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由那場海上之盟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誕生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北宋皇都,東京汴梁上演了至暗時刻!就在這天,北宋京城汴梁被金軍攻破。俘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亡!

東京汴梁,北宋最為堅固的都城。曾經駐紮了大量北宋的精銳禁兵。為何在金兵的進攻下,如摧枯拉朽一般的不堪一擊?

這要從一個盟約開始說起。

1、海上之盟

公元1115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大金國,開始了南征北討的擴張之路。外強中乾的遼帝國在金兵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喪師失地。

靖康之變,由那場海上之盟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誕生

金滅遼之戰


遼帝國原本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當契丹族強大的時候可以依靠軍隊的強大來威懾其它民族,可是當遼帝國衰落之時,內部一些不同的聲音就開始發出。尤其是在燕雲十六州。一些不願臣服於異族統治的漢人中間尤為如此!

馬植就是其中的一位!馬植是遼國漢人大族出身,祖居在幽州。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植接觸到出使遼國的宋朝權宦童貫。馬植首先表達了幽雲地區"漢兒"(遼國統治者對於漢人的稱呼。)心懷故國的情誼。然後,馬植向童貫進獻"聯金滅遼"之策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故土。

馬植說:"女真恨遼人切骨,若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約攻遼,興國可圖也。"

燕雲十六州,一直都是宋人心中永遠的痛!失去燕雲,北宋疆土始終都是金甌有缺,而且邊境無險可守,時刻都處在遼國的兵峰之下!從太祖趙匡胤以來歷任北宋帝王,每每都把收復燕雲十六州掛在嘴邊,但是幾次都是無功而返!

童貫聽到馬植的謀劃後心動了!他雖然是宦官出身,但一直被宋徽宗任命為西軍(宋朝西北駐軍,主要是防備西夏)的監軍,自詡通曉軍事。如果此策實現,能夠收復燕雲十六州,那自己此不是立下大功一件?

回到東京汴梁後,童貫便在宋徽宗面前極力保舉馬植,並獻上聯金滅遼之策。宋徽宗在童貫的蠱惑下,準備與金國簽訂盟約。

在宋徽宗看來,聯金滅遼不僅可以奪取燕雲十六州,而且還可以消滅遼國這個老對手。但是他忘了一件事:盟約是可以隨時撕毀的!要想維持盟約的長久性,就必須是雙方國家實力均等,軍力相當。這樣才會相互的投鼠忌器,不敢輕易挑起戰端!如果自身的實力不足,那麼與狼共舞的結果就是最後自己也被狼所吞噬!

宋徽宗委派馬植出使,與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雙方約定:夾擊遼國,幽雲十六州歸北宋所有,遼國其餘土地歸金國雙方互不侵犯!

在會盟之後,馬植還順帶觀看了金軍戰鬥的過程,金國軍隊驍勇善戰,悍不畏死的特點極大的震撼了馬植,他開始感到震驚和擔憂。他震驚於金國軍隊的精銳,也擔憂著北宋的武備鬆弛!

馬植原本生長在幽州,對於北宋後期軍備的鬆弛一無所知。直到跟隨童貫回到北宋,才有所瞭解。原來自己一直以為很強大,以前能夠硬抗遼軍的北宋禁軍早已是繡花枕頭,外強中乾。

這樣的軍隊能夠抵禦如狼似虎的金軍?馬植有些後悔當初自己的孟浪之舉。

2、贖買幽雲

果不其然,在其後的幽州之戰中,宋軍軍備(西北邊防軍是唯一的例外)廢弛,高層指揮無能的缺陷盡露無疑。十幾萬大軍被殘餘遼軍打的大敗而回。最後只得求助於金國,由金國出兵佔領幽州等地,再由宋朝出錢贖回!

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北宋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金國手裡以一百萬貫錢贖回燕雲十六州中的七州空城,而原來的居民都被金國擄掠而去。而北宋的虛弱和無能也被新興的金國統治者看在了眼裡。

就在宋朝上下都在為"開疆闢土”而彈冠相慶的時候,只有少數人保持了冷靜,馬植也是其中一位。他勸說宋徽宗重振軍備,早做打算。但是宋徽宗忙於粉飾太平,修建自己的皇家林園萬歲山。對於馬植的忠告丟在一邊,認為收復了幽雲七州就可以高枕無憂,北方邊境的軍備也一直處於鬆弛狀態。

靖康之變,由那場海上之盟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誕生

風流天子宋徽宗


1123年十一月,遼國將領張覺被金軍擊敗後,退入宋境。是否收留張覺,朝堂之上爭議不斷。馬植認為金國正在尋找藉口南侵,如果收留張覺,必然會讓金國有了挑起戰爭的藉口:"國家新與金國盟,如此必失其歡,後不可悔。"

但是他的建議再次的被否決,馬植本人也因此被貶。張覺被北宋偷偷的收留。

從古至今,強國入侵別國都會尋找各種藉口,有的甚至不惜偽造假象,把自己假扮為受害者!

