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認真回答了問答,展現量一點都不高?

鄉村小淳


為什麼認真回答了問答,展現量一點都不高?這個困擾我現在也遇到了,我4月8日註冊了財經領域創作者,開始做問答,截至5月5日已經回答了42條問題,閱讀量超過1000的只有2條問答,只有1條問答通過了優質問答的認證。


我是完全用心在做回答,每篇至少是3個段落,字數超過500,但效果確實不怎麼樣,頭條的推薦機制是看得人越多,機器就認為你的作品受歡迎,就展現推薦得越多,是一條加速上揚的曲線。那什麼樣的作品符合“受歡迎”的標準呢,我看了很多別人的回答,我覺得除了自身輸出的內容質量要有保證之外,你選擇的興趣領域是否是熱門領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比如美食、Vlog、娛樂、情感領域就比歷史、科學、財經領域要更熱門。


我註冊的是財經領域,從事的工作是和保險相關的,所以我選擇回答的問題都是和保險、理財相關的問題,這個領域的熱度確實比較低,不是網友關注的熱點,內容也相對偏重專業性,有些枯燥乏味,可讀性不強,不太容易出高熱度的新聞。


但冷門領域不代表不會出現爆款,我仔細看了一些財經大V輸出的內容,質量確實很高,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標題和視覺效果也做得非常用心,能勾起用戶的閱讀興趣,抓住用戶的眼球,能明顯感覺到背後是一個團隊在提供運營支持。所以的話,我覺得越是冷門的領域,就越是要在內容質量上下功夫去雕琢,對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就更高,付出的努力和艱辛自然要比熱門領域創作者更多一些。另外一點就是千萬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下去至少做上1年,堅持原創,慢工出細活,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守得雲開見月明。


保險陪你


就算是認真回答了問題,也並不見得所回答的問題就是正確的,畢竟是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同,這樣也就有可能影響到閱讀量和展現量的。

而同樣,就算是回答的問題較為正確,但是問題內容本身的受關注程度應該也有不少的影響的,況且展現量與閱讀量、點贊並不相同,後者較容易理解,而“展現量”我本人不甚明白,他們的解釋我認為也有點含糊其辭。

我個人認為,能夠憑自己觀點、看法的原則認真回答了問題已經是做得很好的了,其它的也就沒有必要太過較真,畢竟在這樣的平臺參與活動,以平常心、憑興趣而為的態度是最好的,至少不至於為了某種目的而刻意扭曲自己。


老樹時光倒流


用平常心對待,說你的真實想法和生活中的過往,不刻意追求完美,發揮出來自己應有的水平,順其自然。是金子總會發光,不要急也不要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