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在古代君臣相处之中,怀疑臣子是君主的特权,而臣子对君主的怀疑却是不能有不满、怨愤、反抗的权利,只有被怀疑的权利,只有遭疑不怨,以诚释疑的权利。君主愈怀疑,臣子愈要示之以诚,示之无怨,君主愈是耍虎威,臣子就愈要拿出听任被吃的奴性。历史中我相信韩信本无反意,也无反抗的行动,后来有反抗的情绪、反抗的怨言和反抗的企图,也是刘邦的所作所为“诱逼”出来的,韩信为什么经不起“诱逼”呢? 我们来看看吧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韩信

韩信与萧何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物。韩信功名心极强而且不加掩饰。当他是穷困潦倒的布衣时,他就有争当万户侯之志。他的母亲死去,贫穷的他将母亲葬到可安置万户的平地之上,司马迁游韩信母亲墓地,就知韩信所蓄的志向。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韩信

韩信确实有军事才能,在西汉初年可谓猛将如云,但是唯独韩信堪称为有勇有谋,是独当一面的军事战略家,他的智勇都超过了项羽,刘邦要夺天下非韩信不可.但韩信自视清高,他瞧不起人,羞与其他人站于同列,甚至当着刘邦的面也出言不逊:“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臣多多而益善耳”,功名心极强而又自视极高的韩信,可以不与没有社会地位或他瞧不起的人相计较,可以受“胯下之辱”,也很讲义气,但是,就是挫伤不得他的功名心。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韩信

故韩信对待刘邦是矛盾心理:一方面刘邦压抑他的功名心,导致有背叛的企图,另一方面,又觉得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刘邦对待韩信也是矛盾心理:一方面认为韩信是大将之才,可用;另一方面又顾虑韩信的存在对刘家天下的威胁。韩信处于可叛与不可叛之间,刘邦处于可杀与不可杀之间。随着事态的发展,矛盾在转化,当可叛与可杀转化为矛盾的主导面,悲剧就酿成了。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萧何月下追韩信

最初,韩信投奔项梁、项羽,得不到重用,因此改为投靠刘邦,他跟随刘邦入汉中,因为不为刘邦所赏识,从而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这都说明韩信这人才高不得屈用,一屈用就受不了,就要“逃”。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萧何

后来,刘邦听萧何的建议,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心情舒畅,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干,尤其在井陉口背水战,取得了击毁项羽的决定胜利,从此,韩信名声大震,当韩信在井陉口打了大胜仗准备南下取齐时,刘邦却在荥阳被图此时,韩信派人到刘邦那里,要求封他为“假王”, 刘邦十分恼怒地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日夜望你韩信来支援我,而你却要自立为王,”脱口而出露真情,在旁边的谋士张良、陈平怕刘邦因此得罪了举足轻重的韩信,马上踩刘邦的脚以暗示,刘邦反应快得很,当即改口讲假话:大丈夫当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当时,刘邦虽然对韩信无可奈何,不能发作,但这件事不能不给刘邦很深的印象,留下猜疑防备之心。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武涉

韩信占有齐地后,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在楚王与汉王之间,足下举足轻重,投汉王则汉胜,投楚王则楚胜,汉胜楚则汉下步就是消灭足下,不如足下中立,使汉楚连和,足下参分天下。韩信说:“我跟着项王,官不过郎中,言不听,画不用,我投汉王,他给我权利,给我统领军队,这是何等荣耀,我的一切都是他给我的,我不会背叛他的。”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蒯通

武涉走后,通又来以同样道理劝说韩信保持中立,三天下,韩信说,“汉王遇我甚厚”,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他。蒯通又说:文种等人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复兴了越国结果是“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而且“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我曾知道有这样两句话:“勇略震主则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希望“足下深虑之”。韩信恃己功多”,仍“不忍倍(背)汉”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韩信

韩信最终没有背叛刘邦是因为讲义气的思想支配了他,而且相信刘邦也会和他一样讲义气,念他“功多”,不至于加害于位。事实上,韩信在军事上是大才,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却是太天真了。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刘邦

正如武涉和蒯通所说的那样,韩信的价值存在于楚汉之争中,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猜疑加深,裂痕扩大。从不叛走向叛,从不杀走向杀。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项羽

楚汉战争结束后,曾有人上书汉高祖刘邦告韩信反,刘邦用陈平计表面上说是“游云梦”,实际上是袭擒韩信,当韩信得知,处于欲反与不反之间,犹豫不决.一时“欲发兵反”时“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最后,韩信为了保存自己,用旧友镳离昧的头求媚于刘邦。这种杀友求媚的做法,不正是暴露了韩信自己吗?锤离昧在自刭前指责韩信说:要是我今天死了,你说什么时候轮到你呢?当韩信捧着锺离眯的头去见刘邦时,立即被缚放在后车,带往洛阳,韩信怨愤地说,果然如人所说“猎人用猎狗抓兔子,兔子抓完了,也就要吃猎狗了,现在天下安定,我知道我的死期也不远了”!

韩信为什么会造反?自身性格导致,还是刘邦太多疑?

韩信

这次刘邦将韩信降为淮阴侯释放了。韩信不是以诚释疑,先是卖友求媚,暴露自己的不可信,后是发怨言表明自己悔不早反的心迹,加深了刘邦对他的猜疑。所以,刘邦后来终于杀了韩信。韩信能不能避免杀身之祸?假如刘邦以诚待韩信,不轻信谣传,不“畏恶其能”,不将韩信从王降为侯,增加他的怨望,增添他的疑虑,就会强化韩信的感知遇之恩不忍反叛的观念,但是,这是作为皇帝的刘邦所做不到的。因为皇帝有随便猜疑臣子的权力,即使是无根据的怀疑所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又假如韩信象萧何那样能做到遭疑不怨,以诚释疑,也可能化险为夷但是,韩信的性格个性决定了他做不到,所以韩信必死。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