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端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hh玩


李端妙句賺美女

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鬥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薰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李端《贈郭駙馬(郭令公子曖尚昇平公主令於席上成此詩)》(其一)

這首詩的作者是“大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李端風度翩翩,才情過人,但生性淡泊,不耐世俗。他於大曆五年(770)就考中了進士,但一直沒有做過什麼大官,從九品的校書郎熬了一生,最後才是個杭州司馬。我們知道,像白居易他們因事被貶,最低迷時才是江州司馬這樣的官,而這六品的小官卻是李端一生仕途的頂峰。正如李端自己寫的詩中所嘆的那樣:“芭蕉高自折,荷葉大先沉。”(《病後遊青龍寺》)才氣太高,有時卻不宜當官。

李端一生好詩名句不少,打開李端的詩集,迎面而來的是滿懷的清氣、縱橫的才情。像什麼“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送友入關》)“抱琴看鶴去,枕石待雲歸”(《題崔端公園林》)等都是極佳的好句。

李端還對女兒家情懷摹寫得極為細緻,像他有詩寫小女孩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拜新月》)短短四句,嬌嫩少女盈盈含羞之態全出。而另一首“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閨情》),則又對獨居少婦閨中的寂寞之情描畫得惟妙惟肖。

詩中的郭駙馬名郭曖,是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子儀乃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唐室能“起死回生”,郭子儀功不可沒。網上曾用這樣的話評價郭之功勳:“安史之亂,郭破虜,李莫愁。”嵌入了金庸小說中的人名,這“郭破虜”之“郭”指的就是郭子儀,“李莫愁”自然是說李唐不用發愁,有郭子儀平亂。

唐代宗自然對郭家十分恩寵,特地將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曖。

說起郭曖和昇平公主,又有一段故事。戲劇《打金枝》中所說的故事,正是發生在他們兩口子身上。在戲劇中說是郭曖打了公主一巴掌,其實查《資治通鑑》上的原文,根本沒有打公主一說,只是吵架而已。

矛盾起因是這樣的,當時規矩就是公主與臣子結婚,那叫下嫁。唐制規定,公主下嫁,不拜公婆。所以,昇平公主自打結婚那天,就沒給郭子儀老夫婦倆磕頭行禮過。

這天郭子儀過壽,郭曖想讓公主去拜壽,公主不肯。郭曖在氣頭上說了句,別以為你老爸是皇上就這樣牛,要是沒有我們郭家,你們李家指不定還坐不坐得住皇位呢!公主一聽火了,帶上貼身丫鬟馬上回宮哭訴告狀。這邊郭子儀也慌了神,聽說郭小六不知天高地厚說了這種話,連忙將他捆了帶進宮中請罪。郭曖這話要是傳到個陰損的皇帝如朱元璋之類的耳中,那可是要有塌天大禍的。好在唐代宗比較寬容,並不追究此事,反而親熱地和郭子儀聊了回家常,說這是他們小夫妻的私事,咱做長輩的不用管——“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即便如此,回家之後,郭子儀依然大棍子伺候了郭曖一頓。

郭曖捱了這頓揍,估計以後再也不敢惹公主老婆生氣了。不過,雖然郭曖進了“怕老婆一族”,但高官厚祿還是少不了他的。本篇這首詩就是在郭曖加官後,大擺宴席中李端寫的。說來這首詩,雖然是李端的應景之作,但是並無真情實感在其中。但通過描寫在宮中“金距鬥雞”、宮前“玉鞭騎馬”的情形,把郭曖備受榮寵、春風得意的神態描繪得相當生動,“楊柳陌”“鳳凰樓”(暗用吹簫引鳳的典故)之類的詞,更是顯得餘韻無窮,依然體現了李端過人的才氣。因此公主和郭曖聽了十分歡喜,舉座也就都讚歎不已。但這時同是“大曆十才子”的錢起心中酸溜溜的不舒服,他站起來說:“這必是李端早就準備好的詩,這樣,讓他以我的姓——“錢”字為韻腳,再作一首看看。”結果李端不假思索,須臾之間,就又吟出一首七律:

贈郭駙馬(郭令公子曖尚昇平公主令於席上成此詩)(其二)

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今朝都尉如相顧,原脫長裾學少年。

此詩以“錢”做韻腳,雖然用了鄧通(漢文帝的同性戀男寵,後來失寵後被餓死)這個典故,有點不吉利,而最後那句“原脫長裾學少年”,意思是願意像郭曖的奴僕一樣鞍前馬後地效勞,也有點不顧身份、屈身奉迎的意思。但是總體來說,詩的意境還是不錯的。短短時間內順口就能吟出這樣一首七律來,錢起等都自嘆弗如。公主和郭曖大喜,重重地賞了他不少金帛。

不過賞賜金帛,只是小意思。李端在郭駙馬府中賺到的可不單是錢,據說還賺到過一個姑娘。《琅嬛記》中說,又有一次郭曖開宴會時,有一個家姬鏡兒出來待客,姿色絕代,且彈得一手好箏。李端當時也在座。這個鏡兒看李端風流瀟灑,立刻喜歡上了他,李端也對她有意思,兩人眉來眼去的。郭曖瞧在眼裡,卻沒有生氣,反而說:“李生能以彈箏為題,賦詩娛客,吾當不惜此女。”李端當時就吟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聽箏》)

