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桿子裡出政權,諸葛亮深解其意,把託孤之臣李嚴排擠出權利中心

讀《出師表》,總有這麼一個疑問:諸葛亮在大力舉薦荊州集團的人才、安排自己北伐期間後方的軍國大事時,為什麼始終不提李嚴的名字,好像根本沒有這個人似的? 李嚴,作為蜀漢三個集團中的東州集團的佼佼者,在劉備去世時是託以了重任的。《三國志·蜀書·李嚴傳》記載得很清楚:“章武二年,先主徵(李)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即是說,法正去世後,劉備將尚書令這一重要職務是交於李嚴的,並將“託孤”重任交於李嚴和作為“丞相錄尚書事”的諸葛亮共同擔任的,由諸葛亮主政事、李嚴主軍事。

槍桿子裡出政權,諸葛亮深解其意,把託孤之臣李嚴排擠出權利中心

劉備做出這樣的安排,顯然是基於多方面的考慮:後主才17歲,能力亦有限,必須有人輔佐;荊州集團的諸葛亮長於主政,可任丞相處理政務;東州集團的李嚴長於軍事,安排為諸葛亮的副手,“統內外軍事”,既可達到幾個集團之間的平衡,又可防止諸葛亮擅權。可是,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立即“開府治事”,自此後,“政事無鉅細,鹹決於(諸葛)亮”。而李嚴,則被安排在遠離成都這個蜀漢國家統治中心的永安或江州,未能發揮出他同樣承擔的“託孤”之責。

槍桿子裡出政權,諸葛亮深解其意,把託孤之臣李嚴排擠出權利中心

《出師表》討論的是蜀漢國家未來的重要軍國大事。如此大事,作為“統內外軍事”的李嚴竟未能參加;在諸葛亮走後的人事安排中,亦未見李嚴的名字。不用說,此時的李嚴已被排擠出了蜀漢國家的權力中心。排擠李嚴,不可能是後主劉禪的作為。劉禪雖繼劉備為皇帝,能力卻是無法與其父相比的,何況當時還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小皇帝。排擠李嚴的,只能是已經“開府治事”並且“政事無鉅細,鹹決”之的諸葛亮。而且從已經成功排擠李嚴,李嚴卻無甚作為的情況看,諸葛亮當時已經牢牢地掌控了蜀漢國的權力,連後主劉禪對他亦不能有所制約。

槍桿子裡出政權,諸葛亮深解其意,把託孤之臣李嚴排擠出權利中心

《出師表》通篇不提李嚴的名字,對劉備之後的蜀漢國而言,並非是一種正常的狀況。所以說諸葛亮深深瞭解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意義,把託孤之臣李嚴排擠出權力中心,也是無奈之舉。誰讓劉備交給李嚴軍權呢?如果劉備只讓李嚴做諸葛亮的副手,可能蜀國的歷史一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