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前言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的軍事訓練一度遇到困難,以往戰爭時期可以“以戰教戰”,和平時期,不能再通過實戰訓練士兵了,只能向“以訓教戰”轉變,解放軍曾經照搬過蘇軍的條令條例,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因此,如何摸索出一套適合解放軍自身的訓練方法,就成了軍隊統帥和各級軍官們思考的問題。

缺乏戰爭意識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正進行得如火如荼,6月8日,濟南部隊為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及總部機關領導進行的射擊彙報表演在山東某部射擊場舉行,六月驕陽似火,無遮無擋的射擊場更是酷熱難耐,隨著廣播喇叭傳出“半自動步槍速射”的報幕聲,一名士兵跑上射擊地線,開始對150米外的鋼靶進行點射。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觀禮臺上的將軍們對於步槍射擊再熟悉不過了,然而這名士兵的槍法還是讓他們頗為吃驚。觀眾幾乎感覺不到射手瞄準的時間,輕脆的單發射擊聲幾乎連成串,每次擊發的間隔短促而均勻,其間還夾雜著鋼靶被擊中的聲音,10個鋼靶被擊落後槍聲驟停,那是射手在重新裝彈,僅僅兩三秒的空隙,槍聲再次響起。就這樣,150米外的40個鋼靶被一槍一個的擊落,期間射手4次裝填子彈,全部用時僅1分鐘.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觀禮臺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接下來出場的幾名士兵也全部做到了槍響靶落,擊落40個鋼靶的用時都在1分鐘左右,緊接著射手田雲秀進行了手槍雙槍射擊,射手王巧生左右開弓的進行半自動步槍單臂射擊,都是槍槍命中。輕機槍速射表演中,射手馬振國在37秒內發射100發子彈,命中89發,。除了射擊表演,偵察分隊、汽車分隊、炮兵分隊也進行了精彩的表演。(大比武珍貴影像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這次精彩的軍事彙報表演,直接驚動了解放軍最高統帥!在得知幾位老帥和許多中央領導已經觀看過好幾個軍區的彙報表演後,便批示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讓我也看看”!於是羅瑞卿等便安排毛主席和多位國家領導人觀看軍事表演。一週後,毛主席親臨訓練場,觀看了由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尖子部隊的軍事彙報表演。毛主席有一張著名的照片,照片上,很少摸槍的他舉著一支56式半自動步槍作瞄準狀,這支槍號為52739的步槍的主人,是時任濟南軍區某團4連連長的宋世哲。宋世哲在向毛主席表演150米半自動步槍速射時,射擊40塊鋼靶,其中4次裝彈,總共用時僅僅40秒,這個成績可以說是56式速射難以逾越的極限了。看臺上,毛主席連連鼓掌,高興地說:“把神槍手的槍拿來看看!”毛主席興致勃勃地端起宋世哲的槍,仔細察看,羅瑞卿在一旁介紹。當攝影師看到毛澤東舉起槍、眯著眼做出瞄準動作後,就抓拍下這個經典一瞬。這是毛主席唯一一張拿槍的照片。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此次毛主席親自檢閱的軍事彙報表演,將全軍大比武推向了高潮,全軍官兵素質大大提高,然而僅僅在幾年前,解放軍很多部隊的訓練,還遠遠達不到過硬的水平。1962年初,臺灣國民黨軍調集了20萬軍隊妄圖反攻大陸,為了加強前線戰力,解放軍10個精銳步兵師及炮兵、工兵、通信等部隊和野戰醫院緊急拉動,星夜南下。儘管這次戰備行動震懾了臺灣當局,但解放軍也暴露了諸多問題,如兵源不足、裝備不齊、經歷了十幾年和平時期的官兵嚴重缺乏戰爭意識。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還是這一年,中印之間爆發了一場邊境戰爭,戰爭雖然以解放軍獲勝而結束。然而,解放軍在實戰中暴露出的問題卻令人後怕,在惡劣的高原環境下,西段部隊因高山反應和凍傷造成大量減員,甚至超過戰鬥減員,武器裝備在高原也出現了嚴重的不適應,油耗遠超正常標準,車輛速度銳減,裝備損耗嚴重,後勤保障同樣堪憂。劉伯承元帥在總結這場戰爭時說,如果訓練再好一些,戰果會更大。

身經百戰的解放軍老帥和將領們不會不知道訓練的重要性,然而當時解放軍在訓練方面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從一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軍隊,向一支正規化、現代化的軍隊過渡。缺乏正規化的訓練經驗,是當時解放軍的燃眉之急。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李德生慧眼識才郭興福

