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王湖

王湖:“三空”村裡的新變化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鄉村脫貧的道路上,帶頭人十分重要。徽縣嘉陵鎮鐵山村就有這樣一位帶頭人,他就是鐵山村的第一書記王湖,市委組織部三級主任科員。2019年6月至今任鐵山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那時起他就紮根在這裡了。

位於徽縣青泥嶺主峰鐵山山麓的鐵山村,有123戶421人,以前村莊“空殼”、發展“空心”、居民“空巢”的“三空”問題突出,貧困程度深,脫貧一直是當地努力攻克的頭號難題。王湖擔任了第一書記後,全身心地投入到村裡的工作中,忙得腳不沾地。白天走訪入戶,指導教授村民種植、養殖技術;晚上總結工作,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鐵山村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第一書記王湖

黑豬養殖為主導,發展多元富民產業

“雖然地理位置偏僻,鐵山村卻有著發展黑豬養殖的天然優勢。”王湖說,這裡生態環境好,林地資源豐富,而且群眾種植玉米多,能滿足養殖的飼料需求。

2018年3月11日,在市委組織部等幫扶單位的支持下,鐵山村成立了青泥生態黑豬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資金來源於上級幫扶,而貧困戶的入股資金除了自有資金外,我們積極爭取產業發展資金為每個貧困戶配股,增加其股份。”王湖說道。

第一書記王湖

為了增加合作社養殖的黑豬的市場競爭力,鐵山村的黑豬養殖均採用純野外放養方式,以純雜糧、野草為食。“這樣養殖出來的黑豬肉質鮮嫩,口感香醇,營養價值高。”鐵山村黨支部書記許永奇說。

為解決青泥黑豬產品銷售問題,王湖想辦法、跑市場、找銷路,遠赴青島膠州協調銷售事宜。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9月25日,第一批1.8萬餘斤、價值近70萬元的優質青泥黑豬肉以全程冷鏈運輸的方式運送到山東省青島市銷售,很快被搶購一空。

目前,合作社大部分黑豬肉都通過東西協作消費扶貧被賣到了青島。2019年7月、2020年4月份分別召開了分紅大會,共分紅利623532元,其中村集體分紅270400元、群眾分紅353132元。

第一書記王湖

閒暇時,他還深入宣傳青泥嶺文化,鼓勵群眾發展農家樂2家。另外,王湖還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推廣經濟林作物,調運栽植花椒樹1.8萬株,動員發展訂單辣椒60多畝。同時積極爭取中組部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資金50萬元,用於發展黃牛養殖產業,先期計劃養殖30頭黃牛。

多措並舉,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王湖駐村以來,經常深入農戶家中瞭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並結合鄉村振興,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協調資金4萬元,購買50套改廁設備,指導完成了2019年改廁任務。

第一書記王湖

為解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狹小破舊問題,協調項目資金55萬元,新建集便民、電子商務、村史館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1座,現已投入使用。

把拆危治亂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作用,組織黨員群眾對37座長期閒置廢棄的危舊房進行集中拆除。同時以創建鐵山村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為契機,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自覺樹立衛生環保意識,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等活動,努力營造天藍、地綠、水清的人居環境。

訪貧問苦,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王湖還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協調解決了群眾吃水、設置垃圾桶等民生實事,為20戶殘疾人和孤寡老人贈送取暖設備、被褥和米糧油等生活用品。

在“七一”、“兩節”前夕,對39名老黨員、困難黨員和生活困難群眾進行慰問,及時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經常深入孤寡老人和五保戶家中,主動聯繫看望他們,拉家常、解難題,瞭解所需所盼,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問題。

第一書記王湖

特別是在今年暴洪災害期間,作為鐵山村的第一書記,王湖衝鋒在前、深入到災情一線,組織帶領黨員群眾及時排查險情隱患、清理受阻道路,幫助14戶群眾疏通飲水管道,並避險轉移群眾2戶6人,努力把損失降到了最低,為全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築起一道堅實防線……

第一書記王湖

現在鐵山的路燈亮、庭院美、環境好,人都比以前更精神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鐵山村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提升的任務依然很重。”王湖充滿信心地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在發展養殖業上再發力,在推動青泥黑豬養殖產業穩步壯大發展的基礎上,探索發展黃牛養殖產業,真正使得產業興村措施在鐵山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第一書記王湖

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揮灑青春汗水,務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凱旋。”

(記者 張卓寧)

監製:竹 翠 責編:靳淑敏 編輯:袁媛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