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國人的小聰明其實是一種缺德


中國人的聰明有一種定性的稱呼——中國式。這個稱呼是一種很含蓄的說法,直白地說,中國式聰明,其實就意味著缺德,而且,這種聰明式缺德已經進入中國人的基因編組裡代代相傳了。


最近,在澳大利亞傳出醜聞,一大波中國留學生回國之前,都在準備做一件事:把信用卡里的信用額度全部消費套現據為己有,然後一走了之,反正以後不打算重回澳洲了。生出這樣的想法,這些留學生們不僅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涉嫌欺詐犯罪,甚至連起碼的羞恥感都沒有,因為他們竟然在他們的圈子群裡議論和評估這樣做的風險性。


澳洲這樣的信用制度,在西方社會已經實行了150多年,從沒有出現太大的騷亂。假如這些中國留學生一茬茬薪火相傳並實施這樣的惡意行為,可以想見,信用制度進行針對性更改是肯定的,至少,一定會只針對中國人進行更改,不知那時會不會有愛國者頗具勇氣去喊敵對勢力又“辱華”了。


這樣的更改制度,其實在美國已經發生了,是不是專門針對中國人不好說,但中國人作為最大的“受害者”卻是千真萬確的。美國援助窮人的免費福利商品向來比較殷實,於是,就有一些並不窮甚至還很富裕的華人排隊去領,然後撿出其中好賣的商品出售牟利,不好賣的就直接扔掉;還有一些華人小店,他們教唆顧客用免費發放的福利卷購物,當然,價格是比現幣翻了一倍的。凡此種種,對美國的扶貧秩序及社會公德造成極大破壞。於是,美國出臺了法律——凡享受美國社會福利商品的移民,其綠卡申領將受到嚴格限制。


某些國人的小聰明其實是一種缺德


類似這樣的情況舉不勝舉,無論是國外的華僑,還是國內的草民,莫不如此。所以,我們愛動輒高喊誰誰“辱華”了,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自取其辱,不過是想用“愛國”裝扮一番自己的醜陋罷了。


既然這種聰明式缺德已經成了基因,當然就不限於普通華僑和草民,有頭有臉的名人和組織也概不例外。下面各舉一例。


楊瀾和她的老公吳徵可謂是很有頭有臉了,楊瀾用不著介紹,但她老公吳徵,知道的人可能沒楊瀾這麼多,但也十分著名,曾在美國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是陽光媒體投資集團創始人,身價不菲。就是這樣一對光鮮的夫婦,幾年前參加了英國查爾斯王子舉辦的一場私人皇家宴會,承諾捐助100萬英鎊。可宴會過後,又說用鳳凰衛視期權代替捐助,而到最終兌現時卻又變成用幾件中國古董代替了。查爾斯王子不屑地說:沒見過這麼無恥的。


中國的小米公司,應該算得上響噹噹的組織了,可是,在玩弄中國式聰明方面比一般草民更缺德無恥,只是他們無恥的更有技術含量。2018年11月,小米公司為了開拓英國市場,大肆推出“1英鎊搶購小米八”的促銷活動,備足10萬貨源供網上搶購。可是,到了搶購時點,當人們按下搶購鍵時,屏幕卻總顯示出“已被搶完”,沒有任何人能買到1英鎊的小米八手機。這種事要在中國,不會有人去較真,都以為是被那些手更快的人搶完了,反正大家都無法互證。


可在英國,偏有人懷疑,而懷疑者偏偏又是厲害的角。一位名叫菲爾·威廉姆斯的鍵盤俠,破解了搶購網站的信息代碼,他驚訝地發現,搶購按鍵的預設信息設置根本沒有檢查庫存的操作,而是直接顯示“手機售罄”。也就是說,無論你搶點多快,都註定無法搶購成功,因為這本來就不存在,屬於典型的欺詐行徑。醜聞一經披露,紳士的英國人再也無法紳士了,他們開始憤怒地抵制小米產品,並激烈而粗口地“辱華”。這就是小米產品在英國一直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信譽至今也乾淨不起來。


某些國人的小聰明其實是一種缺德

其實小米這樣的醜陋行為,正是典型的中國式聰明衍生出來的。中國人已經被花樣繁多的此類行為浸泡得麻木了,幾乎到了任憑欺騙和宰割的地步,即便你是萬能王和百科全書,也不一定就能不受侵害。


再說一個我所在城市的例子。早期的一次彩票摸獎活動中,摸了三天也沒出現汽車大獎,一位精明的顧客,經過認真觀察和評估,發現剩餘的彩票總價已經遠遠小於未被摸走的獎池總額,於是,找了兩個合夥人共同出資包攬了所有剩餘彩票,結果,全部刮開後仍未出現大獎,彩民頓時就炸了鍋,最終釀成一樁群體事件。可見,再精明的正派商人,在不講規則的欺詐面前,生意前景也是難料的,特別是在我們國內。


很多中國人和公司、或者什麼偉大組織,在國內坑蒙拐騙慣了,成功慣了,便將惡習帶到國外,以為一樣得心應手可以通吃,那就打錯算盤了。所以,傳染了中國式聰明的國人,若想在世界上扮演矚目的角色,倘不收斂從善,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處處碰壁,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直至徹底滅亡,“愛國”也救不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