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進入高成本時代?反正農民賺錢越來越難了

種地越來越難賺到錢,在農村已經成為了共識。而這其中一大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成本過高,成本過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導致種田利潤減少、農業競爭力整體下滑。表現在農村就是農民難賺錢、“逃離”農民的人開始增多。

農業進入高成本時代?反正農民賺錢越來越難了

通過對比中美農業發現,中國農業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國,邁入“高成本”時代。中國農業人工成本遠高於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不及美國;中國農業土地成本也比美國高。美國農業成本中物質與服務費用佔比較高,說明美國農業生產更多倚重物質投入、農機裝備、技術服務等。中國農業基礎競爭力薄弱的根源是資源、勞動力、農業機械、科技存在短板。

要想提升中國農業的競爭力,需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培養職業農民,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支撐力量。

中國農業生產成本全面高於美國

農業進入高成本時代?反正農民賺錢越來越難了

1、21世紀以來,中國農業成本持續上升並全面超越美國,中國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相對下降,農產品進口量快速增加。

進入21世紀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主要農產品成本快速上升,逐步全面、大幅超越美國。2015年,中國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畝均總成本分別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674.71元、2288.44元,分別比美國高出56.05%、20.82%、210.42%、38.44%、222.84%。

中國農業成本高,再加上中國對主要糧食品種實行政策性保護價收購,導致中國農產品價格明顯高於美國及國際市場,這是中國農業競爭力不足的重要體現。2015年,中國每50公斤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平均出售價格分別比美國高出109.91%、50.89%、98.69%、102.78%、44.57%。

2、中國農業人工成本顯著增加且遠超美國,土地成本逐步上升亦高於美國。

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別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為推高農業成本的主要因素。2015年,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別是美國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表明中國勞動生產率遠遠低於美國,這與中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相對低的事實相契合。

近年來,農地要素價格逐步上漲。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畝均土地成本增幅分別為510.38%、347.40%、392.43%、503.47%、339.74%;土地成本佔比分別上升至2015年的22.03%、17.87%、20.29%、38.20%、12.25%。對於租地經營型農業,土地成本佔比更高。中國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畝均土地成本分別比美國高29.86%、34.28%、194.77%、55.45%、200.51%。

3、美國多數農產品物質與服務費用高於中國,佔比六成至八成,表明其資本、技術、服務、機械等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儘管中國農業成本總體上明顯高於美國,但美國多數農產品物質與服務費用卻高於中國,美國玉米、稻穀、大豆畝均物質與服務費用480.86元、735.43元、298.91元,分別比中國高104.64元、256.74元、97.1元,中國小麥、棉花畝均物質與服務費用分別比美國高191.91元、52.29元。

美國農業機械作業規模化、智能化程度遠遠高於中國,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作用明顯。人工成本佔比穩中趨降,多數不到一成,表明美國農業資本、技術、機械等投入對勞動的替代明顯。

農業進入高成本時代?反正農民賺錢越來越難了

農業生產成本高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成本就開始持續上漲。甚至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農業成本早已超過美國——2015年,中國玉米、稻穀、小麥三大糧畝均總成本分別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分別比美國高出56.05%、20.82%、210.42%。

與之相對,農業利潤也越來越少——截止2009年,我國三大糧每畝平均淨利潤為192.35元,但是到了2014年,三大糧的每畝平均利潤已經下滑到了124.78元。5年內,種田利潤降低了35.13%!

化肥、農藥以及機械作業費上漲是種植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4年,三大糧平均每畝化肥費用為132.42元,要知道在1978年,這一費用僅為7.08元!

農業競爭力薄弱

除了前文提到的成本上漲之外,我國農業競爭力薄弱的原因還有其他幾個重要方面:

1

農村勞動力基數過大

截止2015年,我國農業就業人員數為21919萬。體量龐大的農業勞動力遠超過農業需求量,在分攤了資源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剩餘勞動力。

2

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

全面推行機械化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截止2015年,雖然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63.82%,機耕率為80.43%,但機播率和機收率仍然很低,分別僅為52.08%和53.40%。

3

農業科技落後

我國農業領域之所以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取得了較大程度的創收,農業科技的創新可謂是居功至偉。但是到了近年,農業科技發展緩慢,整體來看,我國農業科技在一些基礎性、關鍵技術領域同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當前階段普通農民朋友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