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的军事训练一度遇到困难,以往战争时期可以“以战教战”,和平时期,不能再通过实战训练士兵了,只能向“以训教战”转变,解放军曾经照搬过苏军的条令条例,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解放军自身的训练方法,就成了军队统帅和各级军官们思考的问题。

缺乏战争意识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正进行得如火如荼,6月8日,济南部队为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及总部机关领导进行的射击汇报表演在山东某部射击场举行,六月骄阳似火,无遮无挡的射击场更是酷热难耐,随着广播喇叭传出“半自动步枪速射”的报幕声,一名士兵跑上射击地线,开始对150米外的钢靶进行点射。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观礼台上的将军们对于步枪射击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这名士兵的枪法还是让他们颇为吃惊。观众几乎感觉不到射手瞄准的时间,轻脆的单发射击声几乎连成串,每次击发的间隔短促而均匀,其间还夹杂着钢靶被击中的声音,10个钢靶被击落后枪声骤停,那是射手在重新装弹,仅仅两三秒的空隙,枪声再次响起。就这样,150米外的40个钢靶被一枪一个的击落,期间射手4次装填子弹,全部用时仅1分钟.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观礼台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出场的几名士兵也全部做到了枪响靶落,击落40个钢靶的用时都在1分钟左右,紧接着射手田云秀进行了手枪双枪射击,射手王巧生左右开弓的进行半自动步枪单臂射击,都是枪枪命中。轻机枪速射表演中,射手马振国在37秒内发射100发子弹,命中89发,。除了射击表演,侦察分队、汽车分队、炮兵分队也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大比武珍贵影像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这次精彩的军事汇报表演,直接惊动了解放军最高统帅!在得知几位老帅和许多中央领导已经观看过好几个军区的汇报表演后,便批示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于是罗瑞卿等便安排毛主席和多位国家领导人观看军事表演。一周后,毛主席亲临训练场,观看了由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尖子部队的军事汇报表演。毛主席有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上,很少摸枪的他举着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作瞄准状,这支枪号为52739的步枪的主人,是时任济南军区某团4连连长的宋世哲。宋世哲在向毛主席表演150米半自动步枪速射时,射击40块钢靶,其中4次装弹,总共用时仅仅40秒,这个成绩可以说是56式速射难以逾越的极限了。看台上,毛主席连连鼓掌,高兴地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毛主席兴致勃勃地端起宋世哲的枪,仔细察看,罗瑞卿在一旁介绍。当摄影师看到毛泽东举起枪、眯着眼做出瞄准动作后,就抓拍下这个经典一瞬。这是毛主席唯一一张拿枪的照片。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此次毛主席亲自检阅的军事汇报表演,将全军大比武推向了高潮,全军官兵素质大大提高,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解放军很多部队的训练,还远远达不到过硬的水平。1962年初,台湾国民党军调集了20万军队妄图反攻大陆,为了加强前线战力,解放军10个精锐步兵师及炮兵、工兵、通信等部队和野战医院紧急拉动,星夜南下。尽管这次战备行动震慑了台湾当局,但解放军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如兵源不足、装备不齐、经历了十几年和平时期的官兵严重缺乏战争意识。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还是这一年,中印之间爆发了一场边境战争,战争虽然以解放军获胜而结束。然而,解放军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却令人后怕,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下,西段部队因高山反应和冻伤造成大量减员,甚至超过战斗减员,武器装备在高原也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油耗远超正常标准,车辆速度锐减,装备损耗严重,后勤保障同样堪忧。刘伯承元帅在总结这场战争时说,如果训练再好一些,战果会更大。

身经百战的解放军老帅和将领们不会不知道训练的重要性,然而当时解放军在训练方面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一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军队,向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军队过渡。缺乏正规化的训练经验,是当时解放军的燃眉之急。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李德生慧眼识才郭兴福

