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冬夜清寒,也很安靜,安靜得有點冷寂。煮上一壺茶,燈光下,斜倚床頭,操起一本書細細地去讀,靜享著冬夜時光裡的靜謐。白日裡心中那庸庸擾擾的浮躁很快就有了平靜,冬夜也不感到寂寞了,把自己陶醉於書中,尋找著清寒冬夜裡書中所帶來的那一抹溫暖與靜謐,覺得很是愜意,很是溫馨。

指尖輕觸書頁,一個個的字跳入眼簾,心中有種深入靈魂的靜穆,彷彿有股甘冽的醇香從心底生起。挑燈夜讀其實就是一種意境,多半與紅袖添香無關、與功名利祿無關、與爾虞我詐無關、與銅臭和小人也無關。

只為了尋找內心的一份從容和平淡,增添內心的一份堅持和自信,讓靈魂有一定的昇華,使之得到一定的純淨。書中之精彩,天籟之瀟灑,遠勝於外界之囂喧,夜深人靜,讀吧,慢慢的去讀,只管讀,讀到半夜,讀到三更。

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恐怕也只有冬日裡的夜讀,才能營造出淡泊寧靜的心境,也只有在冬日的夜讀中,才能獨立於塵世之外的孤寂,也只有冬日裡的夜讀,才能夠驅卻內心的煩惱與憂愁,減緩對功名利祿的奢求。書中乾坤五彩繽紛,書中故事件件都直透心底,它可以融化厚厚的堅冰,可以抵禦呼嘯的寒風,可以慰藉人在旅途中的煩憂與疲憊。

斜靠床頭,擁被倚枕,便有了熱乎乎、軟綿綿的況味,泡上一杯熱茶,細細的品讀,浮生的庸庸碌碌,均在書裡和茶中了,同時在這寂寞的冬夜裡,也就有了一種體貼和憧憬。

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燈影下,覺得時空常常不停的在變幻著,有些年代已久遠的事情,竟像在眼前所經歷的一般,化成了一種自身的經歷,前塵影事,不禁令人百感交集。

茫茫雪夜,《林沖奔夜》時的悲憤與慨嘆,在耳邊響起,只覺得”朔風陣陣透骨寒”,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倀,這是一種“滿懷激情問蒼天”的英雄末路的無奈與蒼涼;巴金老人《講真話的書》,那質樸的語言如一根棍棒直捅心底,檢點一下自己小小人心的虛偽和醜陋,不禁臉紅髮熱,坐臥不寧;

沈從文的《邊城》,講述著那個湘西古樸、美麗,令人神往的鳳凰小鎮,彷彿使人感受到了那裡的鄉風、鄉俗、鄉景、鄉情;劉墉的《愛不厭詐》,叫人忍俊不禁,掩卷咀嚼:“愛”就簡簡單單一個字,但愛的藝術、愛的技巧卻不簡單,需要我們用真情去養護,用真誠去培育,用智慧去經營。

靜夜裡,我在為屈原的壯志難酬扼腕嘆息;在王勃、蘇軾的履痕上沉思,在辛棄疾、李清照的婉詞中感嘆;為朱自清文中的自然樸實感動不已;跟著三毛迷路在撒哈拉大沙漠;與雨果一起駐足在巴黎聖母院;

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讀著《清歡》,我知曉了:“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對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讀著《茶香一葉》,我知道了:原來就是一片茶葉,它的來歷也是不簡單的,就如同它的香氣一樣是不可估量的”;

讀著《惜福》,我懂得了:“惜福乃不是少福,而是惜福得福,這就是為什麼平淡之人常享高壽的原因”。書將我帶到了五彩斑斕的世界,讓我觀其色彩,聞其聲韻,悟其真諦。

一個個的夜晚裡,我常常會在感動中微笑著,會在感動中落淚。那些糅進親情、友情、愛情和發自內心感慨的篇章段句,交織著一份又一份最本真的摯愛和傾吐,猶如叮咚山泉,涓涓流水匯入心中,似空谷幽蘭,浪漫玫瑰芬芳於心間,像澎湃洶湧的浪潮,不停地撞擊著心靈……。

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窗外天冷風緊,有時還會有雪花飄落,我這屋內只有翻書之聲。啜一盅釅茶,愜意!足藉以安撫胸中擾亂的煩燥之心。雙目微閉,細想之,百丈紅塵之中,我們雖都被衣食所牽住,卻有那麼一些人在刻意的奔忙於名利,一些人又不停的在被競爭者所壓擠,整日吊著惶悽的心情。

一晃,大半輩子就會過去,一生恍恍惚惚,哪來得半點閒適之趣?人生如寄,就像浮漚的生滅,短得只好比作整個時間過程之外的東西。對大多數人來說,過往的一切是不會在大自然中留下一點痕跡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一轉向就找不到歸途。

蘇東坡“吾不往而不樂”之句,有其深刻哲理,人生總是坎坎坷坷的,我想不管在什麼境地下都應淡然的面對,讓自己快樂,生命不管以什麼方式存在,都要學會釋懷,善待著自己。

書輕輕地合上了,襲來一絲倦意,再看幾頁吧,還有兩頁沒有讀完,書卻“啪”的一聲掉在了地。不管它了,身子一歪,呼呼睡去,多美的滋味……。

冬日夜讀 尋找書中那一抹溫暖與靜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