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在古代君臣相處之中,懷疑臣子是君主的特權,而臣子對君主的懷疑卻是不能有不滿、怨憤、反抗的權利,只有被懷疑的權利,只有遭疑不怨,以誠釋疑的權利。君主愈懷疑,臣子愈要示之以誠,示之無怨,君主愈是耍虎威,臣子就愈要拿出聽任被吃的奴性。歷史中我相信韓信本無反意,也無反抗的行動,後來有反抗的情緒、反抗的怨言和反抗的企圖,也是劉邦的所作所為“誘逼”出來的,韓信為什麼經不起“誘逼”呢? 我們來看看吧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韓信

韓信與蕭何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人物。韓信功名心極強而且不加掩飾。當他是窮困潦倒的布衣時,他就有爭當萬戶侯之志。他的母親死去,貧窮的他將母親葬到可安置萬戶的平地之上,司馬遷遊韓信母親墓地,就知韓信所蓄的志向。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韓信

韓信確實有軍事才能,在西漢初年可謂猛將如雲,但是唯獨韓信堪稱為有勇有謀,是獨當一面的軍事戰略家,他的智勇都超過了項羽,劉邦要奪天下非韓信不可.但韓信自視清高,他瞧不起人,羞與其他人站於同列,甚至當著劉邦的面也出言不遜:“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臣多多而益善耳”,功名心極強而又自視極高的韓信,可以不與沒有社會地位或他瞧不起的人相計較,可以受“胯下之辱”,也很講義氣,但是,就是挫傷不得他的功名心。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韓信

故韓信對待劉邦是矛盾心理:一方面劉邦壓抑他的功名心,導致有背叛的企圖,另一方面,又覺得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劉邦對待韓信也是矛盾心理:一方面認為韓信是大將之才,可用;另一方面又顧慮韓信的存在對劉家天下的威脅。韓信處於可叛與不可叛之間,劉邦處於可殺與不可殺之間。隨著事態的發展,矛盾在轉化,當可叛與可殺轉化為矛盾的主導面,悲劇就釀成了。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蕭何月下追韓信

最初,韓信投奔項梁、項羽,得不到重用,因此改為投靠劉邦,他跟隨劉邦入漢中,因為不為劉邦所賞識,從而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這都說明韓信這人才高不得屈用,一屈用就受不了,就要“逃”。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蕭何

後來,劉邦聽蕭何的建議,築壇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心情舒暢,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幹,尤其在井陘口背水戰,取得了擊毀項羽的決定勝利,從此,韓信名聲大震,當韓信在井陘口打了大勝仗準備南下取齊時,劉邦卻在滎陽被圖此時,韓信派人到劉邦那裡,要求封他為“假王”, 劉邦十分惱怒地罵道:“我被困在這裡,日夜望你韓信來支援我,而你卻要自立為王,”脫口而出露真情,在旁邊的謀士張良、陳平怕劉邦因此得罪了舉足輕重的韓信,馬上踩劉邦的腳以暗示,劉邦反應快得很,當即改口講假話:大丈夫當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當時,劉邦雖然對韓信無可奈何,不能發作,但這件事不能不給劉邦很深的印象,留下猜疑防備之心。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武涉

韓信佔有齊地後,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在楚王與漢王之間,足下舉足輕重,投漢王則漢勝,投楚王則楚勝,漢勝楚則漢下步就是消滅足下,不如足下中立,使漢楚連和,足下參分天下。韓信說:“我跟著項王,官不過郎中,言不聽,畫不用,我投漢王,他給我權利,給我統領軍隊,這是何等榮耀,我的一切都是他給我的,我不會背叛他的。”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蒯通

武涉走後,通又來以同樣道理勸說韓信保持中立,三天下,韓信說,“漢王遇我甚厚”,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他。蒯通又說:文種等人輔佐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復興了越國結果是“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亨,而且“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我曾知道有這樣兩句話:“勇略震主則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希望“足下深慮之”。韓信恃己功多”,仍“不忍倍(背)漢”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韓信

韓信最終沒有背叛劉邦是因為講義氣的思想支配了他,而且相信劉邦也會和他一樣講義氣,念他“功多”,不至於加害於位。事實上,韓信在軍事上是大才,在處理君臣關係上卻是太天真了。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劉邦

正如武涉和蒯通所說的那樣,韓信的價值存在於楚漢之爭中,楚漢戰爭一結束,劉邦與韓信之間的猜疑加深,裂痕擴大。從不叛走向叛,從不殺走向殺。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項羽

楚漢戰爭結束後,曾有人上書漢高祖劉邦告韓信反,劉邦用陳平計表面上說是“遊雲夢”,實際上是襲擒韓信,當韓信得知,處於欲反與不反之間,猶豫不決.一時“欲發兵反”時“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最後,韓信為了保存自己,用舊友鑣離昧的頭求媚於劉邦。這種殺友求媚的做法,不正是暴露了韓信自己嗎?錘離昧在自剄前指責韓信說:要是我今天死了,你說什麼時候輪到你呢?當韓信捧著鍾離眯的頭去見劉邦時,立即被縛放在後車,帶往洛陽,韓信怨憤地說,果然如人所說“獵人用獵狗抓兔子,兔子抓完了,也就要吃獵狗了,現在天下安定,我知道我的死期也不遠了”!

韓信為什麼會造反?自身性格導致,還是劉邦太多疑?

韓信

這次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釋放了。韓信不是以誠釋疑,先是賣友求媚,暴露自己的不可信,後是發怨言表明自己悔不早反的心跡,加深了劉邦對他的猜疑。所以,劉邦後來終於殺了韓信。韓信能不能避免殺身之禍?假如劉邦以誠待韓信,不輕信謠傳,不“畏惡其能”,不將韓信從王降為侯,增加他的怨望,增添他的疑慮,就會強化韓信的感知遇之恩不忍反叛的觀念,但是,這是作為皇帝的劉邦所做不到的。因為皇帝有隨便猜疑臣子的權力,即使是無根據的懷疑所造成的一切嚴重後果也不承擔任何責任,又假如韓信象蕭何那樣能做到遭疑不怨,以誠釋疑,也可能化險為夷但是,韓信的性格個性決定了他做不到,所以韓信必死。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