北宋此舉給了金國入侵的完美藉口。

3、首攻汴梁

隨後金軍以北宋背盟為由,兵分兩路開始南下:

東路由完顏宗望為統帥,沿幽州府、真定府向東京汴梁而來。一路上金軍勢如破竹,各地宋軍紛紛潰散。金軍輕而易舉的就飲馬黃河,直達北宋的都城汴梁。

西路由完顏宗翰為統帥,沿朔州、太原向汴梁而來。但是在被名將王稟阻於太原府,未能如期南下。

此刻面對強敵,宋徽宗已然全無主見。這個風流天子早就已經驚慌失措,太宗趙光義隔代遺傳下來的"軟骨病"在他身上尤為顯著。他慌忙傳位於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自己帶著兒子捧著祖宗們的神位準備南逃!

靖康之變,由那場海上之盟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誕生

亡國之君宋欽宗


關鍵時刻,大臣李綱站了出來,攔住宋徽宗。對於護衛的將士們大聲說道:"爾等願以死守宗廟乎?"

眾將士的家眷都在汴梁不願離開。於是齊聲回答:"我等願意死守!"

得到軍隊的回應,李綱對宋徽宗父子一邊相勸,一邊恐嚇說:"敵軍就在城外,大軍一出城門,敵軍尾隨而攻!眾軍家眷都在東京,心無戰意,必然四散而去。到時候誰來保護?"

宋徽宗一聽出城更加的危險,心裡直打鼓。只好聽從李綱的勸告留在城中,並且讓李綱負責主持防守大局。

金軍方面,由於西路軍未能如期南下,封鎖潼關。導致宋軍最為精銳的西軍主力十萬餘人在種師道的率領下回援汴梁,其餘各地的勤王軍隊也向都城汴梁集結。

東路軍孤軍深入,兵力不足。而李綱的防守又無懈可擊,在試探著攻擊了之後,完顏宗望知道破城無望,於是利用宋欽宗急於求和的心態漫天要價。

宋欽宗滿口答應了完顏宗望的要求,贈與金國黃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綢緞一百萬匹。除此之外,還割讓幽雲七州,另外還割讓中山、太原和河間三鎮。

金軍滿意而歸,臨行前完顏宗望送給宋欽宗一封拜辭信來調侃於他。

此時,各地援軍二十餘萬雲集汴梁,其中包括北宋最精銳的西軍。統帥种師道、种師中兄弟建議乘金軍北渡黃河之時,大軍尾隨而至,然後半渡而擊之。消滅金軍東路精銳。李綱也極為贊同此事。

但是隨著議和的結束,朝中的主和派又佔據上風。宋欽宗雖然同意大軍尾隨護送金軍。但是最後當宋軍來到黃河邊,發現以宋欽宗為首的主和派早已在河邊樹立了一面大旗,嚴命宋軍將士,凡是擅自過旗進攻者,全部處死!

於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為奇葩的一幕出現了。數十萬宋軍"夾道歡迎"入侵的金軍滿載而歸!

北宋文豪蘇洵在六國論中寫到: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言猶在耳,但是卻早就被北宋朝堂上的主和派給忘到一邊了。

4、再攻汴梁

宋朝高層的軟弱表現,讓金國統治者早就看在眼裡。他們開始盤算著第二次攻宋之舉。

對於金國的動向,西軍統帥种師道看在眼裡。他建議各路援軍沿著黃河佈防,防止金軍的再度南下!

但是此舉被否決,主和派們的理由很充分:萬一金軍不來,豈不是空耗軍費?宋欽宗也支持主和派們的意見。

此時,李綱已經被主和派構陷,被貶出朝,派往河北、河東一帶解圍。种師道武將出身,在朝中備受打擊。不久就被主和派氣死。主戰大臣走的走,死的死。朝中主和派在宋欽宗的支持下主導朝局,原先各地來援的軍隊全部遣返,而且毫無賞賜。於是軍心離散!

靖康元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此次,西路軍順利攻克太原,南下洛陽後封鎖了潼關天險,導致西軍無法及時的回援汴梁。

靖康之變,由那場海上之盟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誕生

金軍滅宋圖


宋欽宗派人求和,金軍已經打定主意,徹底的攻克汴梁滅亡宋朝,總之要把汴梁城的房本要換成金國人的名字!

12月17日,金兵兩路軍會師汴梁城下,此次金兵兩路會師,兵強馬壯,將汴梁城團團圍住。而各地的援軍因為上次之事而心懷不滿,響應朝廷號召的勤王之兵已經寥寥無幾。此時金兵兩路人馬約十餘萬,而汴梁城內的守軍只有區區幾萬殘卒而且兵無戰心!

在金兵的持續進攻下,汴梁城陷落了!

金軍在汴梁大肆收刮之後,帶著徽宗、欽宗以及皇族人等,各種宗室貴女,統統押往金國。途中,無數皇族餓死路邊,無數貴女慘遭蹂躪。這就是靖康之變,北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一幕!

而曾經的繁華帝都,號稱不夜城的東京汴梁,從此也隕落了繁華!再也不復當年的盛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