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夜校30年,鄉村普法三代人

圖集

在家裡開起普法閱覽室,為村民開辦普法夜校,自掏腰包獎勵優秀學員……上世紀80年代,離休回鄉的李瑞老人在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豐州鎮竇馮馬村進行普法工作,法治氛圍開始在全村蔓延,“李瑞普法”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

李瑞去世後,幾個兒子秉承老人遺願,繼續開辦普法夜校,課堂從家裡發展到學校,學員從本村擴展到周邊村落,開課頻次逐漸增多,兄弟幾人一邊上普法課,一邊調解糾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時至今日,耳濡目染祖輩、父輩普法歷程的李家第三代人,大學畢業後毅然返鄉,接過家族“普法衣缽”,開辦法治課堂的同時,創新普法形式,變普法夜校為網上普法。在三代人30多年的接力下,“李瑞普法”品牌不斷髮揚光大。

“我們家30多年走出兩名博士生、5名碩士生、13名本科生,有18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得益於我們良好的家風,得益於我父親辦夜校普法、教鄉親們學法守法過好日子,留給我們的深刻影響。”李瑞老人的長子李林章對《法治日報》記者說。

家裡開辦普法夜校

一名村民跑到鄰縣偷了一頭耕牛,當晚就宰殺賣完躲了出去。被盜者多次來到偷牛者住的村裡,找村幹部討說法。最後,村幹部讓偷牛者拿出600元錢作為賠償,事情得以私了。

1983年離休回鄉後不久,李瑞聽村民說起這件事情,觸動很大。他認為,村民不守法,村幹部也不懂法,這件事的處理還在沿用傳統習俗,看起來是保護了村民,但長此以往,壞人壞事得不到懲處,甚至還得到保護支持,村裡的風氣一定會變壞。

李瑞生於1921年,是一名老黨員,上世紀40年代參加工作,早年在平鄉縣三合鎮後四街擔任小學校長,後在縣教育部門工作,離休後回到老家竇馮馬村。回鄉後他走訪發現,類似上述不依法處理的事情在村裡還有很多。

村民不知法不守法,以後哪有好日子?李瑞坐不住了,他決心給村裡人普法。老人先自費在家裡辦起普法閱覽室,訂閱報紙、刊物等,發給村民、企業去學習。看到大家越來越迫切的學法需求,1986年4月,經與大家商量,李瑞決定利用晚上時間,在自家為村民開辦一所普法夜校。

李林章回憶,父親之前從未專門學過法律,為了講好普法課,他先自學法律,普法夜校開辦後,他邊學邊講。“我父親當時已經60多歲了,硬是以螞蟻啃骨頭的毅力,學完了河北省法律自修函授的全部教程。”李林章告訴記者,李瑞講課時儘量把法律名詞術語口語化,讓鄉親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普法夜校開辦後,來聽課的村民越來越多。李瑞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把幾個兒子拽來一起上陣:大兒子李林章是平鄉縣法院法官,法律知識懂得多、課講得好,李瑞讓他在夜校當兼職教師;三兒子李林輝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群眾威信高,就讓他跑前跑後組織;小兒子李林謙也沒閒著,打掃衛生為學員搞好服務工作。

普法夜校的第一期學員從1986年4月學到1987年底,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學習了憲法、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兵役法、治安管理條例等法律知識。學習結束後,李瑞組織了學法考試,大部分村民都得60分以上。李瑞還從家中拿錢為22名90分以上的學員發了獎。此後,獎勵學習好的學員,成為普法夜校的一項制度延續下來。

普法夜校的誕生,為竇馮馬村帶來了濃厚的法治氣氛,村民們都以懂法律知識為榮。與此同時,全村組織起58個普法小組,人人學法用法,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全村88個企業攤點,個個守法經營。

上世紀80年代,平鄉縣出現組裝倒賣假冒自行車之風,假冒自行車氾濫以致“端了縣委的班子,踢了市場的攤子”。然而,作為平鄉自行車產業核心區域的竇馮馬村,卻沒有一人搞冒牌,成為打擊假冒“颱風”中心的一方“淨土”。

鄉村普法持續接力

作為普法戰線上的老典型、老模範,李瑞榮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河北省委省政府向他頒發普法先進個人獎,邢臺地委號召全區人民向李瑞學習。

1998年,李瑞因病去世。普法夜校是停下來還是辦下去?李林章兄弟幾人專門商議起來。三兒子李林輝認為,普法夜校很受群眾歡迎,應該辦下去。小兒子李林謙說:“我知道父親的願望,就是能讓鄉親們學法守法用法,平平安安地過好日子。”大兒子李林章最後表態:“咱們做兒子的要孝敬,什麼是孝敬?把父親這所普法夜校辦下去就是最大的孝,普法課不能停!”三兄弟一拍即合,夜校繼續開課。

2001年,從平鄉縣司法局退休的李林章回到竇馮馬村,專門協助兩個弟弟辦好普法夜校。李林章曾擔任過法官、檢察官、司法局局長等職務,幾十年來一直工作在政法崗位,對法律比較精通,退休後有許多學校、工廠、機關單位向他打招呼,邀請他發揮餘熱,他都婉言謝絕,專門回到家鄉為鄉親們普法。

李林章的口才好,講起課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能把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在兄弟三人的努力下,普法夜校由過去的一週一開課,變為一週兩開課;課堂從自己家發展到村小學和鄉里的中學;參加夜校學習的學員也從本村村民,擴展到六七個周邊村子的村民。

如今,李林章已年近80歲,除繼續為鄉親們普法外,還經常受邀外出講課。現在他還學會了用微信、微博,對於網上普法也不陌生。李林輝被平鄉縣直部門聘為法律顧問。李林謙成為調解行家能手,被豐州鎮政府聘為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

普法插上網絡翅膀

爺爺、叔伯和爸爸圍坐在一起討論關於法律的事,在家裡開課普法,到鄉親家裡講法律、做工作,提起“李瑞普法”鄉親們都豎大拇指……這些景象深深印在李澤曉的腦海裡。

李澤曉是李林輝的兒子,長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對法律產生了興趣,考大學時報考了法學專業。1999年,李澤曉大學畢業,主動選擇回村做了一名教師。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地問他:“別說憑你家的人脈關係,就單憑你自己的能力,找個大城市好單位、好崗位,理所當然,怎麼就回村了?”

回村任教其實是李澤曉從小的打算,他曾對爺爺李瑞許下諾言:以後一定回村當教師,繼續為鄉親們普法。“我的祖輩、父輩堅持為鄉親們普法,他們在村裡是最受尊敬的人,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為村民做一些實事。”李澤曉說。

就這樣,李澤曉成為家裡的第三代普法人。他在繼承祖輩、父輩對普法的執著、嚴謹、認真的基礎上,對於普法宣傳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

在李澤曉看來,普法宣傳一定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符合新時代受眾的特點。為此,他在普法夜校繼續授課普法的同時,開闢了網上普法途徑。李澤曉建立了“李瑞普法”微信群,將村民們拉進群,方便他們通過微信在手機、電腦上學習法律知識。為了讓村民們對學法產生興趣,他還製作短視頻以案說法,大家很願意看。

在普法的同時,李澤曉還在父輩的指導下,為村民做一些調解工作。2019年,他被聘為竇馮馬村人民調解員。

從夜校正式開課算起,“李瑞普法”已經持續34年,得到鄉親們的一致讚揚,在平鄉縣成為一個響亮的普法品牌。2019年國慶節前夕,“李瑞普法”家庭被平鄉縣評為“普法模範家庭”“平鄉好人家庭”。(記者 周宵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