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武漢鴨脖子又火了!前天,在一場助力湖北的直播中,帶貨女王薇婭狂售51萬份鴨脖。這一紀錄,幾乎包攬未來10天的產量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在享受美味之餘,興許有人會好奇,武漢為什麼會有這種風味?該不會有什麼歷史典故吧。

也許大家看到一些廣告文案,把鴨脖子描繪成:“清道光年間,一對勤勞的夫妻,一次偶然的……”。精明的商人,總能把一件普通產品賦予傳奇色彩,以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慾。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沒那麼悠久,武漢鴨脖的興起,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

這件事還要從漢口的一條小路說起。

在今天的漢口新華路旁、協合醫院對面。曾經有一條小巷子,名叫精武路,它就是武漢鴨脖的發源地。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這條路曾經緊挨長途汽車站,是一個城中村,南來北往、人口密集。百味的人生、一樣的人間煙火氣,充實著這裡的每個角落。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這天傍晚,武漢人湯臘九開始收拾桌子,土生土長的他在這條街上開了一家小飯館。

今天生意不錯,小賺了一筆。收拾完家當,看到桌上有幾根鴨脖子。那是客人不吃,要求給剁下來的。

想想扔掉了可惜,滷一下留著自己喝酒吧。於是剝了皮,順手丟到了自己精心調味的滷鍋裡。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第二天,午飯時的湯臘九,習慣性地喝起了小酒。想起來昨天滷的鴨脖子,就拿來啃了起來。咦?吃起來還“蠻有味”的,有骨有肉的“蠻有嚼勁”,拿來下酒太合適了!

一時靈光乍現!“何不作為新菜式推出去?或許會大受歡迎”。

結果和預想的一樣,滷鴨脖子很快風靡起來。以致整條街的商戶都有樣學樣,全部賣起滷鴨脖子來。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湯臘九是個熱心腸,鄰里街坊來學藝,他都會教給別人。街坊都不容易,還有不少是下崗工人。

來學藝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個叫周富裕的重慶小夥,就是現在“周黑鴨”的老總,這個留到後面再說。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漢味鴨脖子的興起,拉動了產業、創造了就業機會,引起政府的重視。當時的區政府決定給予扶持,形成漢產品牌形象。

萬事俱備,品牌名字也想好了,就以這條街的名字註冊品牌,取名“精武鴨頸”。這個名字太棒了!有深度、有傳播性。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就當大家信心滿懷,跑去註冊時,競然發現這個名字被南京的一個人註冊了!這個人在武漢看到鴨脖的商機,給搶先註冊了。當頭一瓢冷水!這的確讓人懊惱,氣憤!

經過交涉,甚至起訴,最終也沒能把名字要回來。理由很充分---“精武路”不止你武漢這一條、也不只有武漢人會吃鴨子。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叫習慣了“精武鴨頸”的武漢人。去精武路買鴨脖子時,只能看到“精武路第一家”、“漢口精武”、“精武人家”的招牌,就是沒人能取“精武鴨頸”四個字。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後來,隨著城市升級,這一片也進入了拆遷改造。精武路被開發成了樓盤,賣鴨脖子的商戶也分散各自為營了,吃鴨脖子的熱度好像冷淡了一點。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慶幸,幾年以後,“周黑鴨”異軍突起,用先進的營銷理念迅速佔領了市場,並一舉成為國際品牌。它的成功為“漢味原創鴨脖子”保住了名聲。

你知道嗎?武漢人吃鴨脖子是這樣來的?走進武漢味道的前世今生。

那麼,開頭那個創始人湯臘九到哪去了呢?別擔心,他現在是“九九鴨脖”品牌的老總。

商業的紛爭異常激烈,但對平常百姓來說,也就是個茶餘飯後的笑談。生活本來就很簡單的,就比如疲憊的時候,一瓶啤酒、一根鴨脖子,就足夠快樂。

一個地方美食,就是一段市井人生、一個城市的文化縮影。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