郭曖聽了,大加讚賞,當場將鏡兒贈予李端,並把桌子上所有的金銀酒器都讓他倆拿去作為鏡兒的嫁資。李端用來賺老婆的這首詩,《唐詩鑑賞詞典》選有,此處不詳解。從藝術性上來說,確實比《贈郭駙馬》那兩首詩更出色,畢竟這是李端的真情實感,可見,“詩有別材,非關文也”,關乎什麼?“情”也。


枕月拾星


李端:

唐代詩人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安史之亂的時期也是貢獻了很多的作品,雖然沒有杜甫那般文采,但也是寫實為主,主要體現在百姓的痛苦,更體現自己愛國的情懷。

關於他的故事:

汾陽王郭暖,特別喜歡吟詩作文的好友一起來往,更總是邀請文人一起來家裡做客,有一次郭暖升官,擺好了宴席邀請了各方的名人雅客,李端也是其中的一位,這些人酒都喝的差不多了,昇平公主知道李端能寫詩,李端張口就來,有些人不服氣,就跟李端說:“你那些不行,拿些以前的來糊弄事,用我們的姓來對詩才能蘇那你能行。”李端自然不會怕他們,接二連三都給對了下來。

李端喜歡郭暖家中的一個婢女,他的眼睛也不老實總是出賣了他,人家彈著古箏,他就往婢女的那邊去瞄,看來是非常的喜歡。郭暖也看見了,就跟李端說,你能以“彈箏”作一首詩,那麼就可以把這個婢女送給你。

李端就做了一首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以上純是個人見解,大家一起學習,一起討論。


忞白


李端,字正己,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唐朝詩人。大曆年間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最後官至杭州司馬。為“大曆十才子”之一。擅長寫律詩,有《李端詩集》傳世。

李端小時候在廬山讀書,他的老師是皎然和尚,由於受到老師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隱居感興趣。

成年後考中了進士,先是被朝廷授予秘書郎,他藉口體弱多病辭官到終南山隱居,後來朝廷復授他杭州司馬,他不願意和貪官汙吏同流合汙欺負百姓,辭官到虎丘隱居,不久又遷往衡山隱居。他這一頓操作把朋友們都弄懵了,紛紛寫信詢問,你辭官也就算了,怎麼隱居還不固定地方,你這是隱居嗎?是在旅遊吧?李端覺得朋友們不理解他,他還挺委屈說:“我從小就喜歡求仙得道,煉丹講經,可一直沒實現。後來認識了我老師皎然上人和好朋友暢當,他們講起佛教的好處,我感覺很不錯,可是他們走了以後,我找不到修行的法門啊!所以只能四處尋找,希望得到高人指點。”結果高人沒找到,他卻找到了郭曖。

郭曖是郭子儀的兒子,老婆是昇平公主。李端來到郭曖府中,正趕上郭曖升官大擺筵席,很多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都來了,這其中就包括大才子錢起。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郭曖宣佈下面舉行寫詩比賽,大家心知肚明,在這樣的場合下寫詩,無非就是讓大家誇郭曖。正當大家都在搜腸刮肚的想怎麼誇郭曖的時候,李端大筆一揮已經寫完了:

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鬥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揪。

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二十功成”是說郭曖當官靠自己的本事,不靠郭子儀的後臺,還有“荀令(荀彧)”、“何郎(何晏)”是說郭曖才高貌美。郭曖看完當時就樂了,大家也都說好。但是有一個人不服氣,他就是拿慣了第一的錢起。錢起轉轉眼睛說:“這首詩不算,肯定是他昨天晚上寫好了。有本事他再寫一首,以我的姓為韻腳。”李端看錢起為難自己,心裡很生氣:“咱倆是朋友,你不幫忙還出來搗亂,你小子不地道啊!”心裡罵著,手裡也沒閒著,筆走龍蛇又寫下一首:

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今朝都尉如相顧,願脫長裾逐少年。

這是誇獎郭曖家老有錢了,都拿銅錢來砌牆。

這下錢起也服氣了,郭曖獎賞給李端很多銀子布匹。李端卻正低頭用眼睛的餘光向旁邊樂伎那裡瞄呢。郭曖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明白了怎麼回事。郭曖說:“李端,我再考你一下。你要是能寫一首《彈箏》的詩,我就把鏡兒送給你做老婆。”鏡兒是那個彈箏的樂伎,李端偷瞄的對象。李端聽說高興得差點跳起來,順口吟出: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據說三國時期的周瑜精通音律,樂人演奏出錯,他就會轉過頭來瞪眼睛嚇唬人家。李端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我早就知道鏡兒也喜歡我,她故意彈錯琴絃,是為了讓我回過頭來看她。郭曖哈哈大笑:“還真夠你臭美的,好了,把鏡兒送給你吧。另外,今天喝酒用的金銀器具也都給鏡兒當嫁妝。”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李端隱居隱到了駙馬家裡,一首詩不但贏得了錢財,還贏得了美人歸,隱居隱到他這份少,也真是對得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