枝的描述更為詳細,其中清朝康熙年間的《增城縣誌·食貨·物產·果品》談及荔枝種類多。

清朝乾隆年間的《增城縣誌·物產·果品》記載:“多荔枝。粵中荔枝以增城沙貝四望岡所產為最。土黃潤多沙,潮味不到。自掛綠以下數十種,色味香迥異他縣。”而清嘉慶編修同治十年重修版《增城縣誌·物產·果品》所記荔枝內容與乾隆志相同。到了清朝宣統年間的《增城縣誌·物產》所記荔枝除與乾隆志相同外,增加的內容是:“今此種(尚書懷)最多。案:掛綠一種,近以縣城西門外西園一株為最名貴,價值十餘倍於其他。究其他佳者亦如之,且或過之。槎岡水晶球一種亦美,當不減掛綠。此外,犀角子、桂昧、糯米餈、宋家香、進奉、玉荷包,各種俱佳。”

說到增城荔枝就不能不說它了,它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種。增城掛綠品質佳,適應性強。掛綠荔枝果實扁圓,不太大。果蒂帶有一綠豆般的小果粒;蒂兩側果肩隆起,帶小果粒側稍高,謂之龍頭,另一邊謂之鳳尾。果實成熟時紅紫相間,一綠線直貫到底,“掛綠”一名因此而得。其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別之處是凝脂而不溢漿,用紗包裹,隔夜紙張仍乾爽如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所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品質極優,是荔枝最佳品之一。

增城掛綠以文獻正式記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乾隆年間縣誌記載原產於增城新塘四望崗,後至嘉慶年間因官吏勒擾,百姓不堪負重而砍光掛綠荔枝,萬幸只存縣城西郊西園寺(現荔城掛綠廣場)一棵至今,西園掛綠彌為珍貴。

在2001年、2002年舉行的掛綠拍賣會上,曾創下單顆55.5萬元的天價。

“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增城人,但是我沒有吃過正宗掛綠,果蒂(掛綠)每年的產量很小,假如有水果店的荔枝寫著:正宗掛綠,這間店鋪的掛綠百分之百是假,因為真正的掛綠荔枝樹只有一棵,或者是不純(嫁接的),嫁接掛綠將會失去原來那種品質,掛綠就有這樣的特性。(我也不敢肯定掛綠是否有這樣的特性,因為網絡我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這是從爺爺聽得知的,我爺爺是個果農)。

你想品嚐一下正宗掛綠,那你一定不能錯過增城荔枝節了,1990年以來,每年的7月份,正值蟬鳴荔熟時節,增城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荔枝節。荔枝節期間,除了品嚐、觀賞荔枝這種嶺南獨有的優質水果之外,還舉辦歌舞表演、體育表演、美術攝影、圖書展覽、商品展銷、貿易洽談等活動。荔枝之鄉更是聲名遠播,慕西園掛綠之名而到增城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你只是有可能吃到,你要理解我這個可能)不過我敢保證你能吃到正宗的增城荔枝。

“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

我上面為什麼會說到正宗的增城荔枝了,因為你在增城買的荔枝不一定是增城荔枝,現在很多店鋪為了利益,會拿從化,茂名等荔枝來冒充。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增城荔枝在果農哪裡的拿貨價會比從化,茂名荔枝的拿貨價高一倍。

“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

三月紅

植株生長強壯,樹冠開張,枝條較疏,粗壯易折,枝葉色澤濃綠。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質地厚,果實心形或歪心形,單果重26~42克;果皮鮮紅色,較厚而脆。果肩闊而斜,微聳。果頂尖,稍歪向一邊。果肉白蠟色。核不飽滿,常退化。果肉品質風味較好,但肉質稍粗,味甜而帶微酸,適宜鮮食。可食率62%~68%,可溶性固形物15.2%~20.3%,酸含量0.25~0.30克/100毫升。種子大,品質中等。

果實5月中旬前後(農曆三月)成熟,故名三月紅,是每年最早上市的新鮮荔枝品種。

黑葉果

3月上中旬開花,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較豐產穩產。花穗長而大,花枝疏散,果中等大,平均單果重16.1--23.0克,卵圓形或歪心形,果頂渾圓或鈍,果肩平或微聳,果梗較大。果皮暗紅色,薄而韌。果肉乳白色,肉質軟滑多汁,甜香可口。種子大而飽滿,可食率63.5--73.3%,可溶性固形物16.5--20.0%,100ml果汁中含維生素C 22.31--45.76毫克,酸0.37--0.39克,品質中上。可鮮食,乾製和制罐頭,是較適合加工的荔枝品種。

桂味

是增城主要優良品種之一,特別近年發展最多,已成為全市荔枝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1998年種植面積51710畝,佔荔枝總面積的28.54%,分佈最廣,全市均有栽培。