1952年到1956年,解放軍翻譯學習蘇軍教令、制度,希望能借助蘇軍的經驗,完成從“以戰教戰”向“以訓教戰”的轉變。應該說,學習蘇軍的過程對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起到重要的幫助,然而,全盤照搬蘇軍的條例經驗。部隊反應很不適應。例如,福建軍區在一次抓捕特務的行動中,命令駐紮附近的某團5連火速前往搜山,團長在山下等待部隊,結果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5連才趕到指定地點。一看5連的樣子,團長更是火冒三丈!官兵們全副武裝,戴著防毒面具,經過急行軍的官兵們因為呼吸不暢顯得氣喘吁吁。然而,按照蘇軍條例,5連的做法也沒有錯。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究竟該如何訓練部隊,12軍軍長李德才有了意外的發現,李德生是老紅軍了,歷經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又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指揮員,對帶兵和練兵都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他在步兵第100團蹲點的時候,發現了100團尖刀2連副連長郭興福,時任副連長的郭興福在訓練中結合打仗積累下來的經驗,逐漸摸索出一套邊講邊示範、細化步驟等練兵方法,並且在幾次實兵對抗演練中連續獲勝,於是李德才決定在郭興福現有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從12軍抽調4個優秀的作訓參謀做助手,繼續進行戰術訓練改革訓練。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脫穎而出的“郭興福教學法”

在4名作訓參謀的幫助下,郭興福一邊吸取別人的經驗,自己也在不斷加碼苦練,並不斷完善著自己的教學訓練方法,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上苦練,當連隊開早飯發時候,郭興福已經滿身大汗,一次在衝鋒演練的時候,一根竹籤扎進了他的解放鞋裡,郭興福咬牙堅持完成了一系列戰術動作,當演練結束後,解放鞋已經被血浸透了。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郭興福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訓練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湊巧的是,當時總參《軍訓通訊》雜誌的一個採訪組正在12軍採訪,他們對郭興福的訓練改革很感興趣,在訓練場上,郭興福的戰術教學訓練震撼了採訪組,採訪組就給這種教學方法起了個名字-“郭興福教學法”,並在《軍訓通訊》雜誌上刊發,此舉一下子把郭興福推向了全軍,葉劍英元帥在閱讀文章後,感覺“郭興福教學法”很有可能對全軍軍事訓練生重大影響,當即指示當時負責全軍軍事訓練的副總參謀長張宗遜前往12軍視察核實。張宗遜評價:“郭興福的教方法好,郭興福教出來的這個班苦練精神也很好,應該推廣。學校和部隊都要向郭興福學習,把每個班都練得像郭興福這個班一樣,部隊的軍事訓練就紮實多了。應該在全軍推廣”。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南京軍區率先展開了如火如荼地學習郭興福的活動,其間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軍事教練員和訓練尖子。郭興福本人則帶領他的班走出南京軍區,到全軍各部隊去傳經。這種交流多多少少帶有一些打擂的意味,而且他們去的部隊,都是戰功卓著、訓練有素的部隊。例如廣州軍區的“黃草嶺英雄連”、武漢軍區的“硬骨頭六連都向郭興福下戰書,要和郭興福的班一比高下。然而,每次郭興福都以優異的表現讓挑戰者心服口服。

1963年12月25日,葉劍英元帥親自視察了郭興福的訓練教學。觀看完畢,葉帥非常滿意,並向中央軍委寫了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報告。2天后,這份報告呈到了毛澤東的案頭。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大比武掀起全軍訓練熱潮

當時的毛澤東正在思考解放軍訓練改革的問題。他曾經發動批判教條主義的運動,否定了解放軍訓練中照搬蘇軍條令條例的路子,然而,如何摸索一條屬於解放軍自己的訓練之路,毛澤東也還未考慮成熟。葉劍英的這份報告,讓毛澤東看到了希望。特別是葉劍英在報告中提到,郭興福把戰士們訓練得“一個個都像小老虎一樣”,毛澤東看了非常滿意,用筆在這一句下面劃了一條粗粗的紅線。毛澤東作出指示:推廣郭興福教學法,必須各部隊一把手親自抓。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號召全軍掀起一個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熱潮。1月下旬,羅瑞卿總參謀長代表中央軍委在南京主持召開了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現場會。這次會議有這樣一個成果,即初步確定在當年10月1日前後,舉行全軍大比武。郭興福和他的教學法,一下成為了解放軍全軍大比武的引子。

1964年解放軍“大比武、大練兵”和“郭興福教學法”

此後,全軍各部隊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比武熱潮,解放軍官兵的作戰素質在苦練中節節攀升,一大批武藝精湛的武狀元湧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