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個傳說的佛化人物,似幻似影,是形是象,聞聲即至,普渡眾生

觀音,又名觀世音、觀自在、佛教菩薩、慈悲女神。她是一個傳說的佛化人物,似幻似影,是形是象,聞聲即至,普渡眾生。流傳最為廣泛的乃“三十二應”、“三十三身”,傳說觀音可以示現種種形象和身份說法,拯救苦難眾生,由此,千千萬萬苦難者想念觀音,祈禱觀音,呼喚觀音,希望觀音為解脫自己的苦難而應化現身。這樣的傳說神話在中國流傳了二千餘年,在老百姓心目中,特別是在廣大信徒中紮了根,影響十分深遠。

她是個傳說的佛化人物,似幻似影,是形是象,聞聲即至,普渡眾生

世上有沒有這樣神通廣大、能普渡眾生的觀音呢?如果說有,那就是天底下的大好人!我個人認為:觀音應當是一個群體,是千千萬萬個行善、施樂、拔苦、救難者的總代表,是千千萬萬個大好人、大善人的化身。正因如此,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尊敬和崇拜。

遂寧是觀音的故里

“四川遂寧,觀音故里”。這個問題已有一些學者提出,只好盡其所能作些探討。

前述觀音源流的七種傳說,雖始源於印度,但進入中國之後,有詳細居住地的多在四川遂寧,觀音之父都名妙莊王,而且都是三姊妹,這種傳說令人暇想,遂寧是中華觀音的故鄉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始建於隋文帝開皇(581-600)初期的遂寧靈泉寺和始建於唐初的遂寧廣德寺,都是著名的觀音菩薩道場,其“香會節”可謂遐邇聞名,隆盛至極。香會節的基本內容是為紀念觀音2月19日的誕生日、6月19日的出家日、9月19日的得道日而舉行的,一年有三節,每逢2月香會節、6月香會節、9月香會節時,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自陝、甘、青、藏、雲、貴及川內各州縣湧向遂州的靈泉寺和廣德寺朝山晉香,會期時間一年長達三個月,香客、遊人多達百萬之眾。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遂寧知縣李培峘頌“香會節”盛況,詩云:“二月和風初應律,擊鼓吹竽市填溢。已見鄰封迎架來,還看仕女傾城出。……始發靈泉終廣德,大眾微塵幼瑤闕。……”。可見當時靈泉寺、廣德寺的“香會節”是何等興盛,同時也說明自隋、唐以來觀音在民眾中的影響是何等廣泛,何等深刻。

還有一件奇事,靈泉寺山頂有兩個大墳包,名“陰陽墳”。說起“陰陽墳”,也有一段歷史悠久的傳說:陝西有個名劉謀的陰陽先生,據說是劉伯溫的後裔。一天子時,劉陰陽發現南方上空地氣上浮,五色光兆直衝雲宵,隨身草白狗狂吠不止。劉陰陽認定:那方寶地有“活龍口”。於是準備停當,帶上羅盤和草白狗,沿著龍脈走啊走,不知經過了多少日月,吃盡了萬般苦頭,終於來到了四川遂州的資聖山(現名靈泉山),按照看地秘訣,仔細測看“龍、砂、穴、水、向”,結果是五訣俱佳。劉陰陽高興得不得了,連呼:“此乃風水寶地,活龍口也!”當晚夜宿山頂,次日子時,忽聽鐘聲響徹晨空,劉陰陽知曉,這塊風水寶地已被觀音菩薩受用,作為道場了,氣急悲憤而亡。草白狗淚流滿面,刨了個洞穴,掩埋了主人。後來,草白狗亦碰死在主人墳前。螞蟻搬些泥土掩埋了草白狗。一大一小的“陰陽墳”,腳踏下去還有彈性呢。而羅盤呢?卻變成了圓形的靈泉山頂。

這段傳說,反映了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同時又傳達了遂寧乃觀音故里之悠久歷史。

無獨有偶,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毀寺之後,遂州刺史王簡升堂審案,堂後常有一個老和尚,州官審案正確時老和尚點頭,州官審案錯誤時老和尚搖頭,日久引起了王簡的注意。一天,他審案結束,安排的衙丁即尾隨老和尚,追至廣德寺荷花池邊,老和尚不見了,衙丁稟報,王簡甚疑,下令排水挖塘找尋,終於在塘底發現一串連鎖異骨,上現“觀音大士”四字,傳說此乃觀音菩薩的化身。王簡為了紀念觀音菩薩而修建瘞骨塔,此塔保存完好,現名“善濟塔”。

還有廣德寺前的“河水豆腐”,傳說是觀音菩薩為了朝山晉香的善男信女能吃上可口的素食而點化的。

諸多傳說,令人神往,其主題都是圍繞觀音而生。

另外,還有不少史料,也能從不同角度說明中國觀音之故里在遂寧。

北宋淳化二年(991),靈泉寺在觀音頂建禪堂。千餘年前,遂寧已經用觀音取地名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靈泉寺建聖水庵,供奉觀世音菩薩,五臺山惠成無垢禪師駐錫靈泉寺聖水庵。明弘治三年(1490),聖水庵更名為觀音殿。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民族英雄、兩廣總督林則徐題贈“香林德水”,懸掛靈泉寺觀音殿前。

而今,靈泉寺的觀音閣、觀音殿、觀音洞、千手觀音殿、姊妹殿合理分佈在上下兩廟。廣德寺的聖觀音殿(活菩薩殿)、玉觀音殿、銅觀音殿、大悲殿、送子觀音殿、甘露堂座落在臥龍山麓。遂寧市城東、西兩叢林規模之巨、殿堂樓閣之多也反映出神州百姓對觀音的崇拜和敬仰。

靈泉寺自古被譽為“西方勝境”、“巴蜀勝境”;廣德寺歷史上被譽為“西來第一禪林”,明代主領川、滇、黔三百餘山,僧眾千餘。更為稀罕的是兩寺先後受唐、宋、明三朝十二位皇帝敕封,如此榮顯的寺廟應當是託觀音之福吧。

靈泉寺與廣德寺之間,自西北流向東南的涪江西側有座長樂山(現名西山)。“長樂”有西方極樂世界之意。這座山恰好為道家受用。9年前研究開放長樂道觀時,在史料中查獲;“長樂觀樂山齋主辦講演、醫館、育嬰、濟米、方藥、義學,送善書、寒衣、棺板,收字紙,撿白骨,培古墓等慈善事業。巴蜀州縣若會若齋共一百二十餘所。長樂觀中的慈航真人即是善神”,“慈悲為懷,眾善奉行”的主張與觀音的主張完全合拍。“大慈大悲做好事,遂州歷代多善人。”這一純樸民風的形成與觀音的長期導化是分不開的。而今,扶貧濟困、賑災助難者更是層出不窮,好人好事不斷湧現。這些除歸功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外,觀音的影響力也不應排除。

綜上所述,把遂寧視為觀音的故里也不無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