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江南水鄉一直以其獨有的美景吸引著無數的遊人欣然前往,青磚黛瓦,推開窗就是潺潺的流水,畫舫小船在水面上緩緩行駛,這樣的生活真的太享受了。提到江南的水鄉古鎮,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烏鎮西塘,但這些古鎮早已太過於商業,遊客也十分眾多,早已失去了江南水鄉那種原始古樸的韻味,好在江南有大把的水鄉,特別是在嘉興。浙江嘉興,長安古鎮。此長安非彼長安,但古風同樣悠遠。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長安古鎮是一個因運河而興的古鎮,自隋朝開鑿運河經此,唐代設長安驛站,唐開元十一年(723年)設鎮,至今近1300年。上千年的風雨洗禮,造就了長安鎮這座大運河畔的魅力古鎮。古鎮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靜,人文景觀俯拾皆是,運河兩岸綠樹成蔭,家家碧波盪漾,鎮內街衢依河而建,多數民居臨水而築,跟江南其他古鎮一樣,以橋多、弄多、廊多著稱。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2000多年曆史的大運河穿城而過,給長安鎮帶來了財富,帶來了發展。南下杭州城的旅遊,多取道於此。到了南宋時期,這裡更是進出杭州城的必經之路,讓古鎮達到了空前的繁華,成為運河上一個重要的節點。清代時期,古鎮更是商賈雲集,往來商人不斷,成為一個萬家燈火的大鎮。古鎮中的“一壩三閘”更是代表著中國古代先進的水利技術,2014年,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長安閘作為嘉興僅有的兩個遺產點人選其中。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到了近代,隨著陸路交通的逐漸發達,水路的逐漸萎靡,古鎮的經濟開始走向衰弱。但是古鎮的歷史格局卻被完整地保存下來。走進長安古鎮,迎面而來的就是石板路、青磚牆、灰瓦屋,長長的小弄,古意濃濃。拱橋如月,簷廊依舊,具有明顯的古運河沿線江南古鎮風貌。長安的古鎮區並不是很大,卻彙集了不少歷史街區,東街、中街、西街、慶寧街等,保存眾多的清末民初的傳統民居建築。古鎮的建設、發展及衰落均深受運河的影響,保存了大量與古運河相關的歷史信息,是古運河悠久歷史和多元人文風貌的突出代表。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水鄉不乏形致優美的古橋,當然長安也不例外,虹橋便是其中的典型。虹橋坐落於鎮中心的中街,橫跨古運河的上塘河,是嘉興市域內古運河上僅存的四座古橋之一。虹橋離長安閘不遠,這座橋始建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但在宋代已有名氣,清朝咸豐二年(1852年)重建。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虹橋為單孔拱形石橋,結構基本完好。橋正中高6.7米,拱券高5.6米,跨徑11.5米,頂寬4.2米;南北兩端各有18個石階。橋中石欄兩側雕有“虹橋”兩個漢隸字,邊上是精美的人物裝飾,很是好看。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曾一度傳言要拆除虹橋,以致北側的石階被拆毀,橋上精美的石獅也被偷砍得一隻不剩。但在當地的有識之士和熱心群眾的強烈呼籲下,虹橋才能夠得以保存。當地政府後來又對虹橋進行兩次整修,總算是為當地、為古運河保留了一處古蹟。在漫長的歷史中,虹橋歷經滄桑,如今依然在履行著自己連接兩岸的職責,收藏著一代代人的腳印,述說著長安的故事。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為了留住運河文化、保護古鎮的文化遺產。近些年,長安鎮啟動了“一壩三閘”周邊清代、民國曆史街區的保護修繕工程。這裡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一切都如歷史中的一樣。今日的長安,走過數千年的滄桑歲月,正在煥發出奪目的光彩,處處可見江南水鄉的婉約與秀美。

世間再無長安城,人間尚存長安鎮,就在浙江緊鄰上海一片古樸自然

筆者最後只想說,堅持客觀真實,描述眼中所見的古鎮,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主觀上絕不弄虛作假,胡亂捏造。親愛的網友們,你們覺得長安古鎮怎麼樣?

雖書讀不多,文章寫得不好,但筆耕不輟堅持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點贊,收藏,純粹個人原創,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