葉長橢圓形,邊緣向內卷,呈瓦筒狀。花枝細長,易形成帶葉花枝。果圓球形,中等大,均重17克;果皮淺紅色,有些則紅中帶墨綠斑點,似長著青苔,皮薄且脆,龜裂片凸起呈不規則圓錐狀,裂片峰尖銳刺手,裂紋顯著,縫合線明顯;果肩平;果肉乳白色,肉質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可食率78~83%,含可溶性固形物18~21%,100毫升果汁含維生素C29.48毫克,酸0.21克;種子有大核和小核,小者居多。3月下旬~4月上旬開花,6月下旬~7月上旬果熟。

有果皮鮮紅的“全紅”桂味和果肩上有墨綠色斑塊的“鴨頭綠”桂味兩個品系,品質以後者上乘。

清甜可口、爽脆有香味,品質極佳。適應性強,山地、平原均能生長良好。大小年結果較明顯。

水晶球

是增城名貴品種之一。荔城街槎岡村有一株450齡的老樹。清宣統《增城縣誌》載:“槎岡水晶球一種亦美,量不減掛綠”。八十年代初,小樓鎮九益大隊一私人果園由槎岡老樹取枝條繁植了一批水晶球小樹;其他如三江、福和、荔城、沙埔、中新等均有小量栽種。

葉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果近心形,中等大,平均單果重18克;果皮薄,淡紅帶黃,龜裂片大而稍凸,裂片峰尖刺手,裂紋淺,縫合線不明顯;果肩微聳、果肉透明乳白色,肉質特別爽脆,味清甜帶微香,可食率83.3%,含可溶性固形物18.5%~21.5%,100毫升果汁含維生素C24.2毫克,酸0.12克,大部分小核,平均重0.63克。3月下旬開花,6月下旬果熟。

肉質爽脆、清甜、核小、品質甚優,座果率高、豐產。

糯米餈

是增城主要優良品種之一。八十年代發展最多,1998年種植面積3,9050畝,佔荔枝種植面積的21.97%,分佈於全市各鎮。以永和地區賢江村面積最大,品質最優。

其枝條柔軟下垂,葉披針形、葉緣呈波紋狀,先端漸尖;果大,均重25克,扁心形;果皮鮮紅色,較薄;龜裂片明顯凸起,呈狹長形,縱向排裂,裂片峰平滑,果肩一邊顯著突起,果頂渾圓;果肉乳白色,多汁,味濃甜,可食率82~86%,含可溶性固形物19~21%,100毫升果汁含維生素C20.4~30.8毫克,酸0.2克;種子小,常退化成焦核,核細肉厚,偶見飽滿的種子。3月下旬~4月中旬開花,6月下旬~7月上旬果熟。

  糯米餈有“紅皮大糯”(稱紅殼)和“白皮小糯”(稱白殼仔)兩個品質。前者果大,皮色鮮紅;後者果較小,皮色淺紅;品質以前者為優。該品種果大、肉厚、味濃甜、核小,風味佳。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優質荔枝幹。耐旱性強,豐產,但大小年結果顯著,且易裂果。圈枝繁殖根小,宜採用嫁接繁殖。

妃子笑

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懷枝

也稱槐枝、淮枝。植株較矮,耐旱、耐溼,適應性強;枝條節間較密,葉密生成叢狀,橢圓形,先端鈍,葉色濃綠;果實近圓球形,單果重15.4~28.3克,果皮暗紅色;果肉白蠟色,軟滑多汁,味甜;可食率68.5%~76.6%,可溶性固形物17%~21%,酸含量0.15~0.36克/100毫升。果實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適應性強。

以果大色澤鮮紅,肉質晶瑩味道清甜而為增城荔枝幹的主要原料品種。增城荔枝幹通過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加工烘製而成,色澤金黃、美味,仍然保持獨特新鮮味道。還具有益氣、補脾養血、生津止渴、溫腎等功效。

懷枝的名由,民間傳說與新塘古代名人湛若水有關。相關傳說請點擊鏈接:《尚書懷荔枝的傳說》

“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

民間有“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說法,於是人們吃荔枝後,都會在餐桌上準備一小碟鹹魚片或一煲老火鹹魚湯,以防上火。當然也有人會提出質疑,說荔枝不僅色、香、味、皆美,且營養也十分豐富,吃了怎麼會上火呢?而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稱:“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治瘰、癧、瘤贅……開胃益脾,乾製能補元氣,為產婦及老弱之補品。”孰對孰錯,不得而知。唯一不爭的事實,就是荔枝佳果的確鮮甜可口。當然,不管吃什麼都應該適量,不可貪嘴。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離樹後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在古代,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我建議去地裡,現摘現吃更美味。

最後我代表廣大增城人們歡迎你來增城吃荔枝,現摘現吃更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