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假日經濟之花常開不敗

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其背後依託的正是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及巨大的需求潛力。在鞏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礎上,假日經濟之花未來一定能夠常開不敗、四季芬芳

伴隨著各地一波又一波的消費熱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個連續8天的超長黃金週完美收官。有網友調侃說,無論你是在遊人如織、摩肩接踵中“擠瘦”了,還是在家中與三五好友小聚“胖了三斤”,毋庸置疑的是,你一定為久違的假日經濟作了貢獻。

沒錯,“假日經濟”雖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名詞,但它已經廣泛存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作為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假日經濟自然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從字面上看,假日經濟就是人們利用節假日集中消費,由此帶動市場供給增加、促進市場繁榮和經濟發展的一種綜合性經濟模式。如果以1999年國家將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重要節日的休假時間延長為7天為標誌,假日經濟已伴隨“黃金週”一起走過了20多個年頭。

如今,假日經濟已成為廣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出現了短暫停滯,但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假日經濟便一馬當先率先復甦,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它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產業體系支撐。除了大家熟悉的旅遊業外,諸如餐飲、娛樂、影視、交通、展覽、競技等行業,無不與假日經濟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它們共同構建起充滿生機、豐富多元的假日經濟生態。

從這個意義上看,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假日經濟越繁榮,經濟發展越有活力。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其背後依託的正是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及巨大的需求潛力。未來,推動假日經濟發展仍須立足於這一基本國情,找準發展方向,精準施策發力。

其一,要進一步優化節假日安排的制度設計,不斷提升假日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眾所周知,“黃金週”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拉動消費,但居民大規模集中出行,帶來了交通擁堵、設施超負荷運行等一系列安全隱患,一些景區人滿為患、酒店住宿一房難求等現象也廣受詬病。從2008年起,國家取消了“五一”黃金週,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3天假期,但這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對此,我們認為,一方面要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通過錯時休假的方式,既能釋放出假日經濟的活力,也可挖掘出假日經濟的潛力,讓尋常的每一天都能成為假日經濟的載體;另一方面,要增加有效供給,強化創新供給,以更豐富的假日產品來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近日衝上微博熱搜的江蘇省一些高速公路服務區就很具代表性,這些形似城堡樂園又如同商業中心的服務區,不僅刷新了過往旅客的體驗,還讓其愉快地進行了消費。類似這樣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契合了假日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可謂多贏之舉。

其二,要進一步做大假日經濟“蛋糕”,推動假日消費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機銜接。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新階段,做大假日經濟“蛋糕”,充分釋放居民消費活力,既是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體現,也是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基礎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不僅如此,還要充分利用假日經濟涉及面廣、帶動力強的特點,進一步盤活旅遊、餐飲、影視等相關消費領域,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而消費增長也會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傳遞到世界各地,有助於全球經濟復甦。事實上,這些都為假日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間。我們相信,在鞏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礎上,假日經濟之花未來一定能夠常開不敗、四季芬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顧 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