1952年到1956年,解放军翻译学习苏军教令、制度,希望能借助苏军的经验,完成从“以战教战”向“以训教战”的转变。应该说,学习苏军的过程对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起到重要的帮助,然而,全盘照搬苏军的条例经验。部队反应很不适应。例如,福建军区在一次抓捕特务的行动中,命令驻扎附近的某团5连火速前往搜山,团长在山下等待部队,结果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5连才赶到指定地点。一看5连的样子,团长更是火冒三丈!官兵们全副武装,戴着防毒面具,经过急行军的官兵们因为呼吸不畅显得气喘吁吁。然而,按照苏军条例,5连的做法也没有错。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究竟该如何训练部队,12军军长李德才有了意外的发现,李德生是老红军了,历经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指挥员,对带兵和练兵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他在步兵第100团蹲点的时候,发现了100团尖刀2连副连长郭兴福,时任副连长的郭兴福在训练中结合打仗积累下来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边讲边示范、细化步骤等练兵方法,并且在几次实兵对抗演练中连续获胜,于是李德才决定在郭兴福现有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从12军抽调4个优秀的作训参谋做助手,继续进行战术训练改革训练。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脱颖而出的“郭兴福教学法”

在4名作训参谋的帮助下,郭兴福一边吸取别人的经验,自己也在不断加码苦练,并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学训练方法,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到训练场上苦练,当连队开早饭发时候,郭兴福已经满身大汗,一次在冲锋演练的时候,一根竹签扎进了他的解放鞋里,郭兴福咬牙坚持完成了一系列战术动作,当演练结束后,解放鞋已经被血浸透了。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郭兴福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训练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凑巧的是,当时总参《军训通讯》杂志的一个采访组正在12军采访,他们对郭兴福的训练改革很感兴趣,在训练场上,郭兴福的战术教学训练震撼了采访组,采访组就给这种教学方法起了个名字-“郭兴福教学法”,并在《军训通讯》杂志上刊发,此举一下子把郭兴福推向了全军,叶剑英元帅在阅读文章后,感觉“郭兴福教学法”很有可能对全军军事训练生重大影响,当即指示当时负责全军军事训练的副总参谋长张宗逊前往12军视察核实。张宗逊评价:“郭兴福的教方法好,郭兴福教出来的这个班苦练精神也很好,应该推广。学校和部队都要向郭兴福学习,把每个班都练得像郭兴福这个班一样,部队的军事训练就扎实多了。应该在全军推广”。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南京军区率先展开了如火如荼地学习郭兴福的活动,其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教练员和训练尖子。郭兴福本人则带领他的班走出南京军区,到全军各部队去传经。这种交流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打擂的意味,而且他们去的部队,都是战功卓著、训练有素的部队。例如广州军区的“黄草岭英雄连”、武汉军区的“硬骨头六连都向郭兴福下战书,要和郭兴福的班一比高下。然而,每次郭兴福都以优异的表现让挑战者心服口服。

1963年12月25日,叶剑英元帅亲自视察了郭兴福的训练教学。观看完毕,叶帅非常满意,并向中央军委写了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2天后,这份报告呈到了毛泽东的案头。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大比武掀起全军训练热潮

当时的毛泽东正在思考解放军训练改革的问题。他曾经发动批判教条主义的运动,否定了解放军训练中照搬苏军条令条例的路子,然而,如何摸索一条属于解放军自己的训练之路,毛泽东也还未考虑成熟。叶剑英的这份报告,让毛泽东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叶剑英在报告中提到,郭兴福把战士们训练得“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毛泽东看了非常满意,用笔在这一句下面划了一条粗粗的红线。毛泽东作出指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必须各部队一把手亲自抓。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号召全军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1月下旬,罗瑞卿总参谋长代表中央军委在南京主持召开了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现场会。这次会议有这样一个成果,即初步确定在当年10月1日前后,举行全军大比武。郭兴福和他的教学法,一下成为了解放军全军大比武的引子。

1964年解放军“大比武、大练兵”和“郭兴福教学法”

此后,全军各部队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比武热潮,解放军官兵的作战素质在苦练中节节攀升,一大批武艺精湛的武状元涌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