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畫家們應該算得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個性突出,性格散漫,喜歡過閒雲野鶴式的生活,凡事都喜歡由著性子來,有的人甚至還有一些怪,

比如倪瓚,他就是個很怪的人。他不喜歡政治和喧鬧的城市,也不喜歡和人打交道。那他喜歡什麼呢?喜歡乾淨。喜歡乾淨到什麼程度呢?衣服每天要換好幾次,手中也要搓上好幾遍,總覺得髒,而且還要把自己拿來洗上好多次。這還不算,傢俱要擦洗,房子要衝洗,庭院裡的樹也要刷洗。這種過分愛乾淨的癖好其實是一種潔癖,他不能容忍“髒”的東西存在。這種癖好也影響到他的人格傾向,他不願意看到更不願意去做那些他認為不潔”的事情。所以他很孤做,也很純真,希望過很清爽乾淨的生活。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但這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人要養活自身這個臭皮囊,就得掙錢吃飯,有時就難以免俗,但倪瓚卻有條件讓自己遠遠地躲開那些世俗的東西,因為他幸運地降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人家,祖上為他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財產,他不需要為掙錢養家餬口而去向誰低頭折腰。他一直都過著那種很清雅很清高的日子,簡直就不食人間煙火。

但只出不進,再多的家財也終有耗盡的一天,再加上他又不善理財,家產很快消耗大半。他乾脆將田產悉數變賣,將所得銀兩全部送與一位年老的朋友張伯雨,然後絕塵而去,遊走在湖山之間,過著漂泊隱逸的生活。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有時,他借宿朋友家中,有時寄居道觀佛寺,這樣折騰了好多年,最後才在笠澤水鄉定居下來,日子自然是過得非常艱難了,但他不以為苦。他覺得在那樣的亂世裡,大概沒有比這更好的擺脫俗世、潔身自保的生活了。他散盡家財,對身外之物毫不在意的瀟灑態度深受後人的景仰。

還有一則有關他的軼事,很能表現他的高做和脫俗。說是當時有一支起兵反元的農民起義軍在江南一帶已經很有聲勢,首領叫做張土誠,他對已經名滿江湖的倪瓚早已是崇拜有加,希望倪瓚能夠加入到他的幕府當中為他出謀劃策。你想倪瓚是什麼樣的人哪,視權貴金錢如糞土,當然是一口就回絕了。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沒過多久,張士誠的弟弟張土信在太湖上泛舟賞景,正巧也遇到倪瓚在湖上盪舟,張土信想起倪瓚拒絕入僚時輕蔑的神情,氣就不打一處來,把倪瓚抓過來就是一頓狂扁,差點給當場打死,幸好一位官員上來勸阻,張士信才住了手。

在這場暴力事件中,倪瓚自始至終都緊咬牙關,不發言。後來有朋友問他怎麼不說話解釋解釋,哪怕就是喊疼也行啊!你猜他怎麼回答?

他說:“開口便俗”

好個倪瓚,真有骨氣,也有點迂腐,他也知道自己是個不諳世事的迂執之人,所以自稱“倪迂”。其實他稱自己“迂”是在以自嘲的方式自我表揚,他就覺得清高了不起,不想向世俗投降。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他甚至都不願意跟人交往,一輩子只有幾個朋友。這在他的畫裡就能看得出來,他多數作品都沒有畫人,是純粹的景物,即使要表現人,也不直接畫人而是以物喻人,比如,他的《六君子圖》就是一幅這樣的作品。

《六君子圖》是他應朋友盧山甫之請所作,據說是在一個晚上,兩人對飲之後,倪瓚挑燈揮毫,一氣呵成。畫面是倪瓚最常採用的“一江兩岸式”構圖,分為上下兩段景,上面是一帶遠山隱約的輪廓,下面近景則是江岸塊起伏的坡地,六株品種不同的大樹秀然挺立,成為畫面的主體,而中間留出大面積空白,不著一筆,表現水的浩渺無際。而隔著水面,遠山近坡遙相呼應,有一種闊遠的效果。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據說這幅畫完成之後,還沒來得及命名,一天,黃公望前來拜訪,見了這幅畫,眼前一亮,馬上明白了倪瓚的寓意,立即題詩一首,

詩曰: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

黃公望一詩破題,兩人會意而笑,便將此畫命名為《六君子圖》。後來這段題贈命名的故事在文人圈中傳為佳話。

中國文人畫歷來對作畫者的人品十分看重,人品高潔的,其畫作連同他的清雅逸事流傳得愈加廣泛,這叫“畫以人傳”;而人品惡劣者,人們在欣賞他作品的時候,其藝術價值也會大打折扣。這幅《六君子圖》從形的角度看,它是客觀物象的再現,卻寄寓著作者的主觀意志。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他以樹喻人,而人當有這樹一樣挺拔的身姿和品格,當以君子為崇尚的對象。那畫中不見一人,卻有人的精神氣韻洋溢其間;無人山水,卻是有我之境。

除了山水,倪瓚的墨竹也畫得很棒,功夫過人。他畫墨竹有一個準則,就是“逸筆草草,不求形似”。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他認為文人畫的精要就是直寫胸臆,不必在表現對象的似與不似上糾纏,而是通過所表現的對象表達內心的感受,只有以“自娛”的輕鬆心態作畫,不囿於“形”,才能酣暢淋漓地表達“意”。這是他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

後世的許多畫家都學習過他的風格,更以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而且由於倪瓚的人品備受推崇,以至於後來的人們竟以是否家藏倪瓚的書畫來判定一個人的雅與俗了。

潔癖、清高、少朋友:賞析倪瓚《六君子圖》,感受倪